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旅遊報

現代旅遊報

現代旅遊報,1989年創刊,2001年初正式改名為《今日家庭報》。公元1989年10月1日,《現代旅遊報》在江西省南昌市正式創刊,為四開四版,套紅印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旅遊報
  • 別名:2001年後改名:今日家庭報
  • 作者:總編輯:呂峻
  • 出版時間:1989.10.1--2001年.1
  • 出版社:現代旅遊報社
  • 頁數:1989-2000.12
  • 類別:合訂本
  • 原作品:現代旅遊報
  • 定價:(共出版14部大合訂本)未定價
  • 開本:四開
  • 裝幀:精裝
  • 版面:十六版
  • 小合計本:雜誌式(共出版12冊)
  • 出著作權限:國家正式報紙刊號
  • CN:360033  
  • 創刊地:江西省南昌市
發展簡況,附錄,

發展簡況

《現代旅遊報》是江西省有史以來首家旅遊報,也是中國中部首家旅遊報。創刊號頭版刊登了國家旅遊總局局長劉毅“賀現代旅遊報創刊”的題詞,同版還刊登了江西省副省長張逢雨為《現代旅遊報》創刊撰寫的專文:《祝賀與期待》。1990年6月,經江西省政府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正式設立現代旅遊報社。1991年5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現代旅遊報》由省級刊號報紙,轉為國家正式報紙,刊期為周報,向全國公開發行。此後的幾年中,該報在全國最高期發行量達60萬份,平均期發行量位列全國旅遊報刊之首。1992年12月,據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新聞出版報》第二版報導,國家新聞出版署對國內報紙發行市場的調查統計數字顯示,《現代旅遊報》在北京地區的零售發行量,名列北京地區暢銷報紙排行榜第12位。自1994年元月起,經省新聞出版局批准,《現代旅遊報》正式改為每期四開八版(每周二出報)。1994年元月1日,現代旅遊報社組建了向全國公開自辦發行的發行部,這是江西省報業史上首家向全國公開自辦發行的發行部。1999年3月5日,現代旅歸墊捆腿游報社正式出版四開十六版銅版紙彩報《現代旅遊報》,這是江西新聞史上第一份銅版紙彩報。除向全國各地郵發外,並公開向全國零售發行。1999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兩辦)發布《關於調整中央、國家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報刊結構的通知》(中辦發[1999]30號檔案):“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原則上不辦機關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不辦報。原有的報紙可劃歸當地黨報主管、主辦”。1999年12月,江西省旅遊局黨組同意《現代旅遊報》改由江西日報社主管、主辦,雙方對該報人員、財產等達成了協定,並經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批發文同意。2000年7月,現代旅遊報社正式遷入江西日報社新建新聞大廈辦公。2000年11月,報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現代旅遊報》自即日起夜和促改名為《今日家庭報》,該報全國統一刊號及其他登記項目不變,《現代旅遊報》仍出版發行至2000年12月底,時任社長兼總編:呂峻。現代旅遊報自1989年創刊至2001年初改名為《今日家庭報》,十多年中,總編輯均由呂峻先生擔任。

附錄

關於現代旅遊業的詞條
現代她府承旅遊業技術定義
用它來為統計和立法提供旅遊信息。各種旅遊技術定義所提供的含義或限定在國內和國際範疇上都得到了廣泛的套用。技術定義的採用有助於實現可比性國際旅遊數據收集工作的標準化。
世界旅遊組織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推薦的技術性的統計定義
旅遊指為了休閒、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閒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
其他相關定義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捆員疊游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係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舟芝翻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準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係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
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跨榜芝霉關係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係,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于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餘性和享受性
現代旅遊業定義
(1)定義旅遊的三兵射要素
儘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術定義應當適用於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這兩個領域,但是在涉及國內旅遊時,這些定義並沒有為所有的國家所採用。不過,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用的定義中的三個方面的要素:
——出遊的目的
——旅行的距離
——逗留的時間
(2)對出遊的目的定義
以該尺度為基礎的定義旨在涵蓋現代旅遊的主要內容。
——一般消遣性旅遊,非強制性的或自主決定的旅遊活動。他們只把消遣旅遊者視為旅遊者,並且有意把商務旅遊單列出去。
——商務和會議旅遊,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遊結合在一起的。參加會議公務旅遊也被視為旅遊。
——宗教旅遊,以宗教活動為目的的出行活動。
——體育旅遊,與重大體育活動聯繫在一起的旅遊。
——互助旅遊,新興的一種旅遊方式,通過互相幫助 ,交換等互助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住宿,互助旅遊不但節省了旅費,而且因為當地人的介入,更深入的體驗當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3)對旅行距離的定義
異地旅遊(Non—10calTravel):許多國家、區域和機構採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間的往返距離作為重要的統計尺度。
旅行距離:確定的標準差別很大,從0到160公里不等。低於所規定的最短行程的旅遊在官方旅遊估算中不包括在內,標準具有人為和任意性。
(4)對逗留時間的定義
過夜遊客:為了符合限定“旅遊者”的文字標準,大多數有關旅遊者和遊客的定義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須至少逗留一夜的規定。
“過夜”的規定就把許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實上,“一日游”往往是旅遊景點、餐館和其他的旅遊設施收入的重要來源。
(5)其他方面
旅遊者的居住:在進行市場定位和制定相關市場戰略時,了解旅遊者的居住地要比確定其他的人口統計方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國籍等更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規劃,一些目的地通過收集遊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車、輪船、長途汽車、轎車或其他工具)的信息來獲得有關遊客旅行模式的信息。
國際組織定義
(1)1937年,第一次定義國際旅遊者
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歇期間,世界國際旅遊收入增長迅速,因此在統計上迫切需要有一個更準確的定義。1936年舉行的一個國際論壇,國家聯盟統計專家委員會首次提出,“外國旅遊者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到其他國家旅行至少24小時以上的人”。1945年,聯合國(取代了原來的國家聯盟)認可了這一定義,但是增加了“最長停留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限定。
(2)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
1963年,聯合國國際旅遊大會在羅馬召開。這次大會是當時的國際官方旅遊組織聯盟(英文名字的縮寫為IUOTO,即世界旅遊組織,英文縮寫為WTO發起的)。
大會提出應採用“遊客”(Visitor)這個新辭彙。遊客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所在國到其他國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訪問的國家內獲取收入的旅行者。遊客包括兩類不同的旅行者:
——旅遊者(Tourist):在所訪問的國家逗留時間超過24小時且以休閒、商務、家事、使命或會議為目的的臨時性遊客
——短期旅遊者(Excursionists):在所訪問的目的地停留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且不過夜的臨時性遊客(包括遊船旅遊者)。
從1963年開始,絕大多數國家接受了這次聯合國大會所提出的遊客、旅遊者和短期旅遊者的定義以及以後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提議,應該建立一個單獨的遊客類別。旅遊者至少要逗留24小時,然而,有些遊客外出遊覽但於當日返回了居住地,這些人被稱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這類遊客包括了不以就業為目的的一日游者、遊船乘客和過境遊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與其他遊客區分開來,因為他們不在目的地過夜。
(3)世界旅遊日的確立
世界旅遊日 (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遊組織確定的旅遊工作者和旅遊者的節日。1970年9月27日,國際官方旅遊聯盟(世界旅遊組織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開的特別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將要成立世界旅遊組織的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遊組織第三次代表大會正式將9月27日定為世界旅遊日。選定這一天為世界旅遊日,一是因為世界旅遊組織的前身“國際官方旅遊聯盟”於1970年的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別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世界旅遊組織的章程。此外,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遊高峰剛過去,南半球的旅遊旺季剛到來的相互交接時間。
中國於1983年正式成為世界旅遊組織成員。自1985年起,每年都確定一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為世界旅遊日慶祝活動的主會場。
對國內旅遊者的定義
1963年提出的遊客(Visitor)術語的定義僅僅是針對國際旅遊而言,它也適用於國民(國內)旅遊。
1980年,世界旅遊組織(WTO)《馬尼拉宣言》:將該定義引申到所有旅遊。巴昂(BarOn,1989)指出,世界旅遊組織(WTO)歐洲委員會旅遊統計工作組同意,儘管國內旅遊比國際旅遊的範圍窄一些,但這一術語的使用還是相容的。
德國作家黑塞定義
德國作家黑塞說,“旅遊就是艷遇”。既然是“遇”,自然是遇而不可求。旅行中的艷遇,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在美景的襯托之下更顯出浪漫情調。艷,奇幻迷離,讓人意猶未盡;遇,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係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準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係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
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係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係,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于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餘性和享受性
現代旅遊業定義
(1)定義旅遊的三要素
儘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術定義應當適用於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這兩個領域,但是在涉及國內旅遊時,這些定義並沒有為所有的國家所採用。不過,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用的定義中的三個方面的要素:
——出遊的目的
——旅行的距離
——逗留的時間
(2)對出遊的目的定義
以該尺度為基礎的定義旨在涵蓋現代旅遊的主要內容。
——一般消遣性旅遊,非強制性的或自主決定的旅遊活動。他們只把消遣旅遊者視為旅遊者,並且有意把商務旅遊單列出去。
——商務和會議旅遊,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遊結合在一起的。參加會議公務旅遊也被視為旅遊。
——宗教旅遊,以宗教活動為目的的出行活動。
——體育旅遊,與重大體育活動聯繫在一起的旅遊。
——互助旅遊,新興的一種旅遊方式,通過互相幫助 ,交換等互助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住宿,互助旅遊不但節省了旅費,而且因為當地人的介入,更深入的體驗當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3)對旅行距離的定義
異地旅遊(Non—10calTravel):許多國家、區域和機構採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間的往返距離作為重要的統計尺度。
旅行距離:確定的標準差別很大,從0到160公里不等。低於所規定的最短行程的旅遊在官方旅遊估算中不包括在內,標準具有人為和任意性。
(4)對逗留時間的定義
過夜遊客:為了符合限定“旅遊者”的文字標準,大多數有關旅遊者和遊客的定義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須至少逗留一夜的規定。
“過夜”的規定就把許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實上,“一日游”往往是旅遊景點、餐館和其他的旅遊設施收入的重要來源。
(5)其他方面
旅遊者的居住:在進行市場定位和制定相關市場戰略時,了解旅遊者的居住地要比確定其他的人口統計方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國籍等更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規劃,一些目的地通過收集遊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車、輪船、長途汽車、轎車或其他工具)的信息來獲得有關遊客旅行模式的信息。
國際組織定義
(1)1937年,第一次定義國際旅遊者
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歇期間,世界國際旅遊收入增長迅速,因此在統計上迫切需要有一個更準確的定義。1936年舉行的一個國際論壇,國家聯盟統計專家委員會首次提出,“外國旅遊者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到其他國家旅行至少24小時以上的人”。1945年,聯合國(取代了原來的國家聯盟)認可了這一定義,但是增加了“最長停留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限定。
(2)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
1963年,聯合國國際旅遊大會在羅馬召開。這次大會是當時的國際官方旅遊組織聯盟(英文名字的縮寫為IUOTO,即世界旅遊組織,英文縮寫為WTO發起的)。
大會提出應採用“遊客”(Visitor)這個新辭彙。遊客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所在國到其他國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訪問的國家內獲取收入的旅行者。遊客包括兩類不同的旅行者:
——旅遊者(Tourist):在所訪問的國家逗留時間超過24小時且以休閒、商務、家事、使命或會議為目的的臨時性遊客
——短期旅遊者(Excursionists):在所訪問的目的地停留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且不過夜的臨時性遊客(包括遊船旅遊者)。
從1963年開始,絕大多數國家接受了這次聯合國大會所提出的遊客、旅遊者和短期旅遊者的定義以及以後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提議,應該建立一個單獨的遊客類別。旅遊者至少要逗留24小時,然而,有些遊客外出遊覽但於當日返回了居住地,這些人被稱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這類遊客包括了不以就業為目的的一日游者、遊船乘客和過境遊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與其他遊客區分開來,因為他們不在目的地過夜。
(3)世界旅遊日的確立
世界旅遊日 (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遊組織確定的旅遊工作者和旅遊者的節日。1970年9月27日,國際官方旅遊聯盟(世界旅遊組織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開的特別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將要成立世界旅遊組織的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遊組織第三次代表大會正式將9月27日定為世界旅遊日。選定這一天為世界旅遊日,一是因為世界旅遊組織的前身“國際官方旅遊聯盟”於1970年的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別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世界旅遊組織的章程。此外,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遊高峰剛過去,南半球的旅遊旺季剛到來的相互交接時間。
中國於1983年正式成為世界旅遊組織成員。自1985年起,每年都確定一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為世界旅遊日慶祝活動的主會場。
對國內旅遊者的定義
1963年提出的遊客(Visitor)術語的定義僅僅是針對國際旅遊而言,它也適用於國民(國內)旅遊。
1980年,世界旅遊組織(WTO)《馬尼拉宣言》:將該定義引申到所有旅遊。巴昂(BarOn,1989)指出,世界旅遊組織(WTO)歐洲委員會旅遊統計工作組同意,儘管國內旅遊比國際旅遊的範圍窄一些,但這一術語的使用還是相容的。
德國作家黑塞定義
德國作家黑塞說,“旅遊就是艷遇”。既然是“遇”,自然是遇而不可求。旅行中的艷遇,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在美景的襯托之下更顯出浪漫情調。艷,奇幻迷離,讓人意猶未盡;遇,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