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男,男,博士,清華大學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軼男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當代雕塑語言研究 材料語言研究
- 任職院校:清華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學術成果,主講課程,主要獲獎,教學情況,
人物經歷
2003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200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
2010年,畢業於俄羅斯國立赫爾城師範大學美術系雕塑專業獲碩士學位(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
2010年,列賓美術學院雕塑系,斯威施尼科夫工作室進修
2012年,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 教師(外聘)
2012年,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 教師(外聘)
2016-2018,文化部恭王府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藝術設計研究所 聘任專家
2019-2020,BMW-清華非遺傳承人創研培育基地 聘任專家
20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當代雕塑語言研究 材料語言研究
學術成果
2008-2010年由國家公派赴俄羅斯攻讀碩士學位(雕塑專業)。在俄留學期間對俄羅斯現實主義雕塑和雕塑基礎教學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作品入選2010俄羅斯聖彼得堡春季沙龍藝術展等國際展覽。回國後的研究和創作重心集中在當代雕塑材料語言方面,建立金屬焊接實驗室,圍繞金屬雕塑開展教學和藝術創作實踐,在金屬材料雕塑領域開展大量創作實踐探索。2018年,金屬雕塑《守望的身影》獲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項目支持(項目負責人)。在以往的國家藝術基金雕塑項目中,直接金屬雕塑類型的創作尚為首次。2020年,《20世紀雕塑材料語言獨立性研究》獲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支持(項目負責人)。2018年,《中國近現代歷史題材雕塑作品展覽》獲國家藝術基金展覽推廣類項目支持(項目組成員)。參與多個重要的大型集體創作項目,其中包括“21美術工程項目(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央黨校校園雕塑創作項目、天津開發區標誌性雕塑設計項目等。
截止到到2020年底,作品參加國內主流藝術展覽50餘次並獲獎,包括: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光輝歷程——歷史題材雕塑作品展(國家藝術基金);第12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教學單元);獲第三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最高獎);獲江蘇省園博會公共藝術大賽一等獎;和而不同——第二屆學院實驗藝術文獻展;首屆中國國際動態雕塑展;2016蘇州金雞湖雙年展等。國際主流展覽10餘次,包括:ANIMAL Art Science Nature Society(香港城市大學、台北故宮博物院);XIANG當代雕塑展(日本東京);俄羅斯“波爾塔瓦戰役三百周年”藝術展;2010俄羅斯聖彼得堡春季沙龍藝術展等。
雕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零藝術館、西安美術學院國際雕塑工作室、陝西綏德縣政府等主流藝術機構及政府機構收藏;撰寫多篇教學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核心及專業期刊。在《Научное мнение》(俄羅斯教育部國家級核心期刊)、《美術大觀》、《雕塑》、《學院雕塑》等國內外核心及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在《美術》、《裝飾》等核心期刊中均有作品刊登和評論。
學術主張:
1. 中國當代雕塑語言應在繼承本土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堅持雕塑語言由技術性向觀念性轉化,以及如何讓雕塑介入到當代文化現實中。而當下的核心問題,是立足於全球化的語境與藝術史的範疇,真正實現雕塑創作的多元化。
2. 材料語言研究其實就是關於“物”的研究,它包括三個層面的問題。首先,是作為媒介的“物”。就是研究材料本身的機理特性。其次,探討“物”所呈載的文化與社會屬性。最後,從材料自身的文化與社會屬性轉入到與“物”發生關係的場所,也就是物與現場、觀眾所共同形成的關係“場”。在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中,“物”的這三個維度都能得到較好的呈現。
美術學範疇內的材料語言研究是基於媒材的可能性和創作者的實踐經驗,探索藝術作品形式語言可能性的藝術實踐過程。首先,物質材料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需要研究其物理屬性和藝術創作的可能性。其次,探討“物”所承載的文化與社會屬性。最後,從材料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轉入到與“物”發生關係的場所。藝術創作者需要主動地感知物質材料並與之互動,所形成的人與物質之間或“對抗”或“默契”的關係,既是視覺表現的手段,又是物化思想和承載觀念的雕塑語言。如今當代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中國當代雕塑在面對世界藝術思潮快速演化發展的外部壓力下,應在充分研究和繼承傳統的前提下,探索雕塑的空間和物質媒介屬性,尋找既具有中國文化特質又具備當代材料語言獨立審美屬性的雕塑創作之路。
重要參展:
2007年“突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新銳藝術展
2007年 泛雕塑藝術展
2008年 中韓“動•靜”藝術展
2008年“集”當代雕塑家提名展
2008年 第三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
2009年“波爾塔瓦戰役三百周年”藝術展(俄羅斯聖彼得堡)
2010年“聖安德烈旗幟”藝術展(俄羅斯聖彼得堡)
2010年 俄羅斯聖彼得堡春季沙龍藝術展
2011年“和而不同”第二屆學院實驗藝術文獻展
2012年“說一說”中國青年藝術家推薦展
發表論文:
2010年《從傳統中尋找新的生命力》發表於俄羅斯國立赫爾岑師範大學“藝術和文化對話”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10年《與謝爾蓋耶夫•米哈伊洛維奇談俄羅斯雕塑》發表於2010年第五期《雕塑》雜誌
2010年《從俄羅斯的木雕傳統和精神內涵說起》發表於《學院雕塑》雜誌第6輯
2012年《古老的時尚》發表於《學院雕塑》雜誌第15輯
主講課程
雕塑創作實踐 實驗雕塑 材料實驗
主要獲獎
2007年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零藝術館收藏;
2007年《發動機》獲全國高校畢業生雕塑優秀作品展學術獎(最高獎)
2007年第二屆全國高校雕塑優秀作品展,獲學術獎(最高獎)
2008年《發動機》獲第三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 優秀作品獎(最高獎)
2015年江蘇省園博會公共藝術大賽,獲一等獎
2015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雪雕大賽,獲一等獎及優秀指導教師獎
2016年清華大學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獲文科組二等獎
2017年第三屆中國長白山國際冰雪雕藝術大賽,獲銅獎及創意獎
2018年清華大學優秀班主任二等獎
主持策劃學術活動
2012年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初始創“藝”年展組委會委員
2015年首屆中國國際動態雕塑展,組委會委員
2016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傳統雕塑藝術高級研修班策劃及執行負責人
2017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臨摹布德爾雕塑教學和公開課策劃及組織工作
2020年新疆•阿勒泰“雪都杯——全國藝術類大學生雪雕大賽”策劃及執行負責人
教學情況
遵循“三位一體”的現代教育理念以及培養現代雕塑專業人才的客觀需要,教學工作分為3個方面:雕塑材料教學、雕塑基礎教學和雕塑創作教學。
教授本科課程主要包括:《材料實踐3》、《雕塑構造》、《浮雕胸像》、《浮雕人體》、《泥塑頭像》、《泥塑人體》、《素描》、《雕塑創作實踐1-4》、《實驗雕塑1-4》、《三維造型基礎1-2》等10餘門課程。
清華大學精品課程《雕塑構造》教師組成員
在本科教學中指導畢業生的畢業創作和論文寫作,目前在讀碩士研究生1名,任革命歷史題材雕塑創作項目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