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文學的語言選擇與文體革新》是202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中國文學的語言選擇與文體革新
- 作者:時世平
- 出版時間:2024年6月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63656
- 裝幀:平裝
《現代中國文學的語言選擇與文體革新》是202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現代中國文學的語言選擇與文體革新》是202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問題,是近代文學與現代文學共同關注的話題。近代文學作為中國文學古今轉變的過渡階段,它所要闡釋的是古今、中西、雅俗三個維度的變...
《文學語言變革與中國文學文體的現代轉型》是2018年1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佳琴。內容簡介 《文學語言變革與中國文學文體的現代轉型》是一本從文學語言變革角度研究中國文學文體現代轉型的專著。文學形式是文學史發展演變的重要內容,文學語言是影響文學形式的關鍵因素。五四文學革命是在白話代替文...
《新文學發生期的語言選擇與文體流變》的選題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這一研究趨勢的啟發。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語言現代轉型的前期準備 第一節 “所悲異語言,筆舌均恍惘”——近代翻譯熱潮對古文的衝擊 第二節 “新世瑰奇異境生,更搜歐亞造新聲”——新詞語的輸入及其異質效應 第三節 “我手寫吾口,古豈能拘牽”...
文學語言變革與中國文學文體的現代轉型 《文學語言變革與中國文學文體的現代轉型》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佳琴
中國新文學(後來稱中國現代文學)以1917年的文學革命為開端。至此,中國古代文學終於被現代文學所取代,中國文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學術界近些年有人試圖把百年中國文學整合貫通,認為中國文學的現代性起始於晚清(鴉片戰爭後的1895年),近代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等。但我認為在語言,文體,審美觀等幾個...
新文學指“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現代文學體系。新文學是以白話文寫作,具備“五四”精神,並依賴於新媒介傳播的文學樣式。新文學在思想上強調人本意識,在體裁上以新詩、小說、散文為主,既積極吸收西方的文學資源,亦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學的精華。以一九一五年《新青年》雜誌(第一卷名《青年雜誌》)創刊為開端、作為新...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誌(1911-1937)》是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賀麥曉。內容簡介 該書以1911-1937年間中國的文壇和文學期刊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中國那一歷史時段的文學環境,以及一些具體事件、人際關係對於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走向的影響。目錄 中譯本序陳平原 中文版自序 致謝 第一章導論...
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具體樣式,它是文學形式的因素之一,簡稱“文體”。常見的有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劇小說、寓言、通訊等。信息 主要介紹 一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都要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體裁來表現,沒有體裁的文學作品是不存在的。這猶如人們做衣服,必定要量體裁衣,選擇一定的樣式。在文學發展的歷史上,...
現代主義(Modernism/modernism),是20世紀前衛反叛的各種文藝思潮。現代主義思潮本身具有很複雜的背景,嚴格地說,現代主義不是一個什麼流派。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和城市化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加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
構類型和語言形態,梳 理近百年小說、詩歌等 五種文體的發展過程和 流變軌跡,總結其繼承、革新的經驗教訓。全書 注重文學本體研究,注 重價值判斷與審美取向 的融和統一,其巨觀把 握與各階段性的分類組 合,尤多創見。作品目錄 目 錄 總序 小 說 體 式 卷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小說體式現代化變革的開端 一 ...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發表《文學改良芻議》為開端,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結尾,經歷了三個十年。每個時期文學都呈現出不同的特徵。在這其中,現代文學史上出現以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從文等問代表的文學大家。思想來源 按照恩格斯的說法,意識形態領域內發生的種...
語言觀念必須革新:重新認識漢語的審美功能與 詩意價值 漢語形象與文化現代性問題 母語的陷落 五 文學與文化 大眾文藝:世俗的文本與解讀——關於當代大眾文藝 研究的一些想法 中國當代文化反抗的流變——從北島到崔健到壬朔 文化研究:西方話語與中國語境 變形的意義:對《大話西遊》熱的跨藝術解讀 下篇 文體批評 一 ...
第二節 現代諷刺文學的奠基一一魯迅的諷刺藝術 第三節 黑暗社會腐惡政治的藝術凸鏡一一張天翼、沙汀 陳白塵的諷刺藝術 第四節 民族心理與國民性格的文化透視――老舍、錢鐘書 的諷刺藝術 第十七章 工農兵文學:革命主題的全面強化和民 間文藝傳統的整體革新 第一節 從文學大眾化的呼喚到工農兵文學的繁榮 第二節...
《中國前現代文學的轉型》是2005年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和終結,又是現代文學的胚胎和先聲,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它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因此,中國文學由古典向現代的轉型就成為近代文學研究的中心問題。對轉型問題的探討,既是對過去較長時間研究近代文學的反思,也是...
至於現代語法上講的詞性分類法,諸如名詞動詞等等,名目甚多,而我們舊日詩家只講“實字”“虛字”之一大分別而已。這聽起來自然很不科學,沒有精密度。但也要思索,其故安在?為什麼又認為連虛實也是可以轉化的?比如,石湖詩云:“目眚浮珠佩,聲塵籟玉蕭。”浮是動詞,一目了然,但籟應是“名詞”吧?何以又...
《嬗變的文體--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是2020年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嬗變的文體: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研究》站在文體的角度對中國現當代文學進行研究,既能夠從巨觀上把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脈絡,又能夠從微觀角度分析不同文體的發展演變以及創作個性。本書包括上下兩篇內容,分別對中國現代詩歌、...
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範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騷體賦是賦體文學興盛的開端,是從先秦時期到漢高祖時,繼承了楚辭的特點,依舊使用“兮”字,枚乘的《七發》奠定了賦體文學的基礎。散體大賦產生...
悲劇精神在中國現代文體轉型中的錯位 1、悖論:張揚悲劇精神的胡適在新詩倡導與創作中推崇樂觀精神 2、從裨史到大雅:現代小說承傳了中國文學悲劇精神的傳統 中國戲劇的現代轉型及“樣板戲”現象 1、話劇與戲曲:兩股道上跑的車 2、話劇與戲曲的並軌:“文化騾子”的產生 3、結語:世紀末的戲劇現狀與鑄造中華國劇...
本書旨在從文體與意識形態的視角入手,探討1927-1949年間中國革命文學書寫當中的意圖(思想內容)與表達(語言形式)之間的關係問題。內容簡介 本論文主要以文體與意識形態的關係作為考察的視角,以蔣光慈、郭沫若、丁玲及其文學寫作為中心,對現代文學史上的“革命文學”書寫作一番考察。主要通過對蔣光慈“革命加戀愛...
七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在近代中國的流播 八 近代女翻譯家陳鴻璧 第六章 西方文化與近代小說形式的變革 一 近代小說類型的擴大 二 近代小說敘事模式的變化 三 長篇章回體的突破和現代型短篇小說的出現 四 小說藝術表現手法的進步 五 環境描寫的開拓 六 小說形式的近代化 第七章 近代文學革新運動的主潮 一“...
1.文體三層面 文體是廣義的語言秩序,是一些持久性的體制、樣式、類型。文體可分為三層面:1.作品的體裁、體制。2.文學的語體。3.文學的風格。文學風格是文體的最高範疇和最高體現。語言在創作個性轉化為風格的過程中始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風格是言語結構顯示出特色和穩定性的表現。某種文學語體發展到極致,就...
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五四”白話文運動之前方言文學的歷史及對現代文學中方言理論的梳理。另一部分主要說明方言文學中的小說創作及其文體特徵。圖書目錄 序言 引言 特殊的文學語言:方言 一 方言作為一種文學語言的歷史 二 方言作為一種文學語言的特質 三 方言作為一種文學語言的危機 第一章 方言與白話文...
著有《救亡·啟蒙·復興——現代性焦慮與清末民初文學語言轉型論》《現代中國文學的語言選擇與文體革新研究》專著2部;發表有《清末民初的翻譯實踐與“文言的終結”》《章太炎的漢語言文學觀》《救亡·啟蒙·復興——現代性焦慮與清末文字救國論》等論文50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
20 世紀 80年代適逢改革開放,外來思潮的引入、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對傳統與現代的反思等導致了一代青年的迷惘,此時的《棋王》以對中華傳統哲學、美學的繼承與現代化言說給青年們帶來了心靈上的震撼。《棋王》是尋根文學代表作品之一。“ 文學之根應該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 。用中國傳統的文化———心理來觀照...
王蒙創作了一大批中篇小說,從多角度反映歷史生活和現實生活,在藝術形式上銳意創新,立足民族生活和藝術的土壤,大膽地借鑑西方現代派某些表現手法來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他還大膽地把內心獨白、自由聯想、比喻象徵、雜文諷刺、相聲的幽默等多種藝術手法熔為一爐,綜合運用,藝術追求別具特色。劉紹棠提出了建立“鄉土文...
文學發展 《阿Q正傳》營造出同名異實的混成意趣,對“古文辭禁”的正統性進行消解。“阿Q”的出場在一定程度上對以國史館臣為代表的權力話語作出解構。《阿Q正傳》的生成過程,隱然呈示出魯迅與桐城古文家及其流裔爭勝的意味,從而實現對傳體的解放,樹立中國現代白話小說史筆敘事與文體革新的典範。《阿Q正傳》作為...
張恨水已經將中國文學中的浪漫愛情故事,進行了富有時代感的改寫,將男女愛情的神聖烏托邦還原成了現代世俗的倫理觀。張恨水筆下的女性形象,已經具有了某種明顯的現代世俗價值觀念,她們在金錢和愛情上的選擇,代表了一種市民文化的選擇。三、正義主題 在張恨水小說中,普通市民的正義“幻想”,主要表現為他的小說的“...
《二十四孝圖》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於1926年5月創作的一篇散文,最初發表於1926年5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0期,選自《朝花夕拾》。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產生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所蘊含的虛偽、...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原名:《我一生中的八個重要抉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統編)的第15課,這篇課文是王選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學發表的一篇演講稿。本文在選入教材時僅選擇了第六大重要選擇,並對文章進行了部分刪改。文體解讀 本文原題目為《我一生中的八個重要抉擇》,現為部編人教版(...
現代新詩服務於文藝大眾,服務於民眾民生,更可以改變人文思想意識形態在思想革命時代的基本思考。二、現代新詩藝術創作對文學審美的客觀影響 關於現代新詩藝術創作,本人以為,詩文合一,注重公共感情的擴張,愛與美的延伸,形成美學觀念上的伸展。新詩的藝術美,依舊存在於文體到內容上的突破,讓現代新詩的每一個內容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