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曉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省山丹縣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
- 主要成就:中國彩墨駱駝創始人
- 代表作品:《途》《戈壁牧人》《大漠追夢》
藝術簡介,藝術經歷,藝術風格,藝術特色,藝術評論,藝術年表,媒體關注,作品評價,論文作品,
藝術簡介
王曉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代著名人物畫家;1965年出生於甘肅省山丹縣,1986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現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金昌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甘肅國畫院副院長,中國老子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裕固族風情人物畫主要代表。
藝術經歷
上國中時的王曉銀,有幸遇到了西北師大畢業分配到山丹中學任教的巨潮先生,成為學校美術興趣小組的第一批成員。對藝術充滿渴望和追求的王曉銀在閒暇之餘足足畫了兩箱子素描和速寫。雖然那時對生活的理解還不夠火候,但卻為日後創作裕固風情的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82年,16歲的王曉銀考入西北師大美術系國畫專業,在學期間主攻人物畫專業,在張階平、楊國光、李葆竹、魏自強諸先生的指導下,刻苦學習,進步很快,很短的時間就掌握了國畫的表現規律,無論工筆重彩還是水墨寫意等諸種不同的技法,他都運用得極為嫻熟。在潛心學習繪畫理論和技藝的同時,王曉銀始終在考慮自己的藝術定位。當特定場景一旦與自己的生活積累相碰撞,心中不由產生強烈的創作衝動,他怎能不利用手中的筆墨,盡情揮灑這塊熱土獨有的風情,描繪父老鄉親的超拔與堅韌?
藝術風格
在中國畫發展的滄桑歷史中,寫意畫和工筆畫在抽象和具象中展現著不同的風格:工筆畫作為中國傳統國畫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和種屬,以特定的事物為表現對象,通過傳統的筆墨和技巧創造出了具有獨特藝術圖式的實物形象,傳達出特定的藝術趣味和審美理念;寫意畫則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情感。歷代畫家都在兩者之間不斷尋找著自己的定位,王曉銀先生利用自己對藝術的獨特感悟,在寫意和工筆之間找到自己的黃金分割點,在他的國畫中,作品以獨有的風格穿越著時空的束縛,很多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生活的場景,被他用畫筆鎖在了瞬間,變成了一幅幅永恆的畫面,給人以無限的想像和思索,形成了情趣十足、韻味無窮、色彩奪目、意境悠遠的藝術效果,畫面形神兼備,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藝術特色
王曉銀先生的河西風情作品,無 一不透出對腳下這塊土地的摯愛情懷:題材上,立足西部地域特色 ,以飽滿的熱情從生活中汲取 營養 ,以敏銳的觀察力充實豐富作品的內涵 ;藝術上,繼承傳統而又不墨守傳統,構成形式上不斷探索與創新。對河西的少數民族,尤其是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裕固族,他更是傾注了少有的熱忱。他的裕固風情畫工寫結合,粗中有細,在淡化線條中深化意境,在 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時凸現人物特徵 。在他筆下,牧人 的純樸剽悍 ,駱駝的俏皮可愛 ,無不形神畢肖 ,縱使一隻牧羊犬,也憨態可掬,讓人油然而生親近之感。畫家人性化的筆觸難能可貴,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為我們再現河西父老鄉親生命的執著與頑強。
然而,對於像王曉銀這樣的中年畫家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作為社會主義美術的主導力量,無論是在題材的開拓上還是在藝術技巧的表現上,都有自己獨到的營造,不管是河西農村父老鄉親的日常生活,還是別具特色的裕固風情、藏族風情,在他的筆下一一鋪展。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夕陽、晨暉、村莊、古老的烽火台,乃至一簇紅柳叢、一蓬芨芨草,在他的筆下都有精微的展示。當我們捕捉到戈壁之舟寬厚深情的目光,河西大地的靈光神韻已然融入了畫家的血脈之中。與其說是功力的紮實和繪畫語言的嫻熟,毋寧說更重要的是由於他把藝術與生活、社會的關係擺得很正,對待傳統與創新的關係處理得比較穩健。他的藝術繼承和延續著人物畫古往今來積極反映生活、追求藝術真善美的優秀傳統。
藝術評論
青年畫家王曉銀和他的河西風情畫
王曉銀的河西風情作品,無一不透出對腳下這塊土地的摯愛情懷:題材上,立足西部地域特色,以飽滿的熱情從生活中汲取營養,以敏銳的觀察力充實豐富作品的內涵;藝術上,繼承傳統而又不墨守傳統,構成形式上不斷探索與創新。對河西的少數民族,尤其是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裕固族,他更是傾注了少有的熱忱。他的裕固風情畫工寫結合,粗中有細,在淡化線條中深化意境,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時凸現人物特徵。在他筆下,牧人的純樸剽悍,駱駝的俏皮可愛,無不形神畢肖,縱使一隻牧羊犬,也憨態可掬,讓人油然而生親近之感。畫家人性化的筆觸難能可貴,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為我們再現河西父老鄉親生命的執著與頑強。
王曉銀:象駱駝一樣樂觀通達的藝術家
如果說王曉銀用各式各樣的駱駝傳遞不同狀態下的情緒姿態只是一種借喻的話,那么他也畫過許多的人物圖,更直接地傳遞著對生活的感悟。有工筆重彩人物畫,也有寫意人物設色,他筆下的人物——多是裕固族人——的生活片斷,在談笑間昂揚的精神面貌與熱情的生活態度,與其說是當事人的現狀,勿寧說是畫家選擇的生活姿態。
藝術年表
1995年
創作工筆畫《途》入選文化部社文局主辦“當代中國工筆畫大展”並獲優秀獎,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99年
工筆畫《紅沙棘》獲甘肅省文化廳,省美協主辦“慶祝建國50周年甘肅省美術作品展”三等獎。
2001年
工筆畫《祥雲》獲省委宣傳部省政府辦公廳省文聯主辦“西部風情書畫作品及陶藝大展”飛天獎。
2002年
工筆畫《戈壁薰風》獲甘肅省美協主辦紀念5.23講話發表60周年“甘肅省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2004年
作品《戈壁牧人》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慶建國55周年全國青年書畫展”;《草木又一秋》入選中國美
協,中央電視台主辦“全國首屆電視書畫大賽”。
2005年
作品《融》、《歲月》分別入選省文化廳、省委宣傳部、省美協主辦“全省專業畫院美術作品展”。
2006年
擔任“甘肅省中國畫、油畫大獎賽”評審。
2006年
美術作品《大漠追夢》入選由中國美術館、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聯共同主辦的《西望敦煌—
—甘肅美術作品進京展覽》,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08年
美術作品《沙棘紅的了時候》獲甘肅省文聯頒發的甘肅省美術創作“金駝獎”銅獎。
2008年
出版了“風從漠上來”——王曉銀中國畫作品集,同時由甘肅省美術家協會主辦了個人畫展及作品集首
髮式。
2008年
由洛陽美術館主辦“王曉銀中國畫作品邀請展”。
2009年
《秋歌》獲甘肅省美協、省文聯主辦“慶祝建國60周年甘肅省美術作品大展”二等獎。
2009年
《秋》獲甘肅省文化廳主辦甘肅省第四屆群星藝術節美術作品展三等獎。
2010年
《焉之山下》人選中國美協主辦的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2011年
《山里人》獲甘肅省群文系統紀念建黨90周年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2012年
《春漫隴原》獲紀念“5.23”講話70周年甘肅省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2012年
由香港東方藝術中心、中國美網、中國美協旅遊聯誼中心主辦“豫東三人行——李喜生、索鐵生、王曉銀國畫作品展”。“草原三人行——李鳴泉、索鐵生、王曉銀國畫精品展。”
2013年
由北京卓藝梵程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和美西域王曉銀國畫展”在北京開幕。
2014年
在台灣參加翰墨文華《藝術鏡報》六周年名家作品展
2015年
參加北京“崢嶸歲月 震古爍今”華僑藝術當代名家邀請展
2016年
參加“一帶一路”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16年
《藝術天成》攜書畫名家進黨校作品展開幕
媒體關注
西部風情畫家王曉銀當選甘肅省美協副主席
北京 2010-11-29(中國商業電訊)--每一位畫家,都有自己的藝術風格,每一位畫家的藝術風格,都無不深深地打上了畫家自身的生活背景、個人經驗和藝術情感的烙印。王曉銀先生就是這樣的一位畫家。作為土生土長的西北人,王曉銀先生的畫筆下流淌的是西北的一腔豪邁。裕固風情就是其藝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甘肅特有的少數民族,恐怕也有很多人對其比較陌生,但是,在王曉銀先生的筆下,這個少數民族變得鮮活生動起來。無論是早春、夏日、晚秋和冬至的四季輪迴,還是大漠瀚海、草原、戈壁的西部風情,還有畫家筆下總也少不了的身著裕固族特有服飾的端莊美麗的婦女、憨厚的漢子等,這種種都被畫家以其特有的藝術語言表現了出來。王曉銀先生畫筆下的人物,帶有遊牧民族特有的粗獷,但這粗獷中又透著細膩,細膩中蘊含著這個富有悲壯歷史色彩的少數民族對於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追求。尤其是王曉銀先生筆下的駱駝。駱駝是裕固族的主要蓄力之一,也是王曉銀先生最喜畫的題材。高大、健碩的駱駝,千姿百態,或獨自出現,或和人物同時出現。這駱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畫家心中的一種表征:千百年來,駱駝陪伴著裕固族人繁衍生息,和這裡的人們相依相伴,駱駝身上體現的精神和無與倫比的意志力正是裕固族人所有的。事實上,這種精神和意志又何嘗不是畫家所擁有和追求的呢!
正是由於地處西北,相對落後閉塞的環境在為畫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的同時,也為畫家自身的發展形成了或深或淺的限制。但是對於王曉銀先生來說,無論是烈日炎炎下在大漠戈壁追逐觀察駱駝,還是深入裕固族的生活中心體驗民情生態,其對於西北的熱愛是與生俱來不曾改變的,因此他能夠在不斷努力地突破環境、自身局限的情況下繼續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謹以此恭賀王曉銀先生當選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王曉銀對話博寶藝術家網
博寶藝術網 2011-06-14 15:15:35 作者:黃炎
博寶藝術家網:藝術不是惟一的方式,藝術是生命狀態的反射和映照,作為藝術家怎么詮釋這句話?
王曉銀:藝術是生活的寫照,更是藝術家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藝術家積極地將自己本民族的風土人情及面貌融入自己的作品,這是對一個時期一個時代的藝術風貌的反應。藝術本身所表現的內容是很寬泛的,但核心的價值是推動藝術文化不斷向前發展。
博寶藝術家網:你如何看待傳統和當代藝術?
王曉銀:傳統的是一種根源,是藝術向前進步的根本,更是本名族特色的立足點,本民族的藝術朝哪個方向發展不可能離開傳統藝術,這是一種繼承,也是一種反思,能成就偉大的藝術成就是站在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就像是今天中國出不了油畫大師一樣,但是國畫大師是一定能出來的,這是骨子裡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感悟而導致的具有真正意義的再創造。 博寶藝術家網:思考藝術消費 引導藝術消費 提升大眾的藝術消費水平和質量,提升對藝術品的理解?
王曉銀:藝術消費更好的解釋應該是一種對藝術品消費的態度,藝術本身的定位就不是低層次的活動,在藝術作品還未成熟之前都會有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不一定是很高的層次,他是漸進的,慢慢進化的過程,有時候是意識的問題有時候技術的問題。今天的藝術品市場空前繁榮很難界定藝術層次哪種是低哪種是高,藝術家本身都會積極地讓自己的作品更有價值而花費心血。這種價值是非常複雜的複合體,誰都會相對有一個自己的藝術發展脈絡。藝術作品要承載藝術內涵,而藝術內涵的深度是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錘鍊的,感受生活發掘新的東西,組織整合消化,形成自己獨有的面貌。
博寶藝術家網:您怎么理解“栗憲庭:中國人對藝術的理解停留在幾十年前”這樣的評斷?王曉銀:這種理解是贊同的,中國從文革時期的混亂導致近半個世紀沒有對自己本民族的藝術朝哪個方向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這是一種恐慌狀態的延續,從完全的閉塞到完全的開放,從事藝術的人在大的變革時期真正定位自身的位置是很難的,從開放時期的崇拜西洋藝術,到當代藝術,到今天回到傳統立足本民族來發展,這幾十年的軌跡實際就是沒有秩序的軌跡,這種局面是客觀。
博寶藝術家網:您的繪畫語言與中國現代文化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王曉銀:繪畫的表現題材無論是什麼都離不開時代性,在新的時期藝術作品一定是具有新的藝術特色,有別於傳統的,這種創新是很直接的,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與傳統相似那就意味著沒有自己的特色,一個沒有藝術特色的藝術家是無法取得藝術成就的。
博寶藝術家網:如何看待以表現客觀對象為第一要義的“新寫實”作品?
王曉銀:藝術如何發展,表象什麼都離不開最初的客觀事物,拋開了實物藝術創作怎么搞那是很不現實的,尤其中國的國畫所要表現的內容都是具象的。藉助於所要表現的物,以物傳情,對於新寫實實際就是一種新時期的創新。傳統的水墨走向現代怎樣才能不重複。
作品評價
王曉銀:畫不盡的西域情
鳳凰網文化> 滾動新聞> 正文
2011年08月12日 10:23
生活在別處!
法國詩人蘭波一句充滿美麗和生命活力的句子,讓米蘭·昆德拉以同名的小說使得這句話盡人皆知。
這句話到了我們的語境裡,卻成了一種美麗的理想生活。
因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真正的生活是在別處!
所以我們都曾經有過奔走異鄉浪跡天涯的情結,渴望從那方異域的天空里發現更為清澈的藍色和白得徹底的雲朵、以及那飛掠而過的驚鴻和那份綠色的晶瑩。此時,對遠方風景的渴望和想像逐漸凝結成了內心深處的一縷縷鄉愁。一幅畫、一段文字、甚至一串歌謠,都有可能撩撥起那份情思的瀰漫與擴散,直至將你團團包圍——糾結著你的心臟、急促著你的呼吸,潮濕著你的眼角。你甚至有些貪婪的享受這樣的糾結、這樣的急促以及這樣的潮濕。在那樣一個時刻,你的靈魂完成了一次抵達異域之旅。,
身雖未至,心可抵達;魂游於此,意同此情!冬雪夏陽、日暮晨昏、成隊的羊群、茫茫的戈壁、形神各異的駱駝、夕陽暈染的黃昏、滿懷心事的牧羊女、彪悍如風的裕固漢子……當我的視線落在這一幅幅散發著濃郁西域風情的畫面上,那股濃烈的鄉愁又一次自胸腔升騰起來,直至彌散到周身每一個神經和細胞,成為對那方異域情不自禁的相思,時時牽惹午夜夢回的惆悵和想像。
年少輕狂的青春期叛逆,思維逆旅的成熟心飛躍,曾經做過多次西部戈壁之旅的計畫和夢想,似乎只有在漫漫黃沙之下才能找到浪跡天涯的刻骨體驗和鄉愁消解。那種充滿搖滾式激情和非現實想像已然隨著年輪的增長逐漸成為退守現實的無奈。只是偶爾漫不經意的某個瞬間,會在一種觸景傷情的狀態下,陷入一種強烈的思念和惆悵,直至凝結成心底深處的一枚硃砂痣!
甘肅畫家王曉銀先生充滿西部風情和裕固民族關注情結的繪畫作品,就那樣瞬間擊中了我的敏感。心底深處因歲月久遠和記憶拉伸而濃縮的那枚殷紅硃砂,逐漸暈染開來,成為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意象。心神凝集於此,只為完成一次魂游西域的心靈之旅!
興許是基於對家鄉那份濃烈如酒的遊子情結,王曉銀先生的工筆系列,總是以暖色鋪陳整個畫面基調,那種明艷和絕對,總讓人心生諸多諸多的不忍,不忍這些明艷如火的風景成為人類利益開發的焦點,不忍這份西域風情成為經濟成長點的涉獵目標。那個時刻,人對自然界以及自然界的萬物生靈總會心生敬畏——那奔跑的駝群、那靜穆的羊群、那安靜生長的駱駝草,以及那歡蹦的狗兒、甚至漠漠黃沙、甚至如煙落霞,使你忍不住雙手合十抑或倚樹而立,讓這個瞬間成為記憶的永恆,抑或是一枚更加鮮活的硃砂痣!《紅沙棘》中人和駱駝的安然靜處以及那個望向畫面之外的少女,都在向人們傳達著一種和諧的意味。那目光純淨如水,連駱駝的神態都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從容和鎮定。這是不是裕固民族在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法則中錘鍊而成的氣質呢?!
《戈壁旭日圖》,紅日映照,一紅一白兩個裕固少女似乎在交流著什麼,而她們的兩峰駱駝也似乎交頭接耳,透著一種頑皮和天真。另一隻駱駝則悠閒地在地上尋找著什麼,小狗兒望向畫外,看遠方有沒有更好的風景抑或是其他的異常。
《沙棘紅了的時候》則是三個裕固族妙齡少女或邂逅或搭伴,沙棘果紅了,她們的愛情是不是也該紅了呢,女孩的心事還是說給同伴更安全吧!
《大漠吹來的風》中,風吹衣袍,人和狗的視線同向望著風來的方向,但他們的神態里卻沒有寫滿驚慌,興許已經習慣了風卷黃沙的自然語言和形態了!
《大漠追夢》中,夢就在一老一少兩個裕固女子遙遠的記憶和嚮往里!這樣鮮明的意象,顯然是作者有意為之,給觀者以更為寬闊的縱橫想像空間!
英國著名文學批評家、意識流小說家維吉尼亞·伍爾芙曾提倡文學創作者要具備雌雄同體的大腦,亦即一個人必須兼具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柯勒律治亦曾說,偉大的心靈總是雌雄同體!
藝術的至高境界是相互融通,繪畫亦然如是!
如果以性別來比喻的話,工筆更偏重於女性柔軟情愫的抒發,而寫意則更貼近於男性情懷的表達。
曉銀先生不僅僅局限於工筆對西域風情的描繪,他也通過寫意水墨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故土的那份滾燙情懷!
《奔駝》中那些結伴奔跑的駱駝,散發著一股雄性之美,同時也從中折射出當地裕固漢子的粗獷豪放,儘管畫面上沒有男人,但那種氣息卻無處不在。駝群似乎也深諳了生活在別處的意識認同,於是向著一個又一個遙遠的遠方奔跑!
《歡樂戈壁行》中四個裕固男人,雖然勞作一天,但臉上卻毫無倦意,反而談興正濃。他們是談論畜群的長勢,還是要相約飲酒?這是屬於男人之間的對話,外人只能有幾分猜測而已。
《草木一秋》中,落雪紛飛,一個手執羊鞭的老人,他的臉上儘管寫滿了年輪,但卻安靜祥和,沒有透出滄桑的倦怠,那種安詳是歷經歲月風凋雨蝕之後的安靜祥和!連羊群都似乎暈染著那種安詳,靜默中,自有一種鎮定的氣場!
《陽光下》中那個裕固老大娘,皺紋縱橫,在陽光下寫著一個女性從天真少女過渡為母親的滄桑。這裡那個小孩子可能是老人的孫子吧。儘管這裡面沒有兒子的意象,但兒子的目光卻無處不在,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目光,才能把母親臉上的皺紋看得那樣清晰。我想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王曉銀先生心裡可能會有很多關於母親的回憶和畫面為他提供創作的源動力!這依然是以男性視角來凸顯其深沉內涵的作品!
《秋歌》中瀰漫著一股秋季豐收的味道,從一個高空視角來攫住畫面,那樹梢上的果實,那地上安靜的駝群,以及場面的和諧,讓整個環境瀰漫著田園牧歌的風情和意味。
其他像《裕固新娘》、《戈壁春醒》、《戈壁行》等雖然以女性為主體,但從裡面少女的莞爾一笑里,從新娘含羞帶怯的神態里,依然能感覺出畫面之外那雙男性視角注視的眼睛,將這些捕捉了去,使得這些畫面有了立體空間和表達!
裕固族,作為一個沒有自己文字的少數民族,得到王曉銀先生如此的重視,想必這個人口極少的民族精神內涵曾給了他太多太多的心靈震顫。一個人只有在同自己所刻畫對象深度融合和膠著之後又跳出來,才能看得更加通透,表達得更加完整和酣暢淋漓!
在曉銀先生心裡,興許裕固族堅忍不拔的精神和醇厚善良的特質,就是是這個小小的民族得以繁衍不息並煥發新的生機的本質所在吧!
夜深人靜的時候,抑或某個心定的瞬間,很願意將目光定格在那些畫面上,以此完成一次靈魂的暢遊!
因為那裡,也曾經是我年少時魂牽夢繞的鄉愁一部分!
(文∕飛天魔女)
論文作品
論文《淺談中國人物畫線的發展及意象性》發表於《美術界》2004.3期。介紹個人專版發表於2006.7期“東方美術”、 2006.4.25“金昌日報”。美術作品“高原上的笑聲”收錄於《甘肅美術作品集》。有近百幅作品發表於各種出版物,數十件作品被台灣、日本、韓國、中央電視台等藝術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