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樵(1906-1998),別號松坡老圃,仁懷縣魯班鄉黃佳田人,先後任魯班、中樞、龍井、九倉、茅壩、五馬國小教員、校長,縣立中學主任教員,崑山中學董事長、教員、縣教育局文牘,縣保衛團書記官。魯班、茅壩、茅台、大壩、二合、三合、桑木等全縣各區區長,縣參議會秘書長,田糧處科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雲樵
- 別名:別號松坡老圃
- 出生地:仁懷縣魯班鄉黃佳田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98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事跡,
人物簡介
王雲樵(1906-1998),別號松坡老圃,仁懷縣魯班鄉黃佳田人,幼時聰穎好學,魯班兩級國小畢業,留校任教,開地方自學成才之先例。後入貴州省童子軍教練員訓練所,取得黨義教師資格,又入貴州省行政人員訓練所。先後任魯班、中樞、龍井、九倉、茅壩、五馬國小教員、校長,縣立中學主任教員,崑山中學董事長、教員、縣教育局文牘,縣保衛團書記官。魯班、茅壩、茅台、大壩、二合、三合、桑木等全縣各區區長,縣參議會秘書長,田糧處科長等職。建國後,任縣人民委員會委員,魯班國小校長,縣各屆人民會議代表,主席團成員,常務委員,副主席,駐會主持工作。後含冤十五年,平反後,晚年曾參與纂修《仁懷縣誌》。平生喜好詩古文辭,著有《工余遣興錄》、《白雲集》等。
人物生平事跡
王雲樵全家喜愛器樂,祖父輩、父叔輩乃至同輩,均善於演奏蕭、笛、三弦、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百里範圍,無人不知。王雲樵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音樂藝術的薰陶,對器樂興趣十分濃厚,且天資聰慧,加之勤奮好學,十歲左右就彈得一手好琵琶。他尤其鐘愛二胡,可以說無論他在何時見到了二胡,總要拉上一曲,無論他在何地只要聽到胡琴聲必定停步靜聽,難怪有人戲稱他“二胡痴”。王雲樵七歲時就讀於公立雙港國小,16歲考入上海泉章中學。在校期間他不僅刻苦學習書本知識,且潛心學習樂器,四處拜師,八方討教,藝技大增,水平日長,常被邀請參加演奏二胡,深得聽眾歡迎。
1949年解放前夕,他在家鄉參加了文工團。50年代初被調至省歌舞團任琵琶演奏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被錯處返鄉,直至故世。
王雲樵擅長二胡、琵琶演奏,也熱衷於曲目創作。他所創作的作品不僅豐富了當時社會的樂壇所需,而且,有些精品已成為傳世之作。如在解放後,他看到新生的灌河春意盎然,在欣喜感嘆之餘,一氣呵成寫成了二胡獨奏名曲《波搖金影》,此曲被評為全省器樂曲目創作一等獎;他在省歌舞團期間所創作的琵琶獨奏曲《甘雨灌田》,參加全國比賽時被評為第二名;他在深入江都體驗生活時,與江蘇名人錢靜人一起共同挖掘,整理了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民歌的演唱者,著名歌唱家薛飛在演唱該民歌時,基本上都是由王雲樵伴奏。另外他還有不少作品先後發表在《江蘇音樂》、《江蘇文藝》等刊物上流傳全省,全國。如歌曲《小桃紅》、《和平鴿》等。
1956年,全國舉辦第一屆音樂周,王雲樵以他獨到的技藝,光榮地出席會議並參加演奏二胡伴奏《拔根蘆柴花》。演出結束後,敬愛的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上台接見了全體參演人員。當總理與王雲樵握手時,總理倍感興趣地問他:“聽說你被人稱為蘇北的阿炳,二胡拉得蠻不錯嘛,你是蘇北哪裡人啊?”
“我是響水人。”
“喲,我們還是同鄉呢。我是淮安人,民國之前響水就隸屬淮安府嘛!”
1956年,毛主席到南京視察,江蘇省歌舞團部分同志被抽調參加接待演出,其中就有二胡名家王雲樵,他同參演的同志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王雲樵不愧是一位技藝超群、情感豐富、作品豐盈的人民藝術家。他雖已離世,但他的作品將永遠留存於天地間,活在人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