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視域中的中國公民能力發展研究

現代化視域中的中國公民能力發展研究是由石勇寫的關於現代化的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化視域中的中國公民能力發展研究
  • 論文作者:石勇
  • 導師:余玉花
  • 學科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東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全面發展
館藏號
D64
館藏目錄
2010\D64\16

中文摘要

洶湧的現代化浪潮推動了中國的社會進步,社會進步不僅僅是社會形態的文明進化,更是人的文明進化,是人與社會諸要素之間相互融合的共同進步。社會各種形態的發展如何,都與人相應的素養發展狀態息息相關。如果人的某方面的素養欠文明,必然要影響相關社會領域的進步,因此關注社會進步,首先要關注人的進步。為了保證國家四位一體的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公民應具備怎樣的公民能力,以及通過何種途徑獲取這些公民能力。發展公民能力是社會進步與社會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公民能力是公民追求有價值的個人目標與社會目標所必備的一切功能的組合。中國社會經歷了從封建社會向現代公民社會的轉變,中國人的能力也隨著社會的發展推進而推進。在封建社會中人對權力、權威極其尊崇,人的能力在這時是一種被動的臣民能力。近代社會中國人開始為實現國家的現代化而奔走,維新運動、五四運動等都提出了國民性改造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在法律意義上成為公民,但由於種種的局限,直到改革開放前,公民能力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改革開放為公民能力的發展創造了種種機遇,我國公民能力發展也走上了一條漸進之路。 為了契合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我國公民應具備四個方面的公民能力即:公民效感能力、公民行為能力、公民道德能力、公民政治能力。效感能力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對自己是否有能力進行一定的政治、經濟、道德活動的推測與判斷,效感能力影響或決定公民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的堅持性和努力程度。行為能力是公民的核心能力,公民的行動能力體現在公民的權利能力與義務能力上。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又履行自己的義務,做到權利與義務的平衡,那么公民的參與活動才是成功的。道德能力是公民對道德生活中是非、善惡、美醜、榮恥等現象的價值認識、判斷、評價等能力和對道德行為的選擇能力。政治能力是公民參與政治活動應具備、可使用的民主能力、參與能力、質疑能力、批判能力、合作能力等。 中國公民能力的發展在新的環境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在開放性的網際網路環境中公民道德能力、政治能力、行為能力發展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公民在多元價值與亞文化中的迷失也凸現了公民能力受到的挑戰。另外作為推動社會發展重要力量的青年也因公民能力的低弱出現了消逝的傾向。 推動我國公民能力的進步是國家、社會、學校還有公民個人的責任,而要讓公民能力獲得長足的、健康的發展則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路。因此我們要確立合理的公民能力發展原則;要選擇合適的公民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營造健康的公民能力發展的環境;創新公民能力發展的教育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