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紅櫟鈴木

玫紅櫟鈴木

玫紅櫟鈴木(學名:Tabebuia rosea (Bertol.) DC.)是紫葳科、櫟鈴木屬常綠喬木,高可達25-30米,胸徑可達1米,乾通直,樹冠廣傘形。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片,卵狀橢圓形。花兩性,總狀或復總狀花序;花萼管狀鐘形,先端5淺裂,表面無毛。蒴果,線狀柱隔膜扁圓形,熟時開裂,每個蒴果約有85-160粒種子。種子薄,具半透明膜質翅呈“8”字形,連翅長約3.5-4厘米,寬0.8-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原產於墨西哥南部至委內瑞拉、厄瓜多。中國廣東、福建、雲南、海南等地有引種栽培。喜溫暖、濕潤的環境,適宜年均溫20-30℃,降水量大於500毫米的地區生長。

開花時壯觀而美麗,色彩鮮艷,枝繁葉茂可用於行道樹、庭院的園林景觀、綠化及美化;樹皮提取物可驅殺腸道寄生蟲,也可用於治療瘧疾;樹皮中含有黃鐘樹鹼,已證明對子宮癌等多種癌細胞有抑殺作用;木材質地輕,強度中等,易加工、不變形,可作農具、器具等建築用材。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玫紅櫟鈴木
  • 學名:Tabebuia rosea (Bertol.) DC. 
  • 別稱:薔薇鐘花、洋紅鐘花、玫紅鐘花、洋紅風鈴木、紫繡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 紫葳科
  • :櫟鈴木屬
  • :玫紅櫟鈴木
  • 命名者及年代:(Bertol.) DC.,1845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種,播種,栽培技術,種植,撫育,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藥用,經濟,觀賞,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可達25-30米,胸徑可達1米,乾通直,樹冠廣傘形。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片,卵狀橢圓形,居中小葉較大,全緣,葉片薄革質,無鋸齒;葉脈明顯,葉背面的邊脈、中脈凸起,邊脈13-16條。
花兩性,總狀或復總狀花序;花萼管狀鐘形,先端5淺裂,表面無毛;花冠合瓣,鐘狀或喇叭狀,5淺裂,裂片曲皺,玫紅色或紫紅色:雄蕊4枚,著生花冠管下部;子房上位,2室,中軸胎座,胚珠極多。蒴果,線狀柱隔膜扁圓形,長18-37.5厘米,粗約0.9-1.3厘米,熟時開裂,每個蒴果約有85-160粒種子。種子薄,具半透明膜質翅呈“8”字形,連翅長約3.5-4厘米,寬0.8-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近種區別

玫紅櫟鈴木與紫花風鈴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較像,區別在於紫花風鈴木花的顏色較深,偏向紫色,玫紅櫟鈴木花顏色很淺,為淺粉色或白色。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的環境,適宜年均溫20-30℃,降水量大於500毫米的地區生長。在原產地,從海岸至海拔1200米的區域均可正常生長。陽性樹種,喜光照充足環境,偏光照容易引起偏冠。在鬱閉度大的林下則生長緩慢,樹幹細長,枝葉稀疏。
不耐寒,2008年1-2月期間,中國海南北部地區持續低溫陰雨天氣,氣溫約8℃左右,幼苗受到較嚴重寒害,成樹出現嫩梢發黃、乾枯、落葉,個別植株死亡現象。
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可在沙質壤土至輕黏土壤、石礫土生長;較耐鹽鹼,可在海岸沙地生長;耐水淹,在潮濕積水地也能正常生長。土壤pH5.5-8均適宜。在乾旱或半乾旱地區,通常在3-4月落葉後開花,濕潤地區呈半落葉時開花。在土壤深厚肥沃、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下,生長旺盛、枝葉濃綠。

分布範圍

原產於墨西哥南部至委內瑞拉、厄瓜多。20世紀60年代初引入中國,在廣東、福建、雲南、海南等地栽培。
玫紅櫟鈴木玫紅櫟鈴木

繁殖方法

採種

4月上中旬為盛花期,果實5-6月成熟,各地氣候條件不同,種子成熟期不一。當圓條狀果實由粉綠色變為黃褐色,稍開裂時,及時採摘。不宜堆漚應及時攤開,可在陽光下曝曬、翻動,當蒴果裂開,種子會自然脫落。帶薄翅的種子較輕容易被風吹散,宜在避風處用袋及時收集保存。常溫下不宜久藏,宜隨采隨播,發芽率可達85%以上。也可置於冰櫃內冷藏保鮮,發芽力可保持6個月左右,千粒重31克。

播種

苗圃地宜選擇地勢平坦、不積水、排灌方便疏鬆的土壤或砂壤土地。應將播種苗床挖松翻曬進行消毒,不宜在已播種過的苗床上重新播種,防止病毒交叉感染。床面要求平整,土塊細碎,覆蓋種子的土要求過篩的細表土。播種前應對苗床噴灑氯氰丙溴磷,防止地下害蟲及蚯蚓翻拱種子。選擇靜風的天氣播種可防止種子被風吹散,將種子均勻地撒播於床面,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在苗床四周撒滅蟻靈,防止螞蟻搬食種子。然後用遮陰網覆蓋,要求細霧狀淋水,每天早晚淋水1次,保持床面濕潤,約7天種子開始發芽。當幼苗長有2對真葉時及時移苗,將幼苗移入營養袋培育,搭棚遮陰每天早晚淋水1次,約15天拆除陰棚,恢復生長後加強水肥管理,經過3-4個月的常規管理高約35厘米時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種植

種植地宜選擇低海拔丘陵地、山地、台地、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或磚紅壤為佳。造林前應進行煉山、砍雜,採用全墾或穴狀整地,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回填表土,每穴施放約3千克漚熟的農家肥或100-15克複合肥。培育大徑苗株行距2米×2米或2米×3米,培育行道樹胸徑要求10-12厘米的大苗,株行距1.5米×2米,選擇雨季種植。

撫育

定植後加強撫育管理,幼苗期,高磷量能促進根系發育,多施磷肥可促進快速生長。前3年每年砍雜、除草、鬆土、擴穴、施肥各2-3次,促進幼林提前鬱閉, 同時進行修枝整形,砍除藤蔓,培育優良乾形,保證林木正常生長。

病蟲防治

玫紅櫟鈴木病蟲害較少。苗期有蚜蟲危害嫩葉及頂芽,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對水稀釋噴灑或用丁硫,吡蟲啉1500-2000倍噴灑;幼苗期發生的猝倒病,可用惡霉,福美雙(苗迎春)總有效成分含量54.5%的1000-1500倍噴灑,防治效果較好。

主要價值

藥用

玫紅櫟鈴木的樹皮提取物可驅殺腸道寄生蟲,也可用於治療瘧疾;樹皮中含有黃鐘樹鹼,已證明對子宮癌等多種癌細胞有抑殺作用。

經濟

玫紅櫟鈴木木材質地輕,強度中等,易加工、不變形,可作農具、器具等建築用材。

觀賞

玫紅櫟鈴木樹冠開展,樹形優美,開花時節先落葉後盛花,花團錦簇,好似串串風鈴掛滿枝頭,迎風飄響,甚為美麗。是多美尼加共和國的國花,在中南美洲地區是最常用的園林樹種之一,是一種非常優良的園林綠化、美化觀花喬木樹種,在熱帶地區廣泛用作城市園林樹種栽培。中國廣泛用於庭園點綴。
玫紅櫟鈴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