《現象學的心理學:1925年夏季學期講稿》是20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象學的心理學:1925年夏季學期講稿
- 作者:[德] 埃德蒙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 著 、倪梁康 編
- 譯者:游淙祺
- 出版時間:2022年5月1日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0176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胡塞爾看來,近代心理學一味仿效物理學模式,難以真正找到自己的研究起點。心理學的首要任務應是指出心理活動的本質,即意向性。現象學心理學是一門根據意向性概念展開的學問,經現象學心理學還原,闡明各種心理經驗及對象的基本類型,試圖描述在世界中的一般人的心理本質及其經驗世界如何構造。現象學的心理學既是超越論現象學的預備,也可以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基礎。本書同時收入了胡塞爾1926年至1927年冬季學期與1928年夏季學期關於意向性心理學的部分講稿、《大英百科全書》現象學條目以及《阿姆斯特丹講稿》。
圖書目錄
編者引論
1925年夏季學期講稿
導 論
1 近代心理學的發展;狄爾泰關鍵性的批判(解釋的與描述的心理學)
2 狄爾泰對於他同時代的人影響有限的原因:其理解的不充分與理論起點所受的限制
3 《邏輯研究》的任務與意義
4 新的心理學之總括性特徵
系統部分
5 現象學心理學的範圍:跟其他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對自然與精神概念的質疑
6 回到前科學經驗世界以及經驗活動的必要性,在經驗活動當中,前科學的經驗世界是被給予的(經驗的一致性)
7 顧及經驗世界的科學區分•科學的系統脈絡建立在經驗世界的結構脈絡之中;一個作為 普全世界結構的科學以及那些把經驗對象的個別形態當作主題的具體科學•空洞的視域的意義
8 作為先天科學的普遍世界結構的科學
9 本質直觀作為掌握先天性的真正方法
10 直覺普遍化與觀念化的方法作為獲得一般世界普遍結構的工具,從經驗世界出發(“自然的世界概念”)•世界科學劃分的可能性以及精神科學之意涵的建立
11 自然世界概念的科學之標示,與康德的經驗概念有所區隔的經驗概念•空間與時間作為世界的最普遍結構
12 從個別經驗出發的必要性,在此經驗中被動綜合形成統一性
13 關於獨立與非獨立的真實物的研究•根據因果性確定真實的整體
14 世界中的真實物之次序
15 標示經驗世界的心理生理真實物•相較於心靈而言具備比較高自主性的身體
16 出現在經驗世界中的精神性之形態•文化物的特性,文化物的存在是透過主體相關性而被確定的
17 化約到作為完全只是真實特性的基底之純粹實在•對於非真實的文化意義之排除
18 在自然科學家的態度中主體與客體的對比
19 在己的真正世界本身作為必要的假定
20 在互動主體的一致性中可證實的客觀性•正常與不正常
21 心靈的階段性構成
22 作為因果性質的穩定實體之物理實在概念
23 作為歸納的物理因果性•心理交織性的特質
24 心靈的統一性
25 普遍自然科學的理念•自然主義偏見的危險
26 將在世界中的主體性當作客觀的主題
27 困難所在:透過排除主體性而構成的客觀科學但所有主體性自身屬於世界
28 執行朝向主體性的反思目光•在反思執態中關於物理之物的感知
29 感知場域——感知空間
30 空間的原現前
31 感性——作為對意向作用而言的材料的感性素材
32 作為對象的自我被給予模式的覺察性的被給予者
33 客觀的時間性與流程的時間性
34 內在與超越的區分,感知中的實項與非實項•作為非實項之極的客體
35 底基的極以及特質的極•空洞意向性的積極意義
36 感知的意向對象
37 作為揭示內在性方法的現象學還原
38 從外部感知出發進入純粹主體性
39 就感知者自身而言的感知分析
40 時間性的問題:當下化——持存以及前攝(感知的設定性與擬設定性的改變及其對於實踐生活的意義)
41 朝向於所思態度中的對象極之反思與朝向作為對象極之基礎的自我極的反思•自我極的普全綜合•作為主動與習性之極的自我
42 原創建與後創建的自我•在信念的貫徹中自我的同一性•自我的獨特性在其基於信念而來的決斷中表現出來
43 作為單子之主體的整體 單子的靜態與發生研究•從孤立的單子到單子全體之過渡
44 現象學心理學既是心理的自然研究也是對於人格及相關科學的基礎
45 回顧性的自我省思
補 編
文 章
大英百科全書條目
第一份手稿
I.作為“純粹”心理學的心理學現象學
II.相對於心理學現象學的超越論現象學
第二份手稿
導論:現象學理念回溯意識
I.純粹心理學的理念
II.現象學心理學和超越論現象學
“現象學”最終版本(1927)
I.純粹心理學,其經驗領域、方法與作用
II.現象學心理學和超越論現象學;
III.超越論現象學和絕對建立起來的作為普遍科學的哲學
阿姆斯特丹講稿:現象學心理學
I.純粹現象學心理學其經驗場域、方法與功能
II.現象學心理學與超越論問題
附 錄
附錄I (關於§1):<關於近代心理學的發展>
附錄II (關於§2):<關於狄爾泰的討論>
附錄III (關於§2):<人格心理學的問題>
附錄IV (關於§3):<作為科學理論的激進邏輯>
附錄 V (關於§5):<現象學作為絕對的精神科學>
附錄 VI (關於§11):<自然性經驗的本有特質>
附錄 VII (關於§§15,36):<膠囊式的心靈之誤區以及透過意向性加以排除>
附錄 VIII (關於§15):<關於客觀世界的身體感知結構>
附錄IX (關於§16):<語音的結構以及奠基在其中的雙重研究方向的可能性>
附錄 X (關於§§16,28):<實事的以及不同的主觀(反思)的興趣方向>
附錄 XI (關於§24):<活動、意向、興趣及擁有>
附錄 XII (關於§§24,40,41):<關於心靈的統整性>
附錄 XIII (關於§25):<自然科學—抽象;人格科學—具體>
附錄 XIV (關於§28):<關於意向性綜合之意義>
附錄 XV (關於§28):<論意向性>
附錄 XVI (關於§34):<真正的與意向的對象>
附錄 XVII (關於§36):<關於意向性的學說>
附錄 XVIII (關於§37):<透過現象學還原獲得純粹自身經驗的場域>
附錄 XIX (關於§37):<關於原本經驗領域的系統性描述>
附錄 XX (關於§37):<關於原本經驗的問題>
附錄 XXI (關於§37):<心理學的還原與超越論的還原>
附錄 XXII (關於§37):<經驗的與理性的心理學作為獲得超越論現象學的起點>
附錄 XXIII (關於§40):<自我與時間>
附錄 XXIV (關於§41):<關於自我主題化的功能>
附錄 XXV (關於§§41,43):<關於單子的本質>
附錄 XXVI (關於§43):<關於單子>
附錄 XXVII (關於§44):<主體性與自然的世界概念>
附錄 XXVIII (關於§45):<關於“意向性”心理學演講的綜合回顧>
附錄 XXIX (關 於 第 278 頁):<《大英百科全書條目》的第三個文本之導論>
附錄 XXX (關於第296頁):<從《大英百科全書條目》的第三個文本的結語部分而來>
附錄 XXXI (關於《阿姆斯特丹講稿》):<現象學心理學與超越論現象學>
附錄 XXXII (關於《阿姆斯特丹講稿》):<個人心理學與互動主體心理學>
作者簡介
埃德蒙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國哲學家,其開創的現象學運動,極大地影響了二十世紀歐陸哲學的走向。曾任教於哈勒大學、哥廷根大學與弗萊堡大學。主要著作有《邏輯研究》《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內時間意識現象學》《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等。
譯者簡介:
游淙祺,德國波鴻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哲學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哲學,要怎么說》《社會世界與文化差異》《胡塞爾與世間意識》等,譯有胡塞爾《現象學的心理學》、舒茨《社會世界的意義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