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岳永順當地民眾說,王調華生前是中江縣人,為了抗日需要而參加了四川省主席、軍長劉湘的部隊。
基本介紹
- 本名:王調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劉湘死後,他的部隊即被瓜分、改組,其中一部分從漢口撤出遣返成都,整編待命。王調華即是從漢口撤出的士兵之一。1938年6月,這支軍隊經重慶路過安岳縣永順場,走到牛王寺山嘴時,王調華突患急病,便死在此處,因軍隊急著趕路,對王調華的屍體只蓋了薄薄的一層土,腳還露在土外。土堆前給他插了一塊竹片,竹片上寫著:“士兵王調華,四川中江縣人,部隊衛生員。”從此,永順當地人才知道王調華的簡單生平。為了厚葬抗日軍人王調華,當地民眾找到永順場的袍哥大爺呂尚武牽頭捐資,給王調華購置了一副小木棺材,亦依山勢葬入原處,堆上了厚土。
王調華墳墓左面有個名叫汪家溝的地方,當時有很多農戶遭遇豬疫,一日死豬數頭,農民都驚恐不安。聽說有一位農民,心地很善良,積極參與了厚葬王調華的義務勞動,見過王調華的屍面。當天晚上,這個農民在睡夢中見到了王調華,王對他說:“你趕快去挖黃牛刺根、貓耳朵草根、側耳根(魚腥草)、土靛根(板藍根)、滿天星、茅草根,用來煎水餵獵,才能保住你家的豬不生病。”這個農民聽了王調華給他的夢語就醒了。於是他便按照夢中的吩咐,及時採挖上述草藥煎水餵豬,果然他家的豬未生病。一傳十,十傳百,王調華的名字家喻戶曉,人們紛紛到他的墳前燒錢化紙,敬香許願,都期盼保佑他們“六畜興旺、人丁平安”。有的佛教信徒,還把王調華雕刻成石像,送到各地廟宇去供奉起來。1945年10月,時任安岳縣縣長的方勁益親自組織安岳縣城“紀念抗日勝利暨悼念抗日陣亡將士超度大會”(據《安岳縣誌》載:安岳抗日陣亡將士總共為1232人)。從此,抗日軍人王調華的眾多石刻塑像進入全縣各廟宇,得到方縣長的默認,王調華的墳墓也相應得到了保護,並經常有信眾前去朝拜。至今,信仰王調華的民眾越來越多,已有上千人自發為他樹碑。如今為他立的碑多達400餘塊,這是目前安岳獨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在這些石碑上,除了刻有讚美王調華的事跡外,還真實地刻著立碑者的姓名、地址、職業等通訊信息(有上千人名顯刻碑上)。從眾多石碑所刻的信息得知,立碑者不僅有安岳本地的民眾,還有來自新疆、內蒙古、河北、湖北、安徽、貴州、深圳、上海、重慶、成都等十幾個省市的外地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