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成就,學術研究,教學,學術成果,古文字學,社會服務,
簡介
王蘊智,男,1955年生,1991年吉林大學考古學古文字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現任河南省中國古代史重點學科及博士點學科帶頭人,河南省文字學會會長。另任全國漢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學會理事, 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學術顧問,漯河市政府許慎文化資源開發特聘顧問,北京師範大學、河南大學等學術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先後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商代宗教研究》、《甲骨文詞義系統研究》、《河南出土文字譜系的整理與研究》及《甲骨文構形研究》、《中原文化大典·古文字卷》等重要課題10項,出版有《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現象探索》等專著4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80餘篇。
成就
學術研究
王蘊智長期潛心於古文字與古代文明方向的學術研究,尤致力於甲骨學與殷商史、商周文字考釋及字源學等學術領域前沿課題的研究。其治學特色是以整理、考釋出土古文字資料為基礎;結合考古收穫和文獻記載,著重從語言學、歷史學、民族學、漢語史及思想、禮儀制度等各個側面探討華夏民族文化的淵源。本人具有較為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在古文字學、甲骨學殷商史、漢語史、商周考古等專業領域有很高的學術知名度,是當代我國古文字學界成果比較突出的中年學者之一。
教學
在教學方面,王蘊智多年立足於河南出土古文字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初步確立了富有中原特色的古文字教研體系。古文字學科長期以來在教學與科研諸方面都存在許多不利因素,該學科在教育部頒行的教學大綱和社科類目中至今尚沒有明確定位,而且因受古文字元號印刷條件的限制,國內目前甚至還缺少相關的專業刊物,更沒有一家這方面的核心期刊,至於各種古文字教學讀本、教材,目前也十分稀缺、滯後。在教學環節上,本人克服種種實際困難,注重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結合自己的研究所得和當代考古學、古文字學諸領域中的最新學術成果,並根據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的專業特點及教學對象層次的高低,先後編寫出了配合專業教學使用的多種教材。
其中為本科生撰寫了《古文字學講義》,為研究生撰寫了《商代文字構形講析》、《甲骨學與殷商文明》、《中原歷代出土青銅器銘文集釋》、《戰國秦漢文字學》、《字聖許慎與<說文>學》等多種教學讀本。在教學手段上,實現了不同教學板塊的多媒體化,教學內容規範有序,課堂授課信息量大,直觀性、知識性強,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現分別給本科生開設有古文字學和漢字文化(學校素質教育)課;給研究生講授有甲骨學與殷商史、商周青銅器及金石文字學、戰國秦漢文字及《說文》學、古文字構形學、訓詁學、古文字與古代文明研究等多門基礎課和專業課。
現已指導碩士研究生(含畢業)15名,博士研究生7名,各畢業研究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
學術成果
王蘊智的學術成果可主要歸納為四個方面:(1)通過主持《甲骨文構形研究》、《古文字譜系的整理與研究》等課題及發表《試論商代文字的造字方式》、《商代文字可釋字形的初步整理》、《遠古符號綜類摹萃》等一系列論文,較為深入地揭示了早期漢字的構形方式及其源流,較高層次地反映了當今古文字專業學者的釋字水平;(2)通過獨立承擔完成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商代宗教研究》及發表《試論殷墟時期上帝觀念的發展》等系列論文,全面探究了殷墟時期的各種宗教數術風習,為我國傳統思想文化淵源的發掘做出了新的嘗試;(3)通過其專業論著《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現象探索》及《毓、後考辨》、《釋競、業及與其同源的幾個字》、《古文字中的子和閩方言中的囝》、《說枼》、《 字探源》等一系列論文,開闢了以古文字同源分化為對象的漢字字源學研究領域;(4)通過《略說“孔”和孔姓的起源》、《商代葉族考》、《殷商箕族淵源考訂》等系列論文,對商周時期的國族遺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在民族史學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