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王朗自然保護區)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王朗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境內,總面積322.97平方公里。建於1965年,200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四個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大熊貓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境內
  • 氣候類型:丹巴-松潘半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322.97平方公里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大熊貓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
  • 類型:野生動物類型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土壤,水文,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動物資源,植物資源,管理措施,管理內容,保護工作,科學研究,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52年之前,王朗是當地放牧的牧場。1952年10月,川北伐木公司進入白馬及王朗林區建立了川北森工局,在王朗進了為期3年的採伐,為寶雞到成都的鐵路修築貢獻了大量的資源。
1959年,中國科學院朱靖等領頭在王朗進行科學考察活動,開始規劃王朗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可行性。
1963年,四川省在平武縣林區劃定一萬公頃的範圍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和金絲猴平武縣組織專人對王朗林區進行了考察。
1965年,平武縣請示將自然保護區建立在王朗,並設立平武縣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四川省同意平武縣人民委員會關於建立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設立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的意見。建立保護區後,王朗一直由平武縣林業局胡家磨經營所代管。
1967年4月,中國科學院、林業部、東北林學院、北京動物園等單位組織人員對王朗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後因文革的動亂考察工作半途而廢,考察隊員在當地民眾幫助下從勿角經廣元撤回成都。1968年,繼續該次考察活動。
1973年1月,《人民畫報》專版介紹了這次考察活動的收穫,以及王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原始的森林生態系統等,王朗逐漸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1976年,一場大地震給周邊的地區均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王朗處於地震中心區,但由於王朗具有良好植被,大片的原始森林,從而保護了王朗的山體,保護了王朗的森林資源,為野生動物的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1979年,四川省革委會確定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四川省、平武縣共同領導,以省為主。
200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境內。東經 103 ° 55 ′ —104 ° 10 ′,北緯 32 ° 49 ′ —33° 02 ′,東南面接平武縣白馬藏族鄉,西南面與松潘縣黃龍寺接壤,東北及北面與九寨溝縣九寨溝、勿角等為鄰。

地貌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近最高的山脈為雪寶頂,在松潘縣境內,海拔5588米,是岷山山脈的主峰,其餘的高山都是雪寶頂的組成部分。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窩凼邊境上的拉拉坪是摩天嶺西段與岷山山脈的交匯處。摩天嶺山脈橫亘於縣境北部與九寨溝縣甘肅文縣的邊境,由一系列近東西向的山脈組成。

氣候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丹巴-松潘半濕潤氣候,隨海拔分布氣候呈現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冰凍帶的帶譜類型。 受季風的影響,該區形成乾濕季節差異。乾季(當年 11月至次年4月)表現為日照強烈、降水少、氣候寒冷、空氣乾燥的特點;濕季(5月至10月)的氣候特徵為降雨集中、多雲霧、日照少、氣候暖濕。 年均溫 2.5-2.9 ℃,七月平均溫度 12.7 ℃,一月均溫 -6.1 ℃,極端低溫 -17.8 ℃,極端高溫 26.2 ℃, ≥ 10℃的積溫1056.5℃ 。年降雨量 859.9mm ,降雨日數195天,集中在5 、6 、7月。

土壤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土壤分布與基岩及水熱條件的垂直分布密切相關。海拔由低到高依次分布有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流石灘荒漠土。

水文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主要溪流有長白溝、大窩凼溝、竹根岔溝、西溝、東溝、機械工棚溝等,匯合後為白馬河,是涪江上游的主要支流,水力資源豐富,開發潛力極大。

區域範圍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22.97平方公里。保護區有林業用地面積17833.2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4115.2公頃,無林地892.6公頃,疏林地98 0.4公頃,灌木林地1845.0公頃;非林業用地14463.8公頃,森林覆蓋率49.4%,區內現有活立木總蓄積62259035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積6123727立方米,疏林地蓄積127703立方米,散生木蓄積7602立方米,四旁樹蓄積3立方米。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大熊貓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

動物資源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動物地理上屬於東洋界西南區盆地西緣高山深谷地帶,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區系複雜。截止到2008年,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知有脊椎動物22目64科二百種,其中獸類6目22科58種,鳥類12目32科120種,爬行類2目4科13種,兩棲類2目6科9種。上述野生動物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熊貓、川金絲猴牛羚、豹、雲豹、斑尾榛雞、綠尾虹雉等七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小熊貓、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猞猁、馬麝、林麝、馬鹿、藏原羚、鬣羚、白頭鷂、血雉、藍馬雞、紅腹角雉、紅腹錦雞、大鯢、細痣魷螈等28種。

植物資源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擁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截止到2008年,王朗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紅樺糙皮樺方枝柏、杜鵑等。區內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和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星葉草、獨葉草、天麻。
珍稀植物:小南星
2017年6月底,一群植物愛好者來到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查瀕危植物的分布和種群信息。著名植物科普組織“喵喵植物控”發起人孫海擔任了這次活動的專家領隊老師。一株天南星屬植物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經過專家鑑定,這正是消失已久的小南星。作為我國特有的植物,它們生活在海拔3000-3600米的高山草地,少有人發現。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王朗自然保護區)
如果不是在草叢中多看了幾眼,小南星或許還要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潛伏”下去。這種在林下離群索居的植物“精靈”,曾經一度被植物達人們遺忘,最後一次被記錄,還是1958年在四川馬爾康被植物專家採集到,這之後的數十年,一度銷聲匿跡。

管理措施

管理內容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入了參與式管理,使參與式管理方式貫穿在王朗保護區的所有工作中。王朗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通過積極參加ICDP項目,接觸了參與式方法,從重大事務決策到日常管理、制度的建立、合作項目等,都引入參與式觀念,對推動保護的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工作人員進行了定崗定責;制定了內部管理制度;經制定了保護區管理的中長期管理目標和保護管理計畫;與國內外多家組織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聯繫。經過以上工作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從傳統的“看山管林”管理方式到以科研、合作為主的半開放式管理方式。

保護工作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一系列社區工作;開展了大熊貓及棲息地的監測、巡護工作;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加強了巡察;在豹子溝建立了保護站。
人員能力建設方面:對保護區全體職工進行了多次培訓,如參與式工作方法、生態旅遊、分類經營、非木材林產品開發等。

科學研究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WWF、北京大學、四川省林科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世界銀行等單位進行了7個項目的長期合作。

生態價值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大熊貓是王朗保護區的最主要的保護對象。同時,王朗不僅在於本區域大熊貓資源豐富,棲息地環境優越,而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野生大熊貓種群——岷山A種群的核心組成部份,更是連線九寨溝、松潘、平武、北川等4個縣大熊貓棲息地的關鍵節點,對保護大熊貓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