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伶仃洋河口灣動力地貌格局的異變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楊清書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江伶仃洋河口灣動力地貌格局的異變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楊清書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珠江河口是由八大口門聯結的網河區-河口灣獨特河口系統,在超強人類活動驅動下,珠江河口網河區、河口灣的演變格局已發生超自然過程的異變。選取伶仃洋河口灣為研究靶區,並把網-灣視為相互作用的有機河口系統,研究超強人類活動驅動的河口灣地貌格局的異變。收集相關水文資料、歷史測流資料及歷史海圖資料,根據伶仃洋河口灣三灘兩槽的地貌格局,分別在伶仃洋東、西兩槽及中灘共布設3條垂線,進行洪、枯兩季大、小潮過程的26小時逐時同步水文測驗,並採集洪、枯水期表層沉積物樣品,以采沙、圍墾和疏浚等超強人類活動為切入點,分析伶仃洋河口灣動力格局和沉積格局的異變,結合數值模擬方法,進行西槽浚深臨界水深的數值試驗,並模擬伶仃洋圍墾、浚深對河口灣動力格局變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採用解析解分析方法及動力地貌方法,揭示河口灣三灘兩槽的演變過程、變化趨勢及演變格局的變化,進而探討河口灣動力地貌格局異變的機制。
結題摘要
珠江河口是由八大口門聯結的“網河-河口灣”獨特河口系統,在超強人類活動驅動下,珠江河口網河、河口灣的演變格局已發生超自然過程的異變。本項目以伶仃洋河口灣為研究靶區,並把“網-灣”視為相互作用的有機河口系統,研究超強人類活動驅動河口灣地貌格局異變。項目執行期間,收集了大量伶仃洋河口灣相關水文資料、歷史測流資料及海圖資料,並開展了洪枯季大小潮多船同步水文泥沙觀測及河口灣表層沉積物洪枯季採樣;以采沙、圍墾和航道疏浚等超強人類活動為切入點,分析伶仃洋河口灣動力格局和沉積格局的異變,結合數值模擬方法,通過設定不同情景模擬伶仃洋圍墾、疏浚對河口灣動力格局變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採用解析分析方法及動力地貌方法,揭示河口灣三灘兩槽的演變過程、變化趨勢及演變格局的變化,進而探討河口灣動力地貌格局異變機制。項目執行期間共發表9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SCI學術論文6篇,培養1名博士後和7名碩士研究生,研究結果以分析伶仃洋河口灣動力格局異變、沉積格局異變為基礎,進而探討超強人類活動驅動的伶仃洋河口灣動力地貌格局的異變,分析其演變趨勢,揭示其異變機理, 為伶仃洋的岸線利用、航道疏浚、河口治理等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