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第二版)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第二版)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第二版)》是201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大同、謝里陽。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第二版)
  • 作者:秦大同,謝里陽
  • ISBN:9787122333797
  • 類別:圖書>工業技術>機械/儀表工業>機械設計/計算與製圖
  • 定價:¥199.00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3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是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型裝備設計新要求的、技術先進、數據可靠的一套現代化的機械設計大型工具書,涵蓋現代機械零部件設計、智慧型裝備及控制設計、現代機械設計方法三部分內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權*威性。《現代機械設計手冊》陣容強大,編、審人員大都來自於設計、生產、教學和科研一線,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設計實踐經驗。這支專業的編審隊伍確保了手冊準確、實用的內容質量。
2.現代感。體現現代機械設計氣氛,滿足時代要求,是《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的基本宗旨。“現代”二字主要體現在:新標準、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產品、智慧型化、現代的設計理念、現代的設計方法和現代的設計手段等幾個方面。第二版重點加強機械智慧型化產品設計(3D列印、智慧型零部件、節能元器件等)、智慧型裝備(機器人及智慧型化裝備等)控制元器件及系統設計、數位化設計等先進設計方法的套用技術等內容。
3.實用性。新版手冊繼續加強實用性,對傳統機械零部件設計選用等基礎性內容的選定、深度的把握、資料的取捨和章節的編排,都堅持從設計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出發。為方便廣大讀者的使用和查閱,手冊在具體內容的表述上,採用以圖表為主的編寫風格,有利於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設計速度。
4.通用性。本手冊以通用的機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設計、選用內容為主,既適用於傳統的通用機械零部件設計選用,又適用於智慧型化裝備的整機系統設計開發,能夠滿足各類機械設計人員的工作需求。
5.準確性。本手冊儘量採用原始資料,公式、圖表、數據力求準確可靠,方法、工藝、技術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產品和工藝方面的標準均採用現行標準資料。手冊中收錄通用性強的、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供設計人員在了解企業實際生產品種、規格尺寸、技術參數,以及產品質量和用戶的實際反映後選用。
6.全面性。本手冊一方面根據機械設計人員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發展”的原則選取內容,另一方面兼顧了製造企業和大型設計院兩大群體的設計特點,以全面適應新時代機械新產品設計開發的需要。

內容簡介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二版是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型裝備設計新要求、技術先進、數據可靠的一部現代化的機械設計大型工具書,涵蓋現代機械零部件及傳動設計、智慧型裝備及控制設計、現代機械設計方法三部分內容。第二版重點加強機械智慧型化產品設計(3D列印、智慧型零部件、節能元器件)、智慧型裝備(機器人及智慧型化裝備)控制及系統設計、現代設計方法及套用等內容。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共6卷,其中第1卷包括機械設計基礎資料,零件結構設計,機械製圖和幾何精度設計,機械工程材料,連線件與緊固件;第2卷包括軸和聯軸器,滾動軸承,滑動軸承,機架、箱體及導軌,彈簧,機構,機械零部件設計禁忌,帶傳動、鏈傳動;第3卷包括齒輪傳動,減速器、變速器,離合器、制動器,潤滑,密封;第4卷包括液力傳動,液壓傳動與控制,氣壓傳動與控制;第5卷包括智慧型裝備系統設計,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感測器,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單元,電動機;第6卷包括機械振動與噪聲,疲勞強度設計,可靠性設計,最佳化設計,逆向設計,數位化設計,人機工程與產品造型設計,創新設計,綠色設計。
新版手冊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的國家和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型、節能、通用的產品,體現了便查易用的編寫風格。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可作為機械裝備研發、設計技術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目錄

第1篇 機械設計基礎資料
第1章常用資料和數據
1.1常用字母1-3
1.2國內及國外標準代號1-4
1.3機械傳動效率1-5
1.4常用材料的密度1-6
1.5鬆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7
1.6材料彈性模量及泊松比1-7
1.7摩擦因數1-8
1.8金屬材料熔點、熱導率及比熱容1-10
1.9常用材料的線脹係數1-10
1.10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1-11
1.11機械傳動和摩擦副的效率概略值1-12
1.12各種傳動的傳動比推薦範圍(參考值)1-13
第2章法定計量單位和常用單位換算
2.1法定計量單位1-14
2.1.1國際單位制(SI)單位1-14
2.1.2我國法定計量單位1-14
2.1.3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計量單位1-15
2.2常用單位換算1-31
第3章優先數和優先數系
3.1術語與定義1-38
3.1.1優先數系(GB/T 321—2005、GB/T 19763—2005)1-38
3.1.2系列代號1-39
3.2優先數的計算與序號N的運用1-40
3.3系列選擇原則1-40
3.4優先數的套用示例1-40
第4章常用數學公式
4.1物理科學和技術中使用的數學符號1-44
4.2二項式係數1-48
4.3代數1-49
4.3.1二項式公式、多項式公式和因式分解1-49
4.3.2指數和根式1-49
4.3.3對數1-50
4.3.4不等式1-50
4.3.5代數方程1-51
4.3.6級數1-52
4.3.7傅立葉級數1-53
4.3.8行列式1-53
4.3.9矩陣1-55
4.3.10線性方程組1-62
4.4常用平面幾何1-63
4.4.1平面三角1-63
4.4.2正多邊形的圓內切、外接時的幾何尺寸1-66
4.4.3弓形幾何尺寸1-67
4.5複數1-67
4.6坐標系及坐標變換1-68
4.7常用曲線1-69
4.8幾種曲面1-73
4.9常用幾何體的面積、體積及重心位置1-74
4.10微積分1-76
4.10.1導數1-76
4.10.2積分1-78
4.10.3常微分方程1-90
4.10.4拉氏變換1-92
第5章常用力學公式
5.1理論力學基本公式1-95
5.1.1靜力學基本公式1-95
5.1.2運動學基本公式1-98
5.1.3動力學基本公式1-100
5.1.4常用轉動慣量公式1-101
5.2材料力學基本公式1-109
5.2.1主應力理論公式1-109
5.2.2常用的強度理論1-114
5.2.3許用應力與安全係數的選取1-115
5.2.4常用截面幾何性質的計算1-117
5.2.5桿件計算的基本公式1-125
5.2.6非圓截面直桿自由扭轉時的應力和變形計算式(線彈性範圍)1-127
5.2.7受靜載荷梁的內力及變位計算公式1-129
5.2.8單跨剛架的彎矩計算公式1-150
5.2.9接觸應力計算1-152
5.2.10平板中應力與位移的計算1-156
5.2.11薄殼的應力與位移的計算1-163
5.2.12厚壁圓筒和球殼的應力、位移計算與強度設計1-165
5.2.13旋轉圓筒、軸、圓盤的應力和位移計算1-166
5.2.14壓桿穩定性計算1-167
5.3熱力學基本公式1-170
5.3.1熱力學第一定律1-170
5.3.2熱力學第二定律1-172
5.3.3狀態方程1-173
5.3.4熱力學基本方程和麥克斯韋(Maxwell)關係式1-174
5.3.5比熱容1-174
5.3.6熱力過程基本方程1-176
參考文獻1-177
第2篇 零件結構設計
第1章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1.1機械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2-3
1.1.1功能使用要求2-3
1.1.2零件結構設計工藝性要求2-3
1.1.3其他要求2-3
1.2結構設計的內容2-3
1.2.1滿足功能要求的結構設計2-3
1.2.1.1利用功能面的結構設計2-3
1.2.1.2利用自由度分析法的零件結構設計2-3
1.2.1.3功能面法結構設計示例2-6
1.2.1.4自由度法結構分析及示例2-8
1.2.1.5現代機械結構及功能分析示例2-9
1.2.2滿足工作能力要求的結構設計2-12
1.2.2.1提高強度和剛度的結構設計2-12
1.2.2.2提高耐磨性的結構設計2-19
1.2.2.3提高精度的結構設計2-22
1.2.2.4考慮發熱、噪聲、腐蝕等問題的結構設計2-25
第2章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2.1常用鑄造金屬材料和鑄造方法2-29
2.1.1常用鑄造金屬材料的鑄造性和鑄件的結構特點2-29
2.1.2常用鑄造方法的特點和套用範圍2-30
2.2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32
2.2.1簡化鑄造工藝2-32
2.2.2提高鑄造性能2-39
2.2.3受力合理2-43
2.2.4便於切削加工2-44
2.2.5組合鑄件2-46
2.3對鑄造結構要素的具體尺寸要求2-47
2.3.1鑄件壁厚2-47
2.3.2加強肋2-47
2.3.3壁的連線與過渡2-49
2.3.4孔邊凸台、內腔、鑄孔2-53
2.3.5鑄件尺寸公差2-55
2.4特種鑄造對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56
2.4.1壓力鑄件的結構工藝性2-56
2.4.2熔模鑄件的結構特點2-57
2.4.3金屬型鑄件的結構特點2-59
2.5組合鑄件結構2-59
2.6鑄件缺陷與改進措施2-62
2.7鑄造技術發展趨勢及現代精確鑄造技術2-71
第3章鍛壓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3.1鍛造方法與金屬的可鍛性2-82
3.1.1各種鍛造方法及其特點2-82
3.1.2金屬材料的可鍛性2-84
3.2鍛造方法對鍛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85
3.2.1自由鍛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2-85
3.2.2模鍛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2-87
3.2.2.1模鍛件的結構要素(JB/T 9177—2015)2-88
3.2.2.2鍛件尺寸標註及其測量法2-91
3.3模鍛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91
第4章衝壓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4.1衝壓方法和衝壓材料的選用2-96
4.1.1衝壓的基本工序2-96
4.1.2衝壓材料的選用2-98
4.2衝壓件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2-99
4.2.1沖裁件2-99
4.2.2彎曲件2-102
4.2.3拉伸件2-104
4.2.4成形件2-105
4.3衝壓件的尺寸和角度、形狀和位置的相關公差與極限偏差2-108
4.4衝壓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113
第5章切削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5.1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性2-118
5.2切削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120
5.2.1保證加工質量2-120
5.2.2減少切削加工量2-126
5.2.3提高加工效率2-126
5.2.4減少生產準備和輔助工時2-133
5.2.5結構的精度設計及尺寸標註符合加工能力和工藝性要求2-141
5.3金屬切削件結構設計中的常用標準2-148
5.3.1標準尺寸2-148
5.3.2圓錐的錐度與錐角系列2-149
5.3.3稜體的角度與斜度2-150
5.3.4中心孔2-151
5.3.5零件倒圓與倒角2-152
5.3.6球面半徑2-153
5.3.7滾花2-153
5.3.8砂輪越程槽2-154
5.3.9刨切、插、珩磨越程槽2-155
5.3.10退刀槽2-155
5.3.11插齒、滾齒退刀槽2-157
5.3.12T形槽2-158
5.3.13燕尾槽2-160
5.3.14潤滑槽2-160
5.3.15鋸縫尺寸2-161
5.3.16弧形槽端部半徑2-161
5.3.17普通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3—1997)2-162
5.3.18緊固件用孔2-164
5.4切削件結構工藝性設計注意事項2-166
第6章熱處理零件設計的工藝性要求
6.1零件熱處理方法的選擇2-170
6.1.1退火與正火2-170
6.1.2淬火與回火2-171
6.1.3表面淬火2-171
6.1.4鋼的化學熱處理2-171
6.2影響熱處理零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因素2-175
6.2.1零件材料的熱處理性能2-175
6.2.2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和表面質量2-176
6.3對零件的熱處理要求的表達2-176
6.3.1在工作圖上應標明的熱處理要求2-176
6.3.2金屬熱處理工藝分類及代號2-177
6.4熱處理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178
6.4.1防止熱處理零件開裂的注意事項2-178
6.4.2防止熱處理零件變形的注意事項2-181
6.4.3防止熱處理零件硬度不均的注意事項2-183
6.5幾類典型零件的熱處理實例2-185
第7章快速成形零件的加工工藝性
7.1快速成形製造技術的原理、特點及套用2-192
7.2快速成形製造用材料2-192
7.2.1快速成形對材料的要求2-192
7.2.2快速成形材料的分類和使用方法2-193
7.2.3國外主要快速成形材料的產品及用途2-193
7.2.4國內主要快速成形材料的產品及用途2-193
7.3金屬粉末的雷射快速成形工藝參數對成形精度的影響2-195
7.3.1雷射燒結工藝參數對成形精度的影響2-195
7.3.2雷射燒結快速成形精度的評價方法和標準2-197
7.4快速成形設備技術參數、加工精度2-198
第8章其他材料零件及焊接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
8.1粉末冶金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01
8.1.1粉末冶金材料的分類和選用2-201
8.1.2傳統粉末冶金零件製造工藝2-201
8.1.3可以壓製成形的粉末冶金零件結構2-205
8.1.4需要機械加工輔助成形的粉末冶金零件結構2-206
8.1.5粉末冶金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2-206
8.1.6粉末冶金零件的形位公差及標註2-208
8.1.7粉末冶金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210
8.2工程塑膠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12
8.2.1工程塑膠的選用2-212
8.2.2工程塑膠件的製造方法2-212
8.2.3工程塑膠零件設計的基本參數2-214
8.2.4工程塑膠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216
8.3橡膠件結構設計的工藝性2-218
8.3.1橡膠件材料的選用2-218
8.3.2橡膠件結構與參數2-218
8.3.3橡膠件的精度2-220
8.3.4膠輥尺寸公差2-223
8.3.5橡膠製品的尺寸測量2-226
8.4焊接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26
8.4.1常用金屬的焊接性2-226
8.4.2焊接方法及適用範圍2-228
8.4.3焊接接頭的形式2-232
8.4.4焊接坡口的基本形式與尺寸2-233
8.4.5焊接件結構的設計原則和注意事項2-239
8.4.6焊接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公差2-241
第9章零部件設計的裝配與維修工藝性要求
9.1一般裝配對零部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243
9.1.1組成單獨的部件或裝配單元2-243
9.1.2結合工藝特點考慮結構的合理性2-244
9.1.3便於裝配操作2-245
9.1.4便於拆卸和維修2-247
9.2零部件的維修工藝性要求2-250
9.2.1保證拆卸的方便性2-250
9.2.2考慮零件磨損後修復的可能性和方便性2-250
9.2.3減少機器的停工維修時間2-251
9.3過盈配合結構的裝配工藝性2-252
9.4自動裝配對零部件結構設計的要求2-254
參考文獻2-259
第3篇 機械製圖和幾何精度設計
第1章機械製圖
1.1製圖一般規定3-3
1.1.1圖紙幅面及格式(GB/T 14689—2008)3-3
1.1.2圖幅分區及對中符號、方向符號3-5
1.1.3標題欄和明細欄(GB/T 10609.1—2008、GB/T 10609.2—2009)3-5
1.1.4比例(GB/T 14690—1993)3-7
1.1.5字型(GB/T 14691—1993)3-7
1.1.5.1漢字3-7
1.1.5.2數字和字母3-8
1.1.5.3圖樣中書寫規定3-8
1.1.6圖線(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3-9
1.1.6.1線型3-9
1.1.6.2圖線寬度3-10
1.1.7剖面符號(GB/T 4457.5—2013)3-12
1.1.8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3-14
1.1.8.1基本規則3-14
1.1.8.2尺寸標註示例3-14
1.1.8.3尺寸注法的簡化表示法3-19
1.1.9尺寸公差與配合的標註(GB/T 4458.5—2003)3-27
1.1.10圓錐的尺寸和公差標註(GB/T 15754—1995)3-28
1.1.11裝配圖中零、部件序號及編排方法(GB/T 4458.2—2003)3-31
1.2圖樣畫法3-32
1.2.1第一角投影、第三角投影、軸測投影3-32
1.2.2視圖3-34
1.2.3剖視圖和斷面圖3-39
1.2.4圖樣的規定畫法和簡化畫法(GB/T 16675.1—2012)3-46
1.2.4.1特定畫法3-46
1.2.4.2對稱畫法3-49
1.2.4.3剖切平面前、後結構的畫法3-49
1.2.4.4輪廓3-50
1.2.4.5剖面符號的簡化3-51
1.2.4.6相同、成組結構或要素畫法3-52
1.2.4.7特定結構或要素畫法3-54
1.3常見結構表示法3-60
1.3.1螺紋及螺紋緊固件表示法(GB/T 4459.1—1995)3-60
1.3.1.1螺紋的表示法3-60
1.3.1.2螺紋的標註方法3-62
1.3.2齒輪表示法(GB/T 4459.2—2003)3-64
1.3.2.1齒輪及齒輪嚙合的表示法3-64
1.3.2.2齒輪的圖樣格式3-66
1.3.3花鍵表示法(GB/T 4459.3—2000)3-67
1.3.4彈簧表示法(GB/T 4459.4—2003)3-69
1.3.4.1彈簧的畫法3-69
1.3.4.2彈簧的圖樣格式(GB/T 4459.4—2003)3-70
1.3.5滾動軸承表示法(GB/T 4459.7—2017)3-71
1.3.6動密封圈表示法(GB/T 4459.8—2009、GB/T 4459.9—2009)3-75
1.3.7中心孔表示法(GB/T 4459.5—1999)3-79
1.3.8展開圖畫法3-80
1.4CAD製圖有關規定(GB/T 18229—2000)3-84
1.4.1CAD工程製圖的基本設定要求3-84
1.4.1.1圖紙幅面與格式3-84
1.4.1.2比例3-85
1.4.1.3字型3-85
1.4.1.4圖線3-85
1.4.1.5剖面符號3-86
1.4.2CAD工程圖的尺寸標註3-87
1.4.3CAD工程圖的管理3-87
1.5產品圖樣及設計檔案有關規定(JB/T 5054—2000)3-87
1.5.1基本要求(JB/T 5054.2—2000)3-87
1.5.2編號原則(JB/T 5054.4—2000)3-90
1.5.3產品圖樣及設計檔案標準化審查(JB/T 5054.7—2001)3-91
1.5.4通用件管理(JB/T 5054.8—2001)3-93
1.5.5借用件管理(JB/T 5054.9—2001)3-95
第2章尺寸精度
2.1尺寸精度基本概念3-97
2.1.1精度設計3-97
2.1.2互換性3-97
2.1.3優先數和優先數系3-98
2.1.3.1優先數系3-98
2.1.3.2優先數3-98
2.1.3.3系列的種類和代號3-98
2.1.4標準化3-100
2.2極限與配合基礎3-100
2.2.1基本術語和定義3-100
2.2.2公差、偏差和配合的代號及表示3-103
2.3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系列3-105
2.3.1標準公差系列3-105
2.3.2基本偏差系列3-106
2.3.2.1軸的基本偏差3-106
2.3.2.2孔的基本偏差3-109
2.3.2.3基本偏差js和JS3-111
2.3.2.4基本偏差j和J3-111
2.3.3孔與軸的極限偏差3-111
2.4公差帶與配合的標準化3-136
2.4.1公稱尺寸至500mm公差帶與配合的規定3-136
2.4.1.1軸、孔公差帶3-136
2.4.1.2配合3-137
2.4.2公稱尺寸大於500~3150mm公差帶與配合的規定3-143
2.4.2.1軸、孔公差帶3-143
2.4.2.2配合的選擇3-143
2.4.3公稱尺寸至18mm軸、孔公差帶的規定3-143
2.5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3-144
2.5.1適用範圍3-144
2.5.2總則3-144
2.5.3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級和極限偏差數值3-145
2.5.4一般公差的圖樣表示法3-145
2.5.5線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和解釋3-145
2.6尺寸精度及配合的設計3-146
2.6.1尺寸精度及配合的設計方法3-146
2.6.2尺寸精度及配合的設計3-146
2.6.2.1基準制的選用3-146
2.6.2.2公差等級的選用3-147
2.6.2.3配合的選用3-152
2.6.2.4配合的套用示例3-154
2.6.3套用示例分析3-157
2.7圓錐的公差與配合3-159
2.7.1圓錐的錐度與錐角系列3-159
2.7.1.1術語及定義3-159
2.7.1.2一般用途的錐度與錐角系列3-159
2.7.1.3特定用途的圓錐3-159
2.7.2圓錐公差3-161
2.7.2.1術語及定義3-161
2.7.2.2圓錐公差3-162
2.7.2.3圓錐直徑公差所能限制的最大圓錐角誤差3-163
2.7.2.4圓錐公差按給出圓錐的理論正確圓錐角和圓錐直徑公差時的標註3-163
2.7.3圓錐配合3-165
2.7.3.1圓錐配合的特徵3-165
2.7.3.2圓錐配合的結構型式3-165
2.7.3.3圓錐配合的一般規定3-166
2.7.3.4圓錐角偏離基本圓錐角時對圓錐配合的影響3-167
2.7.3.5內圓錐或外圓錐的圓錐軸向極限偏差的計算3-167
2.7.3.6基準平面間極限初始位置和極限終止位置的計算3-170
2.7.4圓錐的尺寸和公差注法3-171
2.8尺寸鏈計算方法3-171
2.8.1尺寸鏈的術語和定義3-171
2.8.2尺寸鏈環的特徵符號3-171
2.8.3尺寸鏈的計算方法3-174
2.8.3.1計算參數3-174
2.8.3.2計算公式3-174
2.8.3.3尺寸鏈的計算種類3-176
2.8.3.4裝配尺寸鏈的計算方法3-176
2.8.3.5裝配尺寸鏈計算順序3-177
2.8.3.6相對不對稱係數e與相對分布係數k的取值3-178
2.8.4尺寸鏈計算示例3-178
2.8.4.1正計算示例3-178
2.8.4.2反計算示例3-179
2.8.4.3中間計算示例3-180
第3章幾何公差
3.1幾何公差的概念3-181
3.2幾何要素3-181
3.2.1幾何要素分類和術語定義3-181
3.2.1.1幾何要素分類3-181
3.2.1.2幾何要素基本術語和定義3-181
3.2.2幾何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3-182
3.2.3要素線型表3-183
3.3幾何公差的定義及標註3-184
3.3.1幾何公差術語定義3-184
3.3.2幾何公差類型及符號3-187
3.3.2.1幾何公差類型及特徵項目符號3-187
3.3.2.2幾何公差附加符號3-187
3.3.3幾何公差帶3-188
3.3.3.1幾何公差帶形狀3-188
3.3.3.2幾何公差帶位置3-189
3.3.4幾何公差的標註規範3-189
3.3.4.1幾何公差的全符號3-189
3.3.4.2幾何公差框格的指引線3-190
3.3.4.3幾何公差框格3-191
3.3.4.4輔助要素框格3-203
3.3.4.5補充說明3-204
3.3.5幾何公差的定義、標註和解釋3-207
3.4基準和基準體系3-227
3.4.1術語定義3-228
3.4.2符號和修飾符3-228
3.4.3基準和基準體系的標註3-229
3.4.4基準的擬合方法3-235
3.4.5基準和基準體系的建立3-237
3.5幾何公差與尺寸公差的關係3-243
3.5.1術語定義3-243
3.5.2獨立原則3-244
3.5.3相關要求3-245
3.5.3.1包容要求3-245
3.5.3.2最大實體要求3-245
3.5.3.3最小實體要求3-251
3.5.3.4可逆要求3-255
3.6幾何公差值及其選用3-256
3.6.1幾何公差的注出公差值3-256
3.6.1.1直線度和平面度3-256
3.6.1.2圓度和圓柱度3-257
3.6.1.3平行度、垂直度和傾斜度3-257
3.6.1.4同軸度、對稱度、圓跳動和全跳動3-257
3.6.1.5位置度3-261
3.6.2幾何公差的未注公差值3-262
3.6.2.1直線度和平面度3-262
3.6.2.2圓度和圓柱度3-263
3.6.2.3平行度和垂直度3-263
3.6.2.4對稱度和同軸度3-263
3.6.2.5圓跳動3-263
3.6.2.6輪廓度、傾斜度、位置度和全跳動3-263
3.7幾何公差的設計3-263
3.7.1幾何公差項目的選用方法3-263
3.7.2公差帶的形狀、大小、屬性及偏置情況確定3-267
3.7.2.1公差帶形狀的確定3-267
3.7.2.2公差帶大小的確定3-267
3.7.2.3公差帶屬性的確定3-267
3.7.2.4公差帶偏置的確定3-267
3.7.3被測要素的操作規範確定3-268
3.7.3.1濾波操作的選用3-268
3.7.3.2擬合操作的選用3-268
3.7.4公差原則的選擇3-269
3.7.5基準和基準體系的確定3-269
3.7.6幾何公差設計方法3-272
第4章表面粗糙度
4.1表面結構的概念3-274
4.2表面粗糙度的術語、定義及參數3-274
4.2.1基本術語及定義3-275
4.2.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3-280
4.2.2.1評定流程3-280
4.2.2.2參數測定3-280
4.2.2.3測得值與公差極限值相比較的規則3-280
4.2.2.4參數評定3-281
4.2.2.5針觸式儀器檢驗的規則與方法3-281
4.3表面粗糙度的參數及其數值3-283
4.3.1評定表面粗糙度的參數及其數值系列3-283
4.3.2取樣長度的數值和選用3-283
4.3.3規定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般規則3-283
4.3.4評定表面粗糙度參數的補充系列值3-284
4.4表面結構的表示法3-284
4.4.1表面結構的符號和代號3-284
4.4.2表面結構參數的標註方法3-285
4.4.3表面結構的標註位置3-287
4.4.4表面結構要求的圖形標註的演化3-287
4.5表面粗糙度參數的選擇3-292
4.5.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及設備功能的影響3-292
4.5.2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的選用3-293
4.5.2.1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的選用原則3-293
4.5.2.2表面粗糙度的選用實例3-294
4.6其他常見材料製品表面粗糙度參數及數值3-304
4.6.1粉末冶金製品表面粗糙度高度參數及數值3-304
4.6.1.1粉末冶金製品表面粗糙度的評定通則3-304
4.6.1.2評定粉末冶金製品表面粗糙度的參數及其數值系列3-304
4.6.2塑膠件表面粗糙度高度參數及數值3-304
4.6.2.1評定參數及其數值3-304
4.6.2.2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達到的塑膠件的表面粗糙度3-305
4.6.3電子陶瓷件表面粗糙度高度參數及數值3-305
4.6.3.1評定參數及其數值3-305
4.6.3.2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達到的電子陶瓷器件的表面粗糙度3-306
4.6.4木製件表面粗糙度參數及其數值3-307
4.6.4.1評定參數及其數值3-307
4.6.4.2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材料所能達到的木製件的表面粗糙度3-307
參考文獻3-309
第4篇 機械工程材料
第1章鋼鐵材料
1.1鋼鐵材料牌號表示方法4-3
1.1.1鋼鐵產品牌號表示方法4-3
1.1.2鋼鐵及合金牌號統一數字代號體系4-12
1.2金屬材料主要性能指標名稱、符號及含義4-12
1.3鋼鐵材料的熱處理及套用4-16
1.4鑄鐵4-23
1.4.1灰鑄鐵件4-23
1.4.2可鍛鑄鐵件4-25
1.4.3蠕墨鑄鐵件4-26
1.4.4球墨鑄鐵件4-29
1.4.5耐熱鑄鐵件4-33
1.4.6抗磨白口鑄鐵件4-34
1.4.7高矽耐蝕鑄鐵件4-36
1.4.8鉻錳鎢系抗磨鑄鐵件4-37
1.4.9奧氏體鑄鐵件4-37
1.4.10低溫鐵素體球墨鑄鐵件4-39
1.5鑄鋼4-41
1.5.1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件4-41
1.5.2熔模鑄造碳鋼件4-42
1.5.3焊接結構用鑄鋼件4-42
1.5.4奧氏體錳鋼鑄件4-43
1.5.5大型低合金鋼鑄件4-44
1.5.6耐磨鋼鑄件4-46
1.5.7工程結構用中、高強度不鏽鋼鑄件4-46
1.5.8高溫承壓馬氏體不鏽鋼和合金鋼通用鑄件4-48
1.5.9低溫承壓通用鑄鋼件4-50
1.5.10承壓鋼鑄鋼件4-51
1.5.11一般用途耐熱鋼和合金鑄件4-58
1.5.12通用耐蝕鋼鑄件4-60
1.6機械結構用鋼4-63
1.6.1碳素結構鋼4-63
1.6.2優質碳素結構鋼4-64
1.6.3非調質機械結構鋼4-67
1.6.4易切削結構鋼4-68
1.6.5耐候結構鋼4-70
1.6.6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4-71
1.6.7彈簧鋼4-74
1.6.8合金結構鋼4-79
1.6.9不鏽鋼和耐熱鋼4-97
1.6.9.1不鏽鋼4-97
1.6.9.2耐熱鋼4-108
1.6.9.3不鏽鋼和耐熱鋼的物理性能4-117
1.6.10工模具鋼4-120
1.6.11非合金塑膠模具鋼4-132
1.6.12超級新型鋼鐵材料4-133
1.7各國鋼鐵牌號對照4-134
1.7.1鑄鐵國內外牌號對照4-134
1.7.2鑄鋼國內外牌號對照4-135
1.7.3結構鋼國內外牌號對照4-138
1.8型材4-152
1.8.1熱軋鋼棒4-152
1.8.2冷拉圓鋼、方鋼、六角鋼及優質結構鋼冷拉鋼材4-156
1.8.3銀亮鋼4-159
1.8.4熱軋工字鋼4-160
1.8.5熱軋槽鋼4-162
1.8.6熱軋等邊角鋼4-163
1.8.7熱軋不等邊角鋼4-166
1.8.8冷彎型鋼通用技術要求4-169
1.8.9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4-169
1.8.10通用冷彎開口型鋼4-179
1.8.11熱軋H型鋼和剖分T型鋼4-189
1.8.12熱軋輕軌4-207
1.8.13起重機鋼軌4-207
1.8.14重軌4-208
1.9鋼板和鋼帶4-209
1.9.1熱軋鋼板和鋼帶4-209
1.9.2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鋼板和鋼帶4-210
1.9.3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薄鋼板和鋼帶4-210
1.9.4優質碳素結構鋼熱軋鋼板和鋼帶4-211
1.9.5熱軋花紋鋼板及鋼帶4-211
1.9.6高強度結構用調質鋼板4-213
1.9.7工程機械用高強度耐磨鋼板4-215
1.9.8超高強度結構用熱處理鋼板4-216
1.9.9合金結構鋼熱軋厚鋼板4-216
1.9.10不鏽鋼熱軋鋼板和鋼帶4-216
1.9.11冷軋鋼板和鋼帶4-217
1.9.12不鏽鋼冷軋鋼板和鋼帶4-218
1.9.13耐熱鋼鋼板和鋼帶4-233
1.10鋼管4-238
1.10.1無縫鋼管尺寸規格4-238
1.10.2結構用無縫鋼管和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4-256
1.10.3奧氏體-鐵素體型雙相不鏽鋼無縫鋼管4-259
1.10.4流體輸送用不鏽鋼無縫鋼管4-261
1.10.5流體輸送用不鏽鋼複合鋼管4-265
1.10.6冷拔或冷軋精密無縫鋼管4-266
1.10.7冷拔異型鋼管4-271
1.10.8低溫管道用無縫鋼管4-275
1.10.9焊接鋼管尺寸規格4-277
1.10.10直縫電焊鋼管4-288
1.10.11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4-288
1.10.12冷拔精密單層焊接鋼管4-290
1.10.13流體輸送用不鏽鋼焊接鋼管4-291
1.10.14奧氏體-鐵素體型雙相不鏽鋼焊接鋼管4-292
1.10.15機械結構用不鏽鋼焊接鋼管4-293
1.10.16機械結構用冷拔或冷軋精密焊接鋼管4-294
1.10.17高溫高壓管道用直縫埋弧焊接鋼管4-298
1.10.18P3型鍍鋅金屬軟管4-299
1.10.19S型釺焊不鏽鋼金屬軟管4-300
1.11鋼絲4-301
1.11.1冷拉圓鋼絲、方鋼絲和六角鋼絲4-301
1.11.2一般用途低碳鋼絲4-303
1.11.3重要用途低碳鋼絲4-303
1.11.4冷拉碳素彈簧鋼絲4-304
1.11.5重要用途碳素彈簧鋼絲4-306
1.11.6優質碳素結構鋼絲4-306
1.11.7合金結構鋼絲4-307
1.11.8不鏽鋼絲4-307
1.11.9油淬火-回火彈簧鋼絲4-310
1.11.10合金彈簧鋼絲4-312
1.11.11不銹彈簧鋼絲4-312
1.11.12碳素工具鋼絲4-314
1.11.13合金工具鋼絲4-314
1.11.14高速工具鋼絲4-315
第2章有色金屬材料
2.1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牌號表示方法4-316
2.2鑄造有色金屬及其合金4-321
2.2.1鑄造鋁合金4-321
2.2.2壓鑄鋁合金4-338
2.2.3鑄造鈦和鈦合金及其鑄件4-339
2.2.4鑄造鎂合金錠4-342
2.2.5鎂合金壓鑄件4-353
2.2.6鑄造銅及銅合金4-356
2.2.7壓鑄銅合金4-365
2.2.8鑄造軸承合金4-366
2.2.9鑄造軸承合金錠4-370
2.3變形鋁及鋁合金4-371
2.3.1變形鋁及鋁合金牌號、特性及套用4-371
2.3.2變形鋁及鋁合金狀態代號4-375
2.3.3變形鋁合金熱處理4-376
2.3.4鋁及鋁合金加工產品4-379
2.3.4.1一般工業用鋁及鋁合金板、帶材4-379
2.3.4.2鋁及鋁合金花紋板4-418
2.3.4.3鋁及鋁合金擠壓棒材4-421
2.3.4.4鋁及鋁合金擠壓扁棒4-425
2.3.4.5鋁及鋁合金(導體用)拉制圓線材4-426
2.3.4.6鋁及鋁合金管材尺寸規格4-427
2.3.4.7鋁及鋁合金拉(軋)制無縫管4-428
2.3.4.8鋁及鋁合金熱擠壓無縫圓管4-430
2.4加工鈦及鈦合金4-435
2.4.1鈦及鈦合金牌號、特性及套用4-435
2.4.2鈦及鈦合金力學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能4-436
2.4.3鈦合金熱處理4-439
2.4.4鈦及鈦合金加工產品4-440
2.4.4.1鈦及鈦合金板材4-440
2.4.4.2TC4ELI鈦合金板4-444
2.4.4.3冷軋鈦帶卷4-445
2.4.4.4鈦及鈦合金帶與箔4-445
2.4.4.5鈦及鈦合金網板4-446
2.4.4.6鈦及鈦合金棒材4-447
2.4.4.7鈦及鈦合金管材4-448
2.4.4.8工業流體用鈦及鈦合金管4-449
2.4.4.9鈦及鈦合金絲4-450
2.4.4.10鈦及鈦合金餅和環4-451
2.5變形鎂及鎂合金4-453
2.5.1變形鎂及鎂合金特性及套用4-453
2.5.2變形鎂及鎂合金力學性能和物理性能4-454
2.5.3變形鎂合金熱處理4-456
2.5.4鎂及鎂合金加工產品4-456
2.5.4.1鎂及鎂合金板材和帶材4-456
2.5.4.2鎂合金熱擠壓棒材4-458
2.5.4.3鎂合金熱擠壓管材4-459
2.5.4.4鎂合金熱擠壓矩形棒材4-460
2.6加工銅及銅合金4-461
2.6.1加工銅及銅合金特性及套用4-461
2.6.2銅及銅合金力學性能及物理性能4-466
2.6.3銅及銅合金熱處理4-468
2.6.4銅及銅合金加工產品4-468
2.6.4.1銅及銅合金板材4-468
2.6.4.2銅及銅合金帶材4-473
2.6.4.3銅及銅合金箔材4-475
2.6.4.4銅及銅合金拉制棒4-476
2.6.4.5銅及銅合金擠制棒4-481
2.6.4.6銅鋅鉍碲合金棒4-483
2.6.4.7銅及銅合金無縫管材4-483
2.6.4.8銅及銅合金拉制管4-484
2.6.4.9銅及銅合金擠制管4-487
2.6.4.10無縫銅水管和銅氣管4-488
2.6.4.11銅及銅合金毛細管4-489
2.6.4.12銅及銅合金線材4-490
2.7鎳及鎳合金4-500
2.7.1加工鎳及鎳合金的特性及套用4-500
2.7.2鎳及鎳合金加工產品4-504
2.7.2.1鎳及鎳合金板4-504
2.7.2.2鎳及鎳合金棒4-505
2.7.2.3鎳及鎳合金管4-507
2.8鉛及鉛合金4-509
2.8.1加工鉛及鉛合金牌號、性能及套用4-509
2.8.2鉛及鉛合金加工產品4-510
2.8.2.1鉛及鉛銻合金板4-510
2.8.2.2鉛及鉛銻合金管4-512
2.8.2.3鉛及鉛銻合金棒和線材4-513
2.9有色金屬及合金國內外牌號對照4-513
2.9.1鋁及鋁合金國內外牌號對照4-513
2.9.2鎂及鎂合金國內外牌號對照4-517
2.9.3銅及銅合金國內外牌號對照4-519
2.9.4鈦及鈦合金國內外牌號對照4-523
第3章粉末冶金材料
3.1粉末冶金結構材料4-526
3.1.1粉末冶金結構零件用鐵基材料4-526
3.1.2粉末冶金結構零件用銅基合金材料4-533
3.2粉末冶金摩擦材料4-533
3.2.1鐵基幹式摩擦材料4-533
3.2.2銅基幹式摩擦材料4-536
3.2.3銅基濕式摩擦材料4-538
3.2.4鐵-銅基摩擦材料4-539
3.3粉末冶金減摩材料4-540
3.3.1國產粉末冶金減摩材料4-540
3.3.1.1粉末冶金鐵基和銅基軸承材料4-540
3.3.1.2粉末冶金軸承用鐵、鐵-銅、鐵-青銅、鐵-碳-石墨材料4-542
3.3.1.3粉末冶金軸承用青銅、青銅-石墨材料4-542
3.3.2美國粉末冶金自潤滑軸承材料4-543
3.3.3日本燒結金屬含油軸承材料4-550
3.3.4含硫燒結Fe-石墨軸承材料4-553
3.3.5燒結鋼-銅鉛合金減摩雙金屬帶材4-553
3.3.6燒結金屬石墨材料4-554
3.3.7其他燒結金屬含油軸承材料4-557
3.3.8燒結金屬含油軸承材料的選用4-557
3.4粉末冶金過濾材料4-558
3.4.1燒結金屬過濾元件4-558
3.4.2燒結不鏽鋼過濾元件4-564
3.4.3燒結錫青銅過濾元件4-570
3.4.4燒結金屬纖維氈4-571
3.4.5燒結金屬膜過濾材料及元件4-571
第4章複合材料
4.1複合材料分類4-576
4.2金屬基複合材料4-576
4.2.1纖維增強金屬基複合材料4-576
4.2.1.1碳纖維增強銅基複合材料4-576
4.2.1.2碳纖維增強鉛及鉛合金複合材料4-577
4.2.1.3碳纖維增強鋁合金複合材料4-577
4.2.1.4石墨顆粒增強銅基、鋁基複合材料4-577
4.2.2陶瓷增強金屬基複合材料4-578
4.2.2.1SiC增強鋁基複合材料4-578
4.2.2.2硼纖維增強鋁基複合材料4-578
4.2.2.3陶瓷增強鋁基複合材料4-579
4.2.2.4纖維增強鎂基複合材料4-579
4.2.2.5陶瓷纖維增強鈦基複合材料4-580
4.2.3塑膠-金屬基複合材料4-580
4.2.3.1鋁管搭接焊式鋁塑管4-580
4.2.3.2鋁管對接焊式鋁塑管4-583
4.2.3.3塑覆銅管4-583
4.2.3.4鋼塑複合管4-584
4.2.3.5塑膠-金屬基多層複合材料4-586
4.2.4層壓金屬複合材料4-587
4.2.4.1不鏽鋼複合鋼板和鋼帶4-587
4.2.4.2鈦-鋼複合板4-588
4.2.4.3鈦-不鏽鋼複合板4-588
4.2.4.4銅-鋼複合板4-590
4.2.4.5鎳-鋼複合板4-590
4.2.4.6結構用不鏽鋼複合管4-591
4.3樹脂基複合材料4-592
4.3.1玻璃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4-592
4.3.1.1玻璃纖維增強聚苯乙烯複合材料4-592
4.3.1.2玻璃纖維增強聚丙烯複合材料4-593
4.3.1.3玻璃纖維增強尼龍複合材料4-594
4.3.1.4玻璃纖維增強聚甲醛複合材料4-597
4.3.1.5玻璃纖維增強聚碳酸酯複合材料4-597
4.3.1.6玻璃纖維增強聚苯硫醚複合材料4-598
4.3.1.7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樹脂複合材料4-598
4.3.1.8玻璃纖維增強塑膠夾砂管4-601
4.3.2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4-607
4.3.2.1碳纖維增強聚醯亞胺複合材料4-607
4.3.2.2碳纖維增強尼龍-664-607
4.3.2.3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複合材料4-607
4.3.2.4碳纖維增強熱固性樹脂複合材料4-608
4.3.2.5碳纖維增強熱塑性樹脂複合材料4-609
4.3.3鈦酸鉀晶須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4-610
4.3.4硼纖維-環氧複合材料4-610
4.3.5混雜纖維增強樹脂複合材料4-611
4.4陶瓷基複合材料4-613
4.4.1纖維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4-613
4.4.1.1陶瓷纖維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4-613
4.4.1.2顆粒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4-614
4.4.2金屬陶瓷4-615
4.4.3氧化鋯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4-616
第5章3D列印材料
5.13D列印技術和材料的特點4-618
5.1.13D列印製造技術的工藝特點及其套用4-618
5.1.23D列印材料的特點及發展現狀4-620
5.1.33D列印材料的分類4-620
5.23D列印金屬材料4-621
5.2.13D列印鈦及鈦合金材料4-621
5.2.1.13D列印工程鈦合金材料牌號、成形方式、技術性能及套用4-621
5.2.1.23D列印生物鈦合金材料牌號、成形方式、技術性能及套用4-627
5.2.1.3商用3D列印鈦及鈦合金粉末及材料4-629
5.2.2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材料4-636
5.2.2.1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材料牌號、成形方式、技術性能及套用4-636
5.2.2.2商用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粉末及材料4-639
5.2.33D列印鋼鐵材料4-647
5.2.3.13D列印鋼鐵材料粉末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47
5.2.3.2商用3D列印鋼鐵材料粉末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51
5.2.43D列印鋁合金材料4-658
5.2.4.13D列印鋁合金粉末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58
5.2.4.2商用3D列印鋁合金材料粉末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59
5.2.53D列印鈷鉻合金材料4-663
5.2.5.13D列印鈷鉻合金粉末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63
5.2.5.2商用3D列印鈷鉻材料粉末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64
5.33D列印非金屬材料4-667
5.3.13D列印光敏樹脂材料4-667
5.3.1.1國產3D列印光敏樹脂材料牌號、成分、技術性能及套用4-667
5.3.1.2國外3D列印光敏材料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71
5.3.2其他3D列印高分子材料4-681
5.3.2.1國產3D列印高分子材料牌號、技術性能及用途4-681
5.3.2.2國外列印3D高分子材料牌號、成分、技術性能及用途4-683
5.3.33D列印陶瓷材料4-695
5.3.3.13D列印陶瓷材料類型、技術性能及套用4-695
5.3.3.2國產3D列印陶瓷材料類型、技術性能及套用4-696
5.3.3.3國外3D列印陶瓷類型、技術性能及套用4-697
5.3.43D列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及其複合材料4-699
5.3.4.1國產3D列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種類、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699
5.3.4.2國外3D列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種類、牌號、技術性能及套用4-706
第6章非金屬材料
6.1工程塑膠及塑膠製品4-709
6.1.1常用工程塑膠品種、特性及套用4-709
6.1.2常用工程塑膠牌號及性能4-709
6.1.3塑膠棒材4-709
6.1.4塑膠板材和薄膜4-709
6.1.5塑膠管材4-709
6.1.6工程常用塑膠的選用4-709
6.2橡膠及橡膠製品4-709
6.2.1常用橡膠種類、特性及套用4-709
6.2.2橡膠板4-709
6.2.3橡膠管4-709
6.3陶瓷4-709
6.3.1陶瓷分類4-709
6.3.2化工陶瓷4-709
6.3.3過濾陶瓷4-709
6.3.4結構陶瓷4-709
6.4玻璃4-709
6.4.1平板玻璃4-709
6.4.2鋼化玻璃4-709
6.4.3石英玻璃4-709
6.5石墨材料和石墨烯材料4-709
6.5.1石墨材料4-709
6.5.2石墨烯材料4-709
6.6石棉及石棉製品4-709
6.6.1常用石棉性能及套用4-709
6.6.2石棉橡膠板4-709
6.6.3耐油石棉橡膠板4-709
6.6.4耐酸石棉橡膠板4-709
6.6.5工農業機械用摩擦片4-709
6.6.6石棉布、帶4-709
6.6.7石棉繩4-709
6.6.8石棉密封填料4-709
6.7隔熱材料4-709
6.7.1絕熱用玻璃棉及其製品4-709
6.7.2膨脹珍珠岩絕熱製品4-709
6.7.3膨脹蛭石及其製品4-709
6.7.4泡沫石棉4-709
6.8塗料4-710
6.8.1塗料產品分類、名稱及代號4-710
6.8.2常用塗料的性能特點及套用4-710
6.8.3常用塗料型號、名稱、成分及套用4-710
6.8.4塗料的選用4-710
6.9其他非金屬材料4-710
6.9.1木材4-710
6.9.2紙製品4-710
6.9.3工業用毛氈4-710
參考文獻4-711
第5篇 連線件與緊固件
第1章連線設計基礎
1.1連線的類型和選擇5-3
1.1.1連線的分類5-3
1.1.2連線的選擇5-3
1.2連線設計應考慮的問題5-3
1.2.1被連線件接合面設計5-3
1.2.2受載均勻化設計5-3
1.2.3減小緊固件所受載荷5-4
1.2.4強度和剛度計算5-4
1.2.5其他方面問題5-4
1.3緊固件的標準和檢驗5-4
1.3.1緊固件的有關標準5-4
1.3.2緊固件的檢驗項目5-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