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傑明·巴伯

班傑明·巴伯(Benjamin Barber),著名政治學者。

人物生平
巴伯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長大,後來進了麻省的斯托克布里奇學校(Stockbridge School),這所寄宿學校在當時風氣偏向進步,其創始人是流亡美國的德裔社會主義者漢斯·梅德(Hans Maeder)。
在瑞士楚瓦登的阿爾伯特·施崴策學院(Albert Schweitzer College)學習一年後,他被愛荷華州的格林內爾學院錄取(Grinnell College)。在1960年正式取得政治科學學士學位前,他還在倫敦政經學院做了一年交換生。
1963年,他獲得哈佛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66年獲得博士學位,1969年開始在羅格斯大學教授政治科學,多年以來一直擔任該校“沃爾特·惠特曼民主文化與政治研究中心”(Walt Whitman Center for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Democracy)主任。
2001年,巴伯轉投馬里蘭大學,擔任其“公民社會凱克斯講席教授”(Kekst Professor of Civil Society)。
2017年4月,因胰腺癌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7歲。
他的去世適逢眼下這個比較微妙的時間點。作為一名極高產的公共知識分子、社運積極分子及思想家,出版於1995年的《聖戰分子對決麥當勞:全球主義與部落主義正在改變世界》(Jihad vs. McWorld: How Globalism and Tribalism Are Reshaping the World)一書,固然是其為政治科學及思想界留下的寶貴遺產,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貫穿了巴伯的整個職業生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