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王規
- 字號:字威明
- 所處時代:南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琅邪臨沂
- 出生時間:448年
- 去世時間:536年
- 主要作品:《新殿賦》
- 主要成就:吳郡太守 散騎常侍 光祿大夫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家族成員,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王規,字戚明,琅邪臨沂人,王儉之孫。生於齊武帝永明六年,八歲居母喪,有至性,稱孝童。既長,好學有口辨。州舉秀才,襲封南昌縣侯。天監中,太極殿功畢,王規獻新殿賦,其辭甚工。除給事黃門侍郎,與殷鈞、王錫等同侍東宮,俱為昭明太子蕭統所禮。常以門宗貴盛,恆思減退。大通中,累官左民尚書,遷太子中庶子,辭疾不拜,於鐘山築室居焉。梁武帝大同二年,卒,年四十九歲,諡號為章(《南史》作諡文,此從《梁書》)王規集東漢眾家異同,注《續漢書》二百卷,留有文集二十卷,《梁書·本傳》並行於世。
人物評價
蕭統:“威明昨宵奄復殂化,甚可痛傷。其風韻遒正,神峰標映,千里絕跡,百尺無枝。文辯縱橫,才學優贍,跌宕之情彌遠,濠梁之氣特多,斯實俊民也。一爾過隙,永歸長夜,金刀掩芒,長淮絕涸。去歲冬中,已傷劉子;今茲寒孟,復悼王生。俱往之傷,信非虛說。
家族成員
祖父:王儉,齊太尉南昌文憲公
父親:王騫,金紫光祿大夫、南昌安侯
兒子:王褒,字子漢,七歲能屬文。外祖司空袁昂愛之,謂賓客曰:“此兒當成吾宅相。”弱冠舉秀才,除秘書郎、太子舍人,以父憂去職。服闋,襲封南昌侯,除武昌王文學、太子洗馬,兼東宮管記,遷司徒屬,秘書丞,出為安成內史。太清中,侯景陷京城,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舉州附賊,賊轉寇南中,王褒猶據郡拒守。大寶二年,世祖命征褒赴江陵,既至,以為忠武將軍、南平內史,俄遷吏部尚書、侍中。承聖二年,遷尚書右僕射,仍參掌選事,又加侍中。其年,遷左僕射,參掌如故。三年,江陵陷,入於北周。
岳父:袁昂,司空
史書記載
王規,字威明,琅邪臨沂人。祖儉,齊太尉南昌文憲公。父騫,金紫光祿大夫南昌安侯。規八歲,以丁所生母憂,居喪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見必為之流涕,稱曰孝童。叔父王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兒吾家千里駒也。”年十二,《五經》大義,並略能通。既長,好學有口辯。州舉秀才,郡迎主簿。
普通六年,高祖蕭衍於文德殿餞廣州刺史元景隆,詔群臣賦詩,同用五十韻,王規援筆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詔為侍中。大通三年,遷五兵尚書,俄領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出為貞威將軍驃騎晉安王蕭子懋.長史。其年,王立為皇太子,仍為吳郡太守。主書芮珍宗家在吳,前守宰皆傾意附之。是時珍宗假還,規遇之甚薄,珍宗還都,密奏規雲“不理郡事”。俄征為左民尚書,郡吏民千餘人詣闕請留,表三奏,上不許。尋以本官領右軍將軍,未拜,復為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規辭疾不拜,於鐘山宗熙寺築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時年四十五。詔贈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賻錢二十萬,布百匹。謚曰章。王規集《後漢》眾家異同,注《續漢書》二百卷,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