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珍珠矮是地生
植物 ,矮小,常單株生長,無假鱗莖,地下有1條近肉質的根狀莖;根狀莖扁圓柱形,直徑達1厘米以上,有數節,與周圍數條肥厚根的色澤相同,不易分辨。葉2-3枚,帶形,直立,長25-30厘米,寬1-1.2厘米,先端近急尖,邊緣具細齒,中脈在兩面凹陷,側脈則兩面浮凸,無明顯關節;葉鞘常帶紫色。
珍珠矮 花葶 從植株基部發出,直立,長10-13厘米;總狀花序疏生3-4朵花;花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9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6-2厘米;花直徑2.5-3.2厘米,有香氣,黃綠色或淡紫色,花瓣有5條深色脈紋;
花瓣 為長圓形,長1. 1-1.4厘米,寬6-7毫米,先端亦圓鈍;唇瓣長圓狀卵形,長8-10毫米,不明顯3裂;側裂片上有紫色斜脈紋;中裂片外彎,亦有紫斑;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上半部向內傾斜並靠合;蕊柱長6-7毫米。花期6月。
產地生境 生於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產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水城縣)和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雲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珍珠矮株型矮小,為矮種蘭,是地生蘭中的一個新種,大約分布於橫斷山區與雲貴高原之間過渡地帶內的某些特殊小環境中,是一個區域性的特有種。分布地帶南北長約25公里,北端海拔最高點約1250米,往南漸次降低在海拔1000米左右。分布區僅在北南走向的大山脈之西坡(東坡相同條件地帶未見有分布);植被為中幼齡的斜闊混交疏林,蔭蔽度50%~65%;土壤屬微酸性的紅黃壤,含少量黃砂,土質粘重,腐殖質極少。該地屬亞熱帶季節氣侯乾熱河穀類型,年均雨量不足1000毫米,90%降水集中5~10月(雨季)。其餘半年的旱季、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0%。冬春溫暖乾燥,夏秋炎熱多雨,常溫為28~35℃,極溫可達40℃,冬季極少霜霧。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
繁殖方式 珍珠矮的自然繁殖能力特彆強,尤其是有性繁殖。單株普遍能開花結果,種子的發芽率和成苗率很高。野外常見成片的同齡實生苗,有如人工撒播。新苗成熟後,除假鱗莖側生新植株外,地下莖亦不斷增殖新苗,即使是大叢壯蘭也不例外。珍珠矮既有如此超凡的繁殖能力,但人們常見的卻多是單株苗,因此不少人便認為單株生長是它的固有特性,這個誤解實在不淺。由於生長的地方太接近人類,種子苗不待繁殖甚至不等完成生長,絕大部分幼苗即被人類踐踏和家畜啃食而“夭折”。山區農民和山地少數民族自古喜養馬、牛、羊,連豬也成群趕到林子裡去放養。在如此嚴酷的環境壓力下,珍珠矮實在無法,“人丁興旺數世同堂”。事實上,在分布區的某些家畜難去、人足不涉的小環境裡,三五苗一叢、七八株一蔸的壯蘭仍不少見。珍珠矮正是以特彆強的繁殖能力彌補了種群的大量耗損,繁衍至今而不絕滅。
栽培管理 從野外生境不難看出,珍珠矮較之其他地生蘭更具喜陽、耐乾、畏濕、畏肥的特性,故在栽培中務必給予足夠的重視,根據我的體會提出以下馴養要點。
①在採掘或選購時應儘可能保護地下龍根完好。
③培養土以砂壤土為宜,培養土的孔隙度應高些。基質的肥力和持水力應低於一般地生蘭,否則葉尖端糊尖和冬季倒草現象不可避免。
③蘭盆里培養土除襯墊層的厚度不少於10厘米。
④澆水應克制,生長期以潤微偏感為最佳狀態,休眠期以乾能見潮為好。
⑤蔭蔽度控制在70%左右,冬季進行全光照,過陽葉枯萎,花葶較短彎曲,花瓣反卷,過庇蔭則不開花。
總的感覺珍珠矮還是比較好養的,比一般的地生蘭的水肥需求小些就可以養的很好,對夏季的高溫適應性很好,在管理條件好的情況下,春秋兩季都可以開花,“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
帝堯 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
人文精神 的是
孔子 ,據東漢
蔡邕 《
琴操 》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
屈原 ,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
陳子昂 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劉克莊 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
蘭章 ”,把真摯的友誼叫做“
蘭交 ”,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