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有(鎮海縣鄔隘鄉先鋒村籍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金有,鎮海縣鄔隘鄉先鋒村(今屬寧波市北侖區)人,1905年出生。1925年底,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投入大革命運動,先後三次參加上海工人武裝起義。1927年3月在第三次武裝起義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金有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27年3月
  • 出生地:鎮海縣鄔隘鄉先鋒村
人物經歷,

人物經歷

王金有幼年時父母亡故,由叔父母扶養長大。十六歲進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刷所,分派在寶山路鉛印部當學徒。三年學徒期滿時,他已具備印書館規定的文化程度和業務技術要求,順利地轉為正式工人。
上海商務印書館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出版機構,商務職工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王金有在印書館猶如進入革命的學校,在共產黨人和進步工友的教育影響下,政治覺悟逐步提高。1925年底,王金有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行列。
為了回響“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大革命,配合北伐軍的勝利進軍,奪取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孫傳芳統治的中心——上海,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先後舉行三次武裝起義,王金有都積極參加。第一、二次起義由於準備不充分和條件不成熟而失敗,但對王金有來說卻是最現實的革命鍛鍊。接著,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聯合組成中央特別委員會,作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最高決策機關。陳獨秀、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黨中央領導人參加了特委,由周恩來負責特別軍委工作,並擔任武裝起義總指揮。總指揮部就設在商務印書館。特委認真總結兩次起義的經驗教訓,制定了正確的起義計畫,作了周密的準備。挑選了千名先進工人組建成武裝工人糾察隊,作為起義的骨幹力量。王金有參加了這個糾察隊,並接受了秘密的軍事訓練。1927年3月20日,北伐軍進抵上海近郊,起義條件已經成熟。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中共中央特委領導下,當機立斷,及時發動總同盟大罷工。中午12時在上海總工會的命令下,全市80萬工人同時罷工,並隨即轉為武裝起義。起義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用粗劣的武器裝備,以少數武裝糾察隊為先鋒,奪取軍警武器,向軍閥部隊進攻。經過30個小時英勇激烈的戰鬥,終於擊潰北洋軍閥在上海的駐軍,占領上海(外國控制的租界除外)。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使長期被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統治的上海回到了人民手中,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王金有就是在這次戰鬥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戰鬥期間,他奉命在寶山路天主堂(今寶山路鴻興路口)一帶負責警戒,以防敵人暗探和散兵的擾亂,不幸遭到隱藏在街角的反革命暴徒的暗殺。同時被害的還有印書館的陳安芳(女)、徐文思、胡林根、余茂宏、俞敬忠、趙延經等7位烈士。
為了表彰和悼念這些為革命犧牲的烈士,當時上海市總工會在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召開追悼大會。周恩來、趙世炎等黨的領導人參加了大會,親切慰問烈士家屬,激勵上海廣大工人繼承先烈遺志,發揚獻身精神,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奮鬥到底。上海市總工會表彰王金有等商務七烈士為“無產階級革命先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