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縣珙石雕,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珙石,又名“墨玉”,是四川宜賓珙縣獨有的地方特產。珙石屬於海相沉積岩中的變質岩,常夾生在有石灰岩的泥土中,大都分布於珙縣洛浦河流域。其色黑澤明亮,質純而細潤,硬度較軟,用手觸摸有冰涼之感,屬於一種藏量不多的稀有玉石,是制硯、制印和雕刻工藝品的絕佳材料。因其誕生的珙石雕刻,是流傳於珙縣的一種民間手工雕刻藝術,也是珙縣地區的一種獨特的手工技藝,它是古僰文化、巴蜀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珙縣珙石雕
- 地理區域:四川省
珙縣珙石雕,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珙石,又名“墨玉”,是四川宜賓珙縣獨有的地方特產。珙石屬於海相沉積岩中的變質岩,常夾生在有石灰岩的泥土中,大都分布於珙縣洛浦河流域。其色黑澤明亮,質純而細潤,硬度較軟,用手觸摸有冰涼之感,屬於一種藏量不多的稀有玉石,是制硯、制印和雕刻工藝品的絕佳材料。因其誕生的珙石雕刻,是流傳於珙縣的一種民間手工雕刻藝術,也是珙縣地區的一種獨特的手工技藝,它是古僰文化、巴蜀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
珙縣珙石雕,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珙石,又名“墨玉”,是四川宜賓珙縣獨有的地方特產。珙石屬於海相沉積岩中的變質岩,常夾生在有石灰岩的泥土中,大都分布於珙縣洛浦河流域。其色黑澤明亮,質純而細潤,硬度較軟,用手觸...
珙石雕工藝品以珙石為原材料。珙石屬海相沉積岩中的變質岩,常夾生在有石灰岩的泥土中,又稱墨玉。色墨澤而明亮,質純而細潤,硬度較軟,用手觸摸,頓有冰涼之感。它成塊狀,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最大的有數十斤(500克為1斤)重,一般的塊狀約十多斤,小的塊狀較多,約10厘米—20厘米直徑。因其集中於珙...
貢茶文化、耕作文化、節慶文化、禮俗文化、飲食文化等急需搶救、傳承教習和發揚的文化元素。位於宜賓珙縣巡場的農耕文化體驗基地,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內設芙蓉書院、農耕農具和展演基地以及麥稈畫傳習室、珙石雕傳習室、苗族蠟染傳習室、貢茶傳習室等18個傳習室,為民間藝人搭建起了一個帶徒弟、傳技藝的場所和平台。
曹學佺在《蜀中廣記》說:“珙縣,西南夷部羅計、羅星地也。唐為羈縻薩、鞏二州。‘鞏’音近‘珙’,故名。或曰:‘珙,玄玉也。’有石似之。”珙縣得名一說是唐置鞏州,當時在全國還有好幾個地方都以鞏州命名,鞏近珙,為了有所區別,將鞏州改為了珙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珙州為珙縣。二說是因...
文博綜合體位於珙縣巡場鎮金河新區,是一個集博物館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圖書館、文化館、綜合體育館、遊客集散中心為一體的五館一中心,以再現珙縣芙蓉書院昔日盛景為契機,以環境清幽、低調簡潔為特色,融入古代書院的建築形式,引入水景,整體氛圍靜謐大氣。細部融入珙縣特色文化(五尺道、珙石雕、僰人岩畫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