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描述:擔子果一年生到多年生,平伏或有不明顯的小菌蓋,有些膠質化,有時邊緣有絨毛。孔面白色到淡黃褐色;管口略圓形,多角形,不規則形,每毫米6-7個。菌管長1-3mm。菌絲層與菌管同色,厚約1m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玻璃質硬孔菌
- 綱:擔子菌綱
- 目:鬼筆目
- 科:鬼筆科
基本內容,基本參數,討論,
基本內容
編 號 7610
拉丁綱名 Basidiomycetes
拉丁目名 Phallakes
拉丁科名 Phallaceae
拉 丁 名 Rigidoporus vitreus
中 文 名 玻璃質硬孔菌
定 名 人 (Fr.) Donk
基本參數
參考文獻 Persoonia 4: 341, 1966;
Ryvarden, Polyp. North Eur. p. 407, Fig. 163, 1978.
采 集 地 生於闊葉樹上,如楊樹。:
菌絲系統一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到厚壁,具簡單隔膜,菌絲間不易分離開,少分枝,直徑2.5-7μm。
囊狀體棍棒狀,傾斜,厚壁,頂端被結晶, 25-50×5-8μm。
擔孢子近球形,微帶淡黃色,薄壁,平滑,5-5.5×4-4.5μm,含有油滴。
討論
根據Bondarzew(1953)記載R. undatus作為本種的同物異名。Ryvarden (1978)也有同樣記載。Gilbertson & Ryvarden(1987)則套用Physisporius vitreus (Pers.: Fr.) karst. 這一名稱。它與R. sanguinolentus近緣,但後者擔子果新鮮時白色,很快變成淡紅色或紅斑直到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