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是清道光年間的軍機大臣兼大學士,當時正在進行禁菸運動和發生了鴉片戰爭,王鼎主戰,又支持林則徐禁菸,道光帝不聽,後來王鼎寫好諫言上吊自殺而死來進諫。稱為王鼎尸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鼎尸諫
- 時間:清道光年間
- 人物:道光帝、王鼎
- 事件:王鼎寫好諫言上吊自殺而死來進諫
事件起因,人物生平,
事件起因
在禁菸運動和鴉片戰爭期間,王鼎支持林則徐的嚴禁鴉片吸食和販賣、堵絕鴉片進口的堅決措施,堅持主張抵抗英國的侵略。他對林則徐因嚴禁鴉片和抵抗侵略而遭革職遣戍,極為憤慨不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黃河於祥符(今開封市)決口,王鼎被派往主持治理,八月轉署東河河道總督。當時許多人都認為水勢方漲,不宜遽塞,主張遷省付踏甩請城“以避其沖”,他力排眾議,並毅然承擔重任,保證於“冬、春之交集事”,如辦不到,“願執其咎”。在他主持和指揮下,果然於第二年二月勝利竣工。費用既節省,工程進度又很迅速,大大超過以前大的水利工程。王危和幾酷鼎因此被敘功,晉太子太師。在這次治河工程中,他特地保薦林則徐前往襄辦。林是治水能手,對水利建設有豐霸凶煉富的經驗,因而對他幫助很大,使工程得以順利完成。他原擬借留林則徐在河工立功以免遠戍,但道光帝於河工完成後竟命令林則徐仍由工次發往伊犁效力贖罪。對此,他感到異常氣憤,雖然他個人受到獎賞,卻極為不滿,回到北京後,他向道光帝面奏反對與英國議和,力保林則徐可用。他激動地拉著道光帝的衣襟慷慨陳詞道:“皇上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老臣知而不言,無以對先皇帝。”但道光帝這時已決定向英國侵略者求和,早在這以前就已重新起用投降派伊里布,並任命另一投降派重要分子耆英為署杭州將軍,前往浙江準備與英國進行和談活動,因而對王鼎的意見絲毫不加理會。這年(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王鼎懷著極度悲憤的心情,懸樑自縊,以身殉國,他留下遺折數千言,迎汗少“具論和議大非至計”,請求“罪大帥,責樞臣”,“劾大學士穆彰阿誤國”,企圖以死來感動和喚醒道光帝,糾正其錯誤的對外方針。
王鼎的死,實際是對清政府對外妥協投降路線政策的一個抗議。林則徐在西戍中得悉王鼎死訊時無任悲憤,特寫下律詩《哭故相王文恪公》。
人物生平
王鼎(1768-1842),字定九,號省厓,陝西蒲城人。父為太學生,無功名,鼎少時家貧,能刻苦學習,性耿直,崇尚氣節。年輕時赴北京參加禮部考試,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王傑是他的同鄉與同族,賞識他的才華,很想籠絡他,他儘量迴避開,堅辭不受,王傑在當時赫赫有名,既是狀元出身,權勢又很大,他都全然不予理會。為此,更受到王傑的器重,認為以他的品質和氣概,將來名位“必繼吾後”。
王鼎於十九歲補諸生,乾隆五十七年二十四歲時中舉。嘉慶元年備樂(1796年)成進士,選櫃拒少庶吉士,參加乾隆皇帝實錄的編纂。旋授編修,至嘉慶十八年(1813年)“凡十遷至內閣學士”,十九年後歷任工、吏、戶、禮、刑各部侍郎,“迭居五部”。其間“為戶部右侍郎者三,為刑部左侍郎者再”,並一度兼管順天(清代首都即北京)府尹事。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死後任實錄館副總裁。道光二年(1822年)署河南巡撫,擢左都御吏,道光六年授戶部尚書,十一年署直隸總督,十二年管刑部事,十五年授協辦大學士,十八年(1838年)拜東閣大學士。他於道光五年被任為軍機大臣,連續擔任此職十七年,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死時為止。
王鼎在擔任上述官職期間,忠於職守,頗具政績。他精明認真,“在戶部十年,綜核出入,吏莫能欺。”“管刑部最久,總覽巨細,閱常牘必竟,多所平反”。地方巴霸兵上官吏有疑案不能解決,他總被派去主持審斷,“先後歷九省,讞獄三十餘,多得其實,有所彈劾,雖大吏無少瞻徇”。因而受到民眾的稱頌。在改革河務、鹽政等方面,也都收到相當成效。特別是道光十年在清查淮鹽時,“就舊章大加厘剔,使射利者無可借端,欠課者無可藉口”,並擬定章程十五條,建議裁撤兩淮鹽政,改歸兩江總督辦理,以一事權,使當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澍得以銳意興革。“準綱自此漸振,鼎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