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聘賢

王聘賢

王聘賢(1897~1964),名國士,字聘賢,貴州興義人。

1897年出生於貴州興義,早年在興義筆山書院(今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求學,畢業後由興義縣(今興義市)以公費選派留學日本,先後在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九洲醫科大學(九州大學)深造。王聘賢在校期間因患胃潰瘍得中醫治癒,故決定棄政精攻醫學。

1923年學成歸國,問業於近代名家張錫純何廉臣、張山雷等人,奔流於大江南北,但岐黃之志不改,期間遍訪各方名醫,得到了丁甘仁曹炳章等名師親傳,學醫成名後,回貴州行醫,王聘賢治學嚴謹,著有《傷寒論考評》《魚孚溪醫論研究》《舌診研究》《神農本草經研究錄》《解本草綱目拾遺》等著作。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一、二、三屆貴州省人大代表,省中醫研究所所長,省衛生廳副廳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聘賢
  • 外文名:wangpingxian
  • 別名:王國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貴州興義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64年
  • 畢業院校:早稻田大學 
  • 職業:醫師 
  • 代表作品:傷寒論考評》《魚孚溪醫論研究》《舌診研究》《神農本草經研究錄》等
  • 主要成就:醫學研究、捐獻歷代醫學書籍文獻數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人物生平

1895年出生於貴州興義,王聘賢早年在興義筆山書院求學,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師從日本漢醫學家木村氏,在東京明治大學期間攻讀政治經濟學,獲學士學位後轉入九洲醫科大學,潛心學習西醫的基礎理論等,1919年,在東京學習期間,因患胃病,經日本著名醫院診治年余,輾轉專科醫院10餘所,毫無寸效,竟成痼疾。後經日本醫學家木村氏等以日本漢醫”治之,以及托友人李君返國,根據他所告知的胃病症狀,在上海配製中藥一單,寄日本給他服用,竟愈,於是他改變喜新崇洋之觀念,萌發研究中醫的想法,他開始在日本得漢醫學家木村氏的指點,刻苦攻讀日本人所稱的“漢醫”。
1923年回國後,他謝絕仕途,仍繼續鑽研中醫。在國內拜何廉巨、張山雷、張錫純等名中醫為師(其中跟張錫純老先生學習的時間較長),得益於他們的教導。他對家人說:他在請教江浙名中醫時,聽說葉桂(天士)曾拜訪17個名師,最終成為當時有名的中醫,因而立志要超過前輩。所以先後對當時國內名醫南至廣東,東至江蘇、浙江、上海,西到四川,西北到山西、陝西,北至河北及東北奉天(遼寧)的各地名醫都曾登門求教過。同時還注重西醫診治疾病知識的學習,與瀋陽西學中的閻德潤(著有《傷寒論評釋》)和廣東西學中的名醫師張公讓都有交往。並跋涉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各地山、河、林、野,鑑識藥物。師出名門,學識淵博,對中醫的內、外、婦、兒、五官、外傷等科都有研究。在診務中,精辯證,審異同,考據百家,立治法,選方藥,獨具匠心,故懸壺伊始,即負盛名,貴陽人譽稱為四大名醫之首。由於他才高望重,1934年-1938年曾任貴州省中醫考試委員會委員,1942年-1947年任貴陽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考試院西南區專門技術人員考試襄試委員,貴州省中醫鑑定委員會委員等職。
王聘賢
王聘賢后人王方矩捐獻《補遺雷公炮製便覽》
王聘賢
《補遺雷公炮製便覽》書影
1950-1965年曾任貴州省衛生廳副廳長、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所長、貴州省人民代表、貴陽市政協委員等。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所創建時,將他自己一生所收藏的歷代醫學書籍、文獻數千部,以及全部二十四史和大量的考據、參考書籍,無償地贈送,供中醫工作者公用。王聘賢及其後人把用重金贖回的中醫珍籍、巨冊裝、大彩繪、毛筆手書的明代皇宮中的御書《補遺雷公炮製便覽》獻給國家,2015年,王聘賢的後人——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王方矩教授將全套書籍的影印版本捐贈給中國藥科大學,說到這部存世孤本,王方矩感慨,其外公王聘賢曾多次捨命護書最終讓這部國寶級醫書保存了下來。

主要貢獻

王聘賢一生酷愛中醫,濟世救人,同時熱愛收藏和研究中醫古籍與文獻。他能花重金購求《補遺雷公炮製便覽》,說明他識寶懂寶。他能不惜生命去保護該書,說明他是重寶愛寶。最後他無償地將該書捐獻給國家,使該書在當今重新問世,說明他深明大義,胸懷的是整箇中醫界,不為一己之隱私匿國寶。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上海辭書出版社贈送貴陽中醫學院圖書館一套影印本的《補遺雷公炮製便覽》珍藏於該圖書館古籍室。
王聘賢
《補遺雷公炮製便覽》影印版
1938年,王聘賢精研四大名方(烏雞白鳳丸、逍 遙 丸、四物合劑 、六味地黃丸),取精華,去不足,創製一代婦科名方婦科再造丸。諸藥合用,肝腎心脾同調,氣血陰陽俱補,溫養了幾代女人,也是一代名媛宋美齡的閨中之寶。
王聘賢
《補遺雷公炮製便覽》內頁
王聘賢治學嚴謹,造詣頗深,著有《傷寒論考評》、《魚孚溪醫論研究》、《舌診研究》、《神農本草經研究錄》、《解本草綱目拾遺》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