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銀

王萬銀

王萬銀,男,漢族,1962年6月生於甘肅省鎮原縣,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重磁位場數據處理、轉換理論及套用研究,重磁正、反演方法理論及套用研究,“深地”探測研究和“深海”探測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萬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2年6月6日
  • 畢業院校長安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重、磁方法理論及套用研究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學術成就,科研項目,論文論著,科技成果,獲獎記錄,教學類獎勵,科研類獎勵,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長安大學(西安地質學院)套用地球物理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專業,並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就讀長安大學(西安地質學院)套用地球物理勘探系套用地球物理專業,並獲工學碩士學位,導師為重磁勘探專家潘作樞教授。
2003年9月-2009年12月,就讀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地質工程(套用地球物理方向)專業,並獲工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地震勘探專家朱光明教授。

工作經歷

1983年-1996年,在長安大學(西安地質學院)套用地球物理勘探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91年晉升為講師。
1996年-2000年,在長安大學(西安工程學院)地球探測與信息工程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97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2000年-2020年,在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10年晉升為教授,2019年晉升為三級教授。2002年遴選為長安大學碩士生導師,2012年遴選為長安大學博士生導師。現任海洋油氣勘探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重磁數據分析分中心主任。
2022年-現在,在中國科學院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任“特聘研究員”(每年工作4個月)。

研究方向

重、磁方法理論及套用研究:
1.重磁位場數據處理、轉換理論及套用研究;
2.重磁正、反演方法理論及套用研究;
3.“深地”探測研究;
4.“深海”探測研究。

學術成就

科研項目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類項目
[1] 2017.07-2021.06,航空地球物理數據綜合處理解釋方法研究及軟體開發【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課題】。
[2] 2018.05-2021.06,航磁非常規測量精度評價方法試驗與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課題“綜合航空地球物理探測系統集成與方法技術示範研究”之專題】。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類項目
[1] 2008.07-2010.12,南海深水區凹陷結構、分布與形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海洋深水區油氣勘探關鍵技術”項目之子課題】。
[2] 2013.07-2014.12,西非中南段含鹽盆地地震聯合重磁處理解釋及儲層預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陸邊緣盆地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攻關與套用研究”課題】。
[3] 2015.04-2015.08,亞太重點地區地震-重磁聯合反演適用性測試【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陸邊緣盆地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攻關與套用研究”課題】。
[4] 2018.08-2019.01,墨西哥海上盆地重磁數據處理與重磁震聯合反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海外重點盆地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攻關與套用”課題】。
[5] 2018.12-2019.12,東非海岸和西非北段重點盆地重、磁重處理成果資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海外重點盆地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攻關與套用”課題】。
  • 省部級類縱向項目
[1] 2007.06-2007.12,重、磁資料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區盆地深部結構【國家油氣專項項目子課題】。
[2] 2008.10-2009.03,利用重、磁資料研究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國家油氣專項項目子課題】。
[3] 2009.01-2010.12,利用重、磁資料研究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特徵【國家油氣戰略選區項目子課題】。
[4] 2009.06-2010.03,南海南部重、磁場特徵及區域構造研究【國家油氣戰略選區項目子課題】。
[5] 2009.06-2010.01,東海陸架盆地南部及周邊地區重磁數據綜合處理與解釋【國家油氣戰略選區項目子課題】。
[6] 2009.10-2010.04,東海盆地西湖凹陷重磁反演和深層結構構造研究【國家油氣戰略選區項目子課題】。
[7] 2010.07-2012.12,航磁數據曲面處理示範【高精度航空物探調查計畫項目之中國陸域航磁特徵與地質構造研究課題】。
[8] 2011.07-2014.12,中國陸域深部構造研究【高精度航空物探調查計畫項目之中國陸域航磁特徵與地質構造研究課題】。
[9] 2014.04-2014.12,南海中南部沉積盆地分布【國土資源部項目《南海中南部主要含油氣盆地油氣資源動態評價》項目之研究內容】。
[10] 2014.07-2016.07,重磁震聯合研究南海新生代盆地與構造區劃【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科技項目:南海新生代盆地構造沉積演化及資源潛力分析】。
[11] 2016.05-2017.06,重磁物性界面正反演和場源邊界識別軟體開發【智慧型地質調查系統開發與推廣二級項目,物探綜合數據處理軟體系統開發完善與推廣子項目中的研究內容】。
[12] 2018.01-2019.12,契約區海山重磁數據精細處理與地質構造分析研究【中國大洋“十三五”資源環境類三級項目】。

論文論著

共發表論文103篇(SCI收錄36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和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共79篇(SCI收錄32篇),其他為24篇(SCI收錄4篇)。
  • 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和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共79篇(SCI收錄32篇)
[62] 蔡澤園,魯寶亮*,熊盛青,王萬銀. 2020,基於自適應核密度的貝葉斯機率模型岩性識別方法研究. 物探與化探,44(4):919-927.2020.0069.
[61] 王學發,王萬銀*,馬傑,楊敏,梁建設,邱春光,王丁丁,紀曉琳,劉金蘭. 2020,基於重力資料的馬達加斯加島及鄰區盆地構造單元分布特徵. 物探與化探,44(4):928-937.2020.0074.
[60] 馬濤,朱瑩潔,楊永,紀曉琳,王丁丁,劉金蘭,王萬銀*. 2020,基於重磁異常的嘉偕平頂山群構造區劃特徵研究. 物探與化探,44(4):938-948.2020.0070.
[59] 張菲菲,孫建偉,韓波,杜潤林,王萬銀. 2020,SAG-2M型與KSS31M型海洋重力儀比測結果分析. 物探與化探,44(4):870-877.2020.0077.
[58] 魯寶亮,馬濤,熊盛青,王萬銀*. 2020,基於重磁異常相關分析的場源位置及屬性識別方法. 地球物理學報,63(4):1663-1674.2020N0355, SCI.
[57] 宋豪,張義蜜,王萬銀. 2019,河南內黃-濬縣一帶重磁異常與深部磁鐵礦靶區預測研究. 物探與化探,43(6):1191-1204.2019.0134.
[56] 紀曉琳,王萬銀*,邱之雲. 2019,最小曲率位場分離方法參數選擇試驗研究. 地球物理學進展,34(4):1441-1452.2019AA0098.
[55] Yang Min,Wang Wanyin*,Welford J. Kim,Farquharson Colin G. 2019,3D gravity inversion with optimized mesh based on edge and center anomaly detection. Geophysics,84(3):G13-G23.2018-0390.1,SCI.
[54] 紀曉琳,王萬銀*,杜向東,魯寶亮,黃興文,馮旭亮,郭允. 2019,利用重磁資料研究西非中南段含鹽盆地構造區劃. 地球物理學報,62(4):1502-1514,doi:10.6038/cjg2019L0573,SCI.
[53] 馮旭亮,王萬銀*,宋立軍,袁炳強. 2019,基於Lp範數正則化的V字型密度界面重力反演. 地球物理學報,62(3):1022-1036,SCI.
[52] 馬傑,王萬銀*,紀曉琳. 2019,利用重力場研究塞薩爾盆地及鄰區構造特徵. 地質科技情報,38(1):285-294.2019.0133.
[51] 劉芬,王萬銀*,紀曉琳. 2019,空間域和頻率域平面位場延拓影響因素和穩定性分析. 物探與化探,43(2):320-328.2019.1397.
[50] 何濤,王萬銀*,黃金明,張明華,楊敏. 2019,正則化方法在比值類位場邊緣識別方法中的研究. 物探與化探,43(2):308-319.2019.1466.
[49] 劉金蘭,趙斌,王萬銀*,李建國,周新鵬,王雲鵬. 2019,南嶺於都—贛縣礦集區銀坑示範區重磁資料探測花崗岩分布研究. 物探與化探,43(2):223-233.2019.1352.
[48] Feng Xuliang, Wang Wanyin, Yuan Bingqiang. 2018,3D gravity inversion of basement relief for a rift basin based on combined multinorm and normalized vertical derivative of the total horizontal derivative techniques. Geophysics,83(5):G107-G118, SCI.
[47] 馬傑,王萬銀*,羅新剛,姚攀,趙志剛,邱之雲,紀曉琳,魯寶亮,馮旭亮. 2018,基於磁力資料的南海及鄰區磁性基底和居裡面深度特徵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61(10):4269-4280,SCI.
[46] 羅新剛,王萬銀*,張功成,趙志剛,劉金蘭,謝曉軍,邱之雲,馮旭亮,紀曉琳,王丁丁. 2018,基於重力資料的南海及鄰區斷裂分布特徵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61(10):4255-4268, SCI.
[45] 魯寶亮,王萬銀*,趙志剛,馮旭亮,張功成,羅新剛,姚攀,紀曉琳. 2018,南海深部構造特徵及其地質意義:來自重磁位場反演的認識. 地球物理學報,61(10):4231-4241, SCI.
[44] 張功成,賈慶軍,王萬銀*,王璞珺,趙慶樂,孫曉猛,謝曉軍,趙釗,唐武. 2018,南海構造格局及其演化. 地球物理學報,61(10):4194-4251, SCI.
[43] 馮旭亮,張功成,王萬銀,趙志剛,邱之雲,謝曉軍,紀曉琳,魯寶亮,宋雙. 2018,基於重磁震資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綜合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61(10):4242-4254,SCI.
[42] 姚攀,王萬銀. 2017,Hartley變換與Fourier變換在位場數據處理和轉換中的對比研究. 地球物理學進展,32(3):1297-1307.
[41] 羅新剛,王萬銀. 2017,餘弦變換和Fourier變換在位場數據處理與轉換中的對比研究. 地球物理學進展,32(3):1197-1207.
[40] 陳靖,王萬銀. 2017,重磁處理及反演軟體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探討. 地球物理學進展,32(3):1106-1113.
[39] 楊敏,王萬銀,杜向東,方勇,張科. 2016,利用衛星重力數據研究印尼Bone盆地構造區劃. 地球物理學進展,31(3):0999-1009.
[38] 張楠,魯寶亮,張超,王萬銀. 2016,利用航磁資料研究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區火山口分布. 地球物理學進展,31(3):1033-1039.
[37] 紀曉琳,王萬銀*,邱之雲. 2015,最小曲率位場分離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58(3):1042-1058, SCI.
[36] 馮旭亮,王萬銀,李建國,趙斌,趙楠. 2015,大中條地區重磁場特徵及其斷裂分布與構造單元. 地質與勘探,51(3):563-572.
[35] 吳凌根,王萬銀,李建國,周新鵬,馮旭亮,趙楠. 2015,利用重磁資料研究五台-恆山地區構造格局. 地球物理學進展,30(2):0531-0539.
[34] 陳靖,王萬銀,溫少光,郭文波,雷小鵬,魏曉航. 2015,印尼桑家盧比鉛鋅礦區電磁異常特徵及找礦方向. 物探與化探,39(6):1305-1311.
[33] 陳靖,王萬銀,李增濤,談應范,王國棟. 2014,高精度磁測技術在甘肅西成鉛鋅礦勘探中的套用. 地質與勘探,50(5):976-983.
[32] 劉金蘭,趙斌,王萬銀,李建國,馮旭亮,周新鵬,王雲鵬. 2014,利用重磁資料研究南嶺於都-贛縣礦集區花崗岩與斷裂分布特徵. 地質學報,88(4):658-668.
[31] 王萬銀,任飛龍,王雲鵬,紀曉琳,李建國,李倩. 2014,重力勘探在沉積型鋁土礦床調查中的套用研究. 物探與化探,38(3):409-415.
[30] 王萬銀,馮旭亮,高玲舉,王鵬飛,劉斌. 2014,重磁方法在圖爾庫班套銅鎳礦區勘查中的套用. 物探與化探,38(3):423-429.
[29] 王萬銀,王雲鵬,李建國,劉金蘭,趙斌,周新鵬. 2014,利用重、磁資料研究於都-贛縣礦集區盤古山地區斷裂構造及花崗岩體分布. 物探與化探,38(4):825-834.
[28] 張菲菲,王萬銀,楊金玉,韓波,田振興. 2014,根據重力數據研究南海北部陸緣斷裂帶的延伸問題. 地球物理學進展,29(5):2113-2119.
[27] 馮旭亮,王萬銀,劉富強,李建國,魯寶亮. 2014,裂陷盆地基底雙界面模式二維重力反演. 地球物理學報,57(6):1934-1945, SCI.
[26] 紀曉琳,王萬銀,熊盛青,邱之雲,張洪瑞. 2014,頻率域偶層位曲面位場處理和轉換方法試驗研究. 地球物理學進展,29(6):2669-2678.
[25] 張菲菲,王萬銀. 2013,2D磁異常分步反演方法分析研究. 地球物理學進展,28(4):2040-205.
[24] 王萬銀,張瑾愛,劉瑩,張厚和,邱之雲,任飛龍. 2013,利用重磁資料研究鶯-瓊盆地構造分界及其兩側斷裂特徵. 地球物理學進展,28(3):1575-1583.
[23] 王萬銀. 2012,位場解析信號振幅極值位置空間變化規律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55(4):1288-1299,SCI.
[22] 王萬銀,邱之雲. 2011,一種穩定的位場數據最小曲率格線化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學進展,26(6):2003-2010.
[21] 崔莉,王萬銀. 2011,局部波數在磁異常解釋套用中的方法技術. 物探與化探,35(6):779-784.
[20] Wang Wanyin, Zhang Gongcheng, Liang Jjianshe. 2010,Spatial variation law of vertical derivative zero points for potential field data. Applied Geophysics, 7(3):197-209,SCI.
[19] 王萬銀. 2010,位場總水平導數極值位置空間變化規律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53(9):2257-2270,SCI.
[18] 王萬銀,邱之雲,楊永,史維皎. 2010,位場邊緣識別方法研究進展. 地球物理學進展,25(1):196-210.
[17] Wang Wanyin, Panyu, Qiu Zhiyun. 2009,A new ed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vertical derivative of the total horizontal derivative for potential data. Applied Geophysics,6(3):226-233,SCI.
[16] 王萬銀,劉金蘭,邱之雲,於長春,黃翼堅. 2009,頻率域偶層位曲面位場處理和轉換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52(10):2652-2665,SCI.
[15] 王萬銀,邱之雲,劉金蘭,黃翼堅,於長春,李焓. 2009,位場數據處理中的最小曲率擴邊和補空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學進展,24(4):1327-1338.
[14] 黃翼堅,王萬銀,於長春. 2009,等效源三維隨機點位場數據處理和轉換. 地球物理學進展,24(1):95-101.
[13] 李勤,王萬銀,崔莉. 2008,MapGIS在地球物理數據成圖中的套用.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30(2):200-203.
[12] 李焓,邱之雲,王萬銀. 2008,複雜形體重、磁異常正演問題綜述. 物探與化探,32(1):36-43.
[11] 劉金蘭,王萬銀,於長春. 2007,逐步逼近曲化平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50(5):1551-1557,SCI.
[10] 王萬銀,劉展,肖慶疆. 2004,位場向下延拓的自適應濾波方法: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文集第24集——隱伏礦地球物理研究,地質出版社.
[9] 王萬銀,劉金蘭,邱之雲,黃翼堅,蔡東升. 2004,利用衛星重力異常研究南黃海地區中生界厚度. 海上油氣,16(3):151-156.
[8] 王萬銀,潘作樞. 1997,三維曲面位場數據處理及轉換的三角函式法. 物探與化探,21(3):209-218.
[7] 王萬銀,潘作樞. 1996,偶層位曲面位場數據處理及轉換方法.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原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8(3):69-76.
[6] 王萬銀,潘作樞. 1996,一種新的重力資料解釋方法.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摘要.
[5] 王萬銀. 1993,一種簡單實用的正規方程組形成技術.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原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5(3):90-93.
[4] 王萬銀,潘作樞. 1993,雙界面模型重力場快速正反演問題. 石油物探,32(2):81-87.
[3] 王萬銀,潘作樞,李家康. 1991,三維高精度重磁位場曲面延拓方法. 物探與化探,15(6):415-422.
[2] 王萬銀. 1986,二度體重力異常鉛垂二階導數的近似計算公式.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原西安地質學院學報),8(3):64-70.
[1] 王萬銀. 1983,球殼中間層引力公式.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原西安地質學院學報),5(2):79-79.
  • 其他共24篇(SCI收錄4篇):
[22] 張磊,王萬銀,趙修軍,張義蜜. 2020,基於重磁場特徵的新蔡鐵礦區構造單元分布特徵. 物探與化探,44(4):975-984, doi:10.11720/wtyht.2020.0064.
[21] 陳靖,王萬銀,郭文波,顧欣. 2020,重磁軟體架構設計及實現方案研究. 物探與化探,44(4):905-913, doi:10.11720/ wtyht.2020.0058.
[20] Shican Qiu,Willie Soon, Xianghui Xue, Tao Li, Wanyin Wang,Mingjiao Jia, Chao Ban, Xin Fang, Yihuan Tang, and Xiankang Dou. 2018, Sudden Sodium Layers: Their Appearance and Disappearan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23:5102-5118,SCI.
[19] 魯寶亮,王萬銀,張功成,馮旭亮,紀曉琳. 2016,南海深部過程及與含油氣盆地耦合關係研究進展. 地球物理學進展,31(3):1342-1350.
[18] 魯寶亮,王萬銀,杜向東,黃興文,郭允,紀曉琳,馮旭亮. 2015,西非陸緣盆地中南段構造與沉積研究. 海洋科學進展,33(3):414-428.
[17] 魯寶亮,王璞珺,張功成,王萬銀. 2015,南海區域斷裂特徵及其基底構造格局. 30(4):1544-1553.
[16] 李倩,李建國,王萬銀,周新鵬. 2015,重磁電聯合勘查深部鐵礦方法實驗研究.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12(2):218-224.
[15] 魯寶亮,王萬銀,張功成,王璞珺. 2015,紅河斷裂帶海域延伸位置的地球物理證據及其與南海擴張的關係. 熱帶海洋學報,34(5):64-74.
[14] 魯寶亮,王璞珺,吳景富,李伍志,王萬銀,郎元強. 2014,南海陸緣盆地中生界分布特徵及其油氣地質意義. 石油勘探與開發,41(4):497-503,SCI.
[13] 魯寶亮,王璞珺,梁建設,孫曉猛,王萬銀. 2014,古南海構造屬性及其與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構造域的關係.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44(5):1441-1450.
[12] 張功成,謝曉軍,王萬銀,劉世翔,王一博,董偉,沈懷磊. 2013,中國南海含油氣盆地構造類型及勘探潛力. 石油學報,34(4):611-627.
[11] 張雲帆,胡登科,王萬銀,邱之雲,李付成. 2012,南海南北陸坡地殼拉張特徵對比. 熱帶海洋學報,31(3):137-143.
[10] 姚伯初,張莉,韋振權,易海,林珍,萬玲,王萬銀,邱之雲,李春芳. 2011,華南東部中生代構造特徵及沉積盆地.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31(3):47-60.
[9] 於長春,王萬銀,范正國,熊盛青,眭素文. 2007,頻率域偶層位方法在直升機磁測數據處理中的套用. 物探與化探,31(6):577-580.
[8] 劉展,班麗,魏巍,王萬銀,郭加樹. 2007,濟陽坳陷花溝地區火成岩重磁成像解釋方法.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1(1):30-34,EI.
[7] Zhou Di, Wang Wanyin, Wang Jialin, Pang Xiong, Cai Dongsheng, Sun Zhen. 2006, Mesozoic subduction-accretion zone in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nferred from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49(5):471-482,SCI.
[6] 陳漢宗,吳湘傑,周蒂,王萬銀,郝滬軍. 2005,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斷裂特徵和動力背景分析. 熱帶海洋學報,24(2):52-61.
[5] 吳時國,劉展,王萬銀,郭軍華,Lüdmann T., Wong H. K. 2004,東沙群島海區晚新生代構造特徵及其對弧-陸碰撞的回響. 海洋與湖沼,35(6):481-488.
[4] 劉展,王萬銀,黃繼先,馬智民,張振飛,楊作升. 2002,礦產資源評價系統的地質礦產數據模型. 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7(1):11-14.
[3] 劉展,王萬銀,黃繼先,馬智民. 2001,礦產資源評價系統的物化探數據模型. 長春科技大學學報,31(3):257-260.
[2] 劉展,王萬銀. 1999,曲面位場的正則化線性規劃法直接反演技術. 地質與勘探,35(6):62-66.
[1] 潘作樞,王萬銀. 1993,三維曲面上的位場處理問題.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原西安地質學院學報),15(4):179-182.
  • 論著3本(獨著1本,合著2本)。
[3] 張莉,張光學,王嘹亮,徐國強,王萬銀等. 2014,南海北部中生界分布及油氣資源前景. 地質出版社。
[2] 王萬銀著,2010,位場數據處理中的最小曲率方法及Fortran語言程式設計,地質出版社,獨立撰寫28萬字。
[1] 熊盛青,於長春,眭素文,王萬銀,薛典軍,王乃東. 2009 中高山區高精度航磁方法技術. 地質出版社。

科技成果

  • 重磁位場數據處理、轉換理論及套用研究。
重磁位場數據處理和轉換主要有位場延拓、導數、方向和分量轉換,位場分離等。在曲面位場處理和轉換方面從1987年開始,先後提出了三角函式法的理論和有關方法技術、頻率域單層位和偶層位法的有關方法技術、整體布置等效源分塊反演等效源的關鍵技術;完善了已有的空間域偶層位法、泰勒級數“曲化平”方法。提高了曲面位場數據處理和轉換的效率、精度及適應性。從2006年開始,將最小曲率方法套用於位場數據處理中,解決了位場數據擴邊、格線化以及位場分離問題。從1990年開始,在位場延拓、磁異常分量及磁化方向轉換方面,利用自適應濾波進行位場向下延拓和中低緯度地區變磁異常分量方向和變磁化方向化極處理,解決了不穩定性問題。這些方法技術均取得了很好的套用效果。
  • 重磁正、反演方法理論及套用研究。
重、磁正演是反演的基礎,反演主要包括地質體特徵位置反演、界面起伏或幾何參數反演以及物性反演三個方面。從1999年開始,在地質體特徵位置反演方面,提出了歸一化總水平導數垂嚮導數(NVDR—THDR)位場邊緣識別方法,以及正則化技術和歸一化垂嚮導數技術,解決了比值類和極大值類位場邊緣識別方法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問題;研究了位場邊緣識別中垂嚮導數零值位置、總水平導數極值位置和解析信號振幅極值位置的空間變化規律;研究了基於曲率屬性、局部波數、解析信號振幅、歐拉反褶積等的位場邊緣參數自動反演技術,研究了消除多解性的關鍵技術。從1990年開始,在重、磁物性界面起伏反演方面,研究了頻率域物性界面正演快速收斂和反演穩定收斂的關鍵技術,解決了頻率域物性界面正演效率低、反演不能穩定收斂的問題;研究了空間域間斷界面起伏的反演方法,提出了基於Lp範數的空間域間斷界面目標函式建立方法和NVDR-THDR裂陷邊界識別方法,解決了裂陷盆地基底起伏反演難題。從1995年開始,在物性反演方面,提出了以相關係數為目標函式、相關搜尋黃金分割法為最最佳化方法的物性反演算法,解決了物性反演受位場背景場影響的問題,顯著提高了反演效果;提出了以NVDR-THDR和NVDR-ASM優選靶區的關鍵技術,從而提高了物性反演的效率和精度。這些方法均取得了很好的套用效果。
  • “深地”探測研究。
“深地”探測研究始於1986年,在新疆“305”項目、深部探測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地資源勘查開採”等項目的資助下,利用重磁資料,並結合其他地球物理資料和地質資料開展礦產資源分布和深部構造研究。利用航磁資料研究了全國陸域深部構造分布特徵;利用重、磁資料先後在新疆、甘肅、陝西、江西、山東等地研究了岩體分布位置、古(破)火山口的分布位置、矽卡岩分布位置,達到尋找銅鎳礦體、磁鐵礦體等金屬礦體的目的。
  • “深海”探測研究。
“深海”探測研究始於1999年,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和國土資源部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國家專項的資助下,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在我國近海盆地(南海盆地、東海盆地、黃海盆地、渤海盆地)完成了斷裂分布、第三系厚度、中生界厚度、古生界厚度、火成岩分布、莫霍面和居裡面起伏等特徵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成果在我國近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油氣資源勘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的資助下,在墨西哥灣地區、西非和東非海岸地區完成了斷裂分布、盆地分布、火成岩分布、深部構造分布特徵等的研究工作,該研究成果為我國在海外油氣資源勘探提供了重要支撐。

獲獎記錄

教學類獎勵

[1] 2002年、2005年兩次獲得長安大學“教學優秀獎”。
[2] 2004年、2006年、2012年三次獲得長安大學“優秀教師”。
[3] 2007年獲得長安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先進個人一等獎。
[4] 2008年獲得長安大學2008屆畢業設計(論文)優秀指導教師。
[5] 2018年獲得長安大學本科教學最滿意教師榮譽稱號。
[6] 2018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負責人)
[7] 2018年獲得長安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1)。
[8] 2019年獲得陝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1)。
[9] 2020年11月25日榮獲2019年度中國地質學會地質類工程專業優秀本科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
[10] 2022年05月26日榮獲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9)。
[11] 2023年07月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10)。

科研類獎勵

[1] 1991年獲“計算機在地學中的套用國際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2] 1992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2)。
[3] 2003年10月獲長安大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4] 2018年11月30日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5)。

社會任職

1.2013—2017和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球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委員。
2.2020-2024年陝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數理類工作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3.第五、六、七、八、九屆中國地質學會勘探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2001—)。
4.第四、五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海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2015—)。
5.第一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21—)。
6.中國地震學會地殼深部探測專業委員會 委員(2023—20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