珵

珵 (chéng )異體字:“珽”,原意為隨身佩帶的玉質身份標誌,基本就是取玉的意思。玉有五德之說。故可派生出德行高尚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珵
  • 部首:王  
  • 部外筆畫:7  
  • 總筆畫:11
  • 拼音:chéng
部首筆畫,字形結構,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部首筆畫

筆順:橫、橫、豎、提、豎、橫折、橫、橫、橫、豎、橫
漢字輸入法編碼:
五筆型86:gkgg 五筆型98:gkgg
全拼輸入:cheng,ting 雙拼輸入:ig,t;
四角號碼:無 電報碼:無
鄭碼輸入:cjc,cj 太空碼:無
導碼輸入:無 太極碼:無
部首輸入:無 區位碼:AB9E
筆順編號:1121251112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3F5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王呈 漢字部件分解:王呈
筆順編號:11212511121
筆順讀寫:橫橫豎橫豎折橫橫橫豎橫

基本字義

1. 美玉:“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美之能當?”
2. 佩玉
3.大圭、笏:珵異形體為“珽” ,“(珽),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見玉人。注曰。王所搢大圭也。或謂之珽。終葵、椎也。為椎於其杼上。明無所屈也。杼、殺也。按玉藻謂之珽。注云。此亦笏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珵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7
康熙字典---“珵”字圖片康熙字典---“珵”字圖片
《廣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𠀤音呈。《玉篇》美玉也。埋六寸,光自輝。《廣韻》玉名。《集韻》佩玉也。珩謂之珵。一曰玉大六寸。《相玉書》大六寸,光自照。《屈原·離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注》珵,美玉也。音呈。一曰佩珩也。
又《集韻》他頂切。與珽同。大圭長二尺。《禮·玉藻》天子搢珽。《釋文》珽,他頂反。本又作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