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迎,男,1929年3月生人,山東鄆城人。冀魯豫南下幹部,曾任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瑞迎
- 出生地:山東鄆城
- 出生日期:1929年3月
- 職務: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事跡,參加革命,南下參政,潛心編寫冀魯豫革命史,剪影,
事跡
參加革命
少年時先後在本村國小、傅莊抗屬高小、張樓抗日高小、運西師範、冀魯豫邊區一中讀書。他的少年時代是在炮火中度過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化,鄆北縣先是由根據地變成游擊區,又由游擊區變成敵占區。1939年陳光、羅榮桓等中共領導人帶部隊來到今鄆城、鄄城一帶發展力量。在地下黨領導人梁仞仟的帶領下,當地革命情緒高漲,形勢發展很好。王瑞迎一家人也積極地投入到革命鬥爭中。由於自幼受革命理論的薰陶,他也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如站崗放哨、寫標語、帶領兒童唱革命歌曲等。1945年,還不滿16歲的王瑞迎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而在此之前他的父親、母親、姐姐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戰爭年代大家都是通過秘密渠道入黨的,中共黨員也都是單線聯繫,所以一家四口人誰也不清楚其他人的身份。直到多年以後,他們才彼此了解了對方的真實身份。鄆北縣淪為敵占區後,由於地下黨員活動頻繁,王瑞迎所在村被日本鬼子盯上。鬼子先後在他們村子北面一公里處的黃樓、南面3公里處的付莊、東南6公里處的劉口、東北9公里處的侯集建立了據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瑞迎的歡她父親在村里任農救會會長、母親任婦救會會長,不少地下黨的幹部在他家吃、住,開展工作。他們帶領鄉親們與日軍秘密做鬥爭。在長期艱苦的鬥爭歲月中,王瑞迎父母的健康都受到了摧殘,分別患上了眼病和肺結核。 1947年至1949年2月,王瑞迎在冀魯豫邊區第二軍分區鄆北縣第六區武裝部先後任戰勤、軍工、情報幹事。在此期間,他與當地村幹部、民兵、情報人員和積極分子一起就地堅持工作,並運用挖地洞、鑽地洞和人熟、地熟等條件,與國民黨軍隊和還鄉團進行鬥爭,曾成功地三次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1948年12月王瑞迎任鄆北縣六區支前大隊政委,他帶領一個民兵排、100餘輛四輪牛車,在冰天雪地里往返300公里,將10萬公斤小米從鄆北縣運輸至前線,支援了淮海戰役,受到區委大會表揚。
南下參政
1949年3月,冀魯豫邊區南下幹部支隊成立。王瑞迎回憶,由於父母患病,他又是獨子,他的家庭條件並不符合當時選拔南下幹部的標準。但組織上考慮到王瑞迎的工作能力,還是動員他南下。一家人經過協商後,決定服從組織安排。王瑞迎回憶,此時他家經過土改分得了10餘畝土地,家裡有一些餘糧。迎試匪南下前,他父親賣了些糧食,給他準備了九塊大洋。 從菏澤出發之前,他們就聽說南方雨龍旋頸戰水多、潮氣重整辯遷、氣溫高,蚊子又多又大, 北方人很難承受。當時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寧願向北走三千,不願向南移一磚。”要南下就要努力適應這新環境。這次南下會走得很遠,會冒著很轎膠她大的危險,但大家早就做好了不怕苦不怕死的思想準備。從商丘乘坐悶罐車,由於人多加上空氣不流通,車廂內又悶又臭,大家從促邀蜜不叫苦。南下路上有時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有時光吃高粱米,生病的人不少,大夥就主動扶病號走或抬病號走。許多人腳板起了血泡,白天照常走,晚上挑血泡,抹煤油。有時沒有住房,就在室外露宿。幾次遭到敵機和敵軍襲擊,大家絕對聽從指揮,或隱蔽或反擊。越往南走,蚊蟲越多,每人雖分得了一個小蚊帳,但常常讓蚊子咬得睡不好覺,都沒有聲張。 王瑞迎多次提到在貴州剿匪作戰中犧牲的張懷月、劉孝紀、仝金才三人。他和張懷月、劉孝紀、仝金才是一起南下、西進的戰友。南下前,他們都在原冀魯豫邊區鄆北縣工作。1949年11月入黔後,張懷月任安順縣清白區武委會主任,劉孝紀負責安順縣永靖區雲峰鄉的接管工作,仝金才任興義縣人民政府征糧隊隊長,王瑞迎任安順縣委宣傳部雅槳臭騙幹事。 1950年三四月間,貴州全省土匪大規模武裝暴亂,劉孝紀、張懷月、仝金才三人在大暴亂中不幸犧牲。多年以後,王瑞迎專門寫了《憶捍衛人民政權犧牲的三戰友》一文,發表在《晚晴》雜誌上。
潛心編寫冀魯豫革命史
1949年11月進駐安順後,王瑞迎先後在中共安順縣委、安順地委工作。由於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較強的把握材料的能力,1956年6月,王瑞迎被抽調到貴州日報社,任貴州日報編委會委員、財經編輯組組長。1961年9月至1964年12月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理論班學習。1965年1月至1975年5月,任貴州日報編委委員,採訪通訊部副主任,主持工作。1975年調任貴州省委寫作組組長。1979年8月至1990年12月,任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貴州社會科學》主編、《社會問題導報》總編輯,直到1992年離休。 王瑞迎說:“我這一輩子與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離休後,王瑞迎多年筆耕不輟,潛心於冀魯豫邊區幹部南下西進歷史與運西地區革命史的研究。近年來,王瑞迎等人在蒐集史料的過程中,認識到冀魯豫邊區幹部南下西進的這段歷史,與原冀魯豫邊區的50餘個縣(市)、贛東北地區的20餘個縣(市)和貴州省的80餘個縣(市)寫史、修志都著直接的聯繫,同時對廣大黨員幹部研究這段歷史、繼承這個時期的革命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王瑞迎參與編寫了《從冀魯豫到貴州——南下支隊和西進支隊專輯》一書,該書以文獻和事實為依據,以時間為序,以大事為重點,從1949年冀魯豫邊區抽調幹部的任務敘述起,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如實概述了冀魯豫邊區幹部南下、西進的全過程。此外,王瑞迎還主編或參與編寫了《運西地區革命史》、《南下西進支隊簡史》、《西進支隊入黔幹部名錄》、《南下、西進支隊隨軍到新區建政接管開闢工作論文資料選編》等書。
剪影
王瑞迎先生照片
潛心編寫冀魯豫革命史
1949年11月進駐安順後,王瑞迎先後在中共安順縣委、安順地委工作。由於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較強的把握材料的能力,1956年6月,王瑞迎被抽調到貴州日報社,任貴州日報編委會委員、財經編輯組組長。1961年9月至1964年12月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理論班學習。1965年1月至1975年5月,任貴州日報編委委員,採訪通訊部副主任,主持工作。1975年調任貴州省委寫作組組長。1979年8月至1990年12月,任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貴州社會科學》主編、《社會問題導報》總編輯,直到1992年離休。 王瑞迎說:“我這一輩子與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離休後,王瑞迎多年筆耕不輟,潛心於冀魯豫邊區幹部南下西進歷史與運西地區革命史的研究。近年來,王瑞迎等人在蒐集史料的過程中,認識到冀魯豫邊區幹部南下西進的這段歷史,與原冀魯豫邊區的50餘個縣(市)、贛東北地區的20餘個縣(市)和貴州省的80餘個縣(市)寫史、修志都著直接的聯繫,同時對廣大黨員幹部研究這段歷史、繼承這個時期的革命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王瑞迎參與編寫了《從冀魯豫到貴州——南下支隊和西進支隊專輯》一書,該書以文獻和事實為依據,以時間為序,以大事為重點,從1949年冀魯豫邊區抽調幹部的任務敘述起,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如實概述了冀魯豫邊區幹部南下、西進的全過程。此外,王瑞迎還主編或參與編寫了《運西地區革命史》、《南下西進支隊簡史》、《西進支隊入黔幹部名錄》、《南下、西進支隊隨軍到新區建政接管開闢工作論文資料選編》等書。
剪影
王瑞迎先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