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煥
- 別名:風流將軍,風流王煥,老風流
- 國籍:大宋
- 職業:節度使
- 主要成就:立功受封節度使
與賀憐憐終成眷屬
大戰林沖 - 登場作品:戲文、元雜劇、《水滸傳》等
- 兵器:槍
人物經歷,人物背景,大戰林沖,梁山混戰,出處考證,宋代淵源,元代雜劇,原型推測,人物評價,衍生形象,衍生文學,影視形象,
人物經歷
人物背景
王煥在《水滸傳》中出場於第七十八回“十節度議取梁山泊,宋公明一敗高太尉”(個別版本情況不同,金聖歎評點本則無此情節),童貫征討梁山大敗後,高俅自薦要去征討,宋徽宗讓他自己挑選軍馬,於是高俅向蔡京請求調撥十位節度使帶兵到濟州聚齊。在這“十節度”之中,為首的“河南河北節度使”就是王煥。
大戰林沖
十節度在濟州城與高俅兵馬會合,王煥帶領眾節度使向高俅獻計:先讓馬步軍探路,引梁山人馬出戰,再調戰船攻擊梁山大本營,令其兩下不能相顧。於是高俅分撥眾將,王煥與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被安排為前部先鋒。
宋江等梁山將領率大軍下山,與官軍對峙。官軍一方王煥出陣,使一條長槍。然而宋江說王煥年紀大了,親自上戰場如果出了差錯會毀了一世英名,讓他換個年輕的將領上來。王煥聽了大怒。梁山一方林沖出陣迎戰,兩人打了七八十回合,兩方的軍士都在旁觀看、吶喊。最終兩人不分勝負,鳴金收兵,各歸本陣。
梁山混戰
接下來,王煥伴隨在高俅身邊,領兵策應水軍時,才知高俅水軍又遭遇慘敗,這時埋伏在高俅來路上的索超突然殺出,王煥應戰,打了不到五回合索超回馬便走,但接著梁山多位將領接連趕殺,把高俅軍馬殺傷許多。
高俅終於逃回濟州,恰好朝廷派人商討招安梁山之事,高俅與十節度等商討對策。剜心王王瑾獻計以文字遊戲對付梁山,被聞煥章反對。高俅堅持依此計而行,結果導致梁山又一次與高俅開戰。這場戰役中,王煥沒有出色表現,最後被打得逃回濟州城。此後便再沒有被提到了。
出處考證
宋代淵源
研究者如明清小說專家齊裕焜等人認為,《水滸傳》中的王煥,與宋元戲劇中的風流王煥,是一脈相承的關係。即宋元戲劇中的王煥可被認為是《水滸傳》王煥的原型。
元代雜劇
現存最早的完整王煥故事,出自元雜劇《逞風流王煥百花亭》。王煥在此劇中,大致經歷如下:
汴梁人王煥,字明秀,人稱“風流王煥”,二十二歲,因父故世,依叔父寄居洛陽。某年清明節,游陳家花園,與上廳行首賀憐憐相遇於百花亭。兩人一見傾心,遂往賀家游宴,約為夫妻。半年後,錢財使盡,王煥被鴇母趕出,憐憐被賣給西延邊將高邈為妾。憐憐通過賣查梨條的王小二,暗約王煥前來晤面,並贈路費,勸其赴西延立功。
《逞風流王煥百花亭》雖然背景與《水滸傳》有少許出入,但整體上兩者為同一時代(《水滸傳》多有借用兩宋之交素材的例子)。結尾有王煥受封為節度使的情節。而且該劇語言上有很多與《水滸傳》相呼應之處。可見《水滸傳》作者極有可能將此劇作為一個參考材料。
原型推測
關於兩宋之交的歷史記載,的確有與王煥姓名近似的武將存在。《青溪寇軌》以及《宋史》中,講述宋朝軍隊平定方臘時,參與擒方臘的武將有劉延慶、王稟、王渙、楊惟忠、辛興宗等人。其中的王渙,有時被抄寫成王煥。此人或許與戲劇及小說《水滸傳》中的王煥有一定的聯繫。
人物評價
對《水滸傳》中的王煥和對戲劇中的王煥的評價一般是分開的。
對於戲劇中的王煥,因為《錢塘遺事》中記載南宋時《王煥》演出的情況,“一倉官諸妾見之,至於群奔,遂以言去”,所以後世眾多評論者認為,王煥這一形象是宣揚男女婚姻自由並造成了實際效果的典型。
對於《水滸傳》中作為老將出場的王煥,原著中贊詩即以“威風播滿宋乾坤”之句,稱讚其槍法之妙。而後世的武評也將王煥放在全書中較高的位置,在宋軍將領中算得上高手之一,而且是老當益壯。
也有評論者將戲劇中的王煥和《水滸傳》中的王煥合起來評價,例如《宋詞中的大宋》一書中,提及作為文學形象的王煥時,說他“年輕時賣梨條,老年大戰林沖,這等男人,才叫風流。”
衍生形象
衍生文學
在褚同慶的《水滸新傳》中,王煥的身份與《水滸傳》原著類似,也是協助高俅征討梁山的十路軍馬的將領之首,但職位為“嵩洛兵馬總管”。出場時間不長,描繪也並不詳細。最後被李應用飛刀殺死。手下有一個名為胡卓的嵩州兵馬都監。
在李國華的《水滸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中,王煥參與了征方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