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玻璃海鞘
- 拉丁學名:Ciona intestinalis
- 界:動物界
- 綱:海鞘綱
- 科:玻璃海鞘科
- 種:海鞘
- 亞種:玻璃海鞘
傳入和分布,生態影響,
傳入和分布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首次記錄(年,地區,參考文獻)
分布 :常固著生活于海港碼頭上。山東沿海習見。最大數量出現在黃、渤海區,玻璃海鞘數量最大記錄出現在旅順港的年板(9-8月)上,密度達1433個/cm,蓬萊港夏季板(6-8月)次之,密度1387個/cm)# 。繁殖季節在6-10月,盛期6-8月。玻璃海鞘在東南沿海(如廈門、大亞灣及香港等)雖有出現,但數量很少,且個體變得短小,被囊呈現乳白色不透明、不同程度地革皮質化。
基本特徵
1、生長和繁殖:
幼體營自由生活,成體營固著生活。被囊厚。咽部有許多鰓孔,排泄腔或圍鰓腔包圍咽部,由排泄孔通至外界。稚參培育後期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多有發生。當室內育苗時,長期不倒池,易使海鞘在池壁或附著基上生長。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海鞘的發生與周圍海區海鞘生物資源量、繁殖季節和進水方式等有關,8月份是海鞘繁殖的高峰期。
生態影響
(ECOSYSTEM)
海鞘類體形多樣,適應鹽度範圍較廣。單海鞘生殖腺可食用,被囊可提取纖維素。但因其成體常附著於艦艇、船隻和碼頭上,能起破壞作用;又能與貝、藻類爭奪基地,對海產養殖業產生不利影響。海鞘的大量繁殖,不僅會與海參爭奪生活空間和餌料,而且會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時向水中排泄代謝物,從而抑制海參的生長。山東地區以玻璃海鞘居多,常附著於水F的硬質物體,營固著生活。體壁能分泌一種類似植物纖維素的被囊鞘,包圍在動物體外。玻璃海鞘的被囊是透明的,其內臟清晰可見。
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清除方法。玻璃海鞘繁殖季節時期,養殖用水要經過沙濾等措施。勤倒池也能避免海鞘的繁生。如果發現養殖系統中有海鞘附著,必要時通過人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