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賢(鳳翔縣革命烈士)

王志賢,士兵,(1917~1946)曾用名王明哲、王甫一。死時僅2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志賢
  • 別名:王甫一
  • 出生地:山西太原
  • 職業:士兵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人物生平

王志賢(1917~1946)
曾用名王明哲、王甫一。紙坊鄉鷂子凹人。1941年進陝甘寧邊區後,改名丁超。
志賢少時篤志好學,不慕榮利,深得師生敬重。青年時代,較早地接受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主張,勇於追求革命真理,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於1933至1936年在陝西省立二中上學期間,積極參加由學校黨組織發動成立的學生進步組織“反帝大同盟”、“讀書會”和以引擎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畢業,在陳村國小教書,繼續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次年夏,去陝西省教師訓練所學習。在該校任教的多是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公開講抗日,講民主,講進步,還有許多進步書刊可供學員學習,他深受教益,於當年12月,由教師丁新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3月,志賢從西安回縣。利用舉辦教師訓練班的機會,在教師中發展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員15名。這批民先隊員學習結業後,便在任教的許多學校活動,發展建立了一批民先組織。當年夏季,中共鳳翔縣工委成立,他擔任縣工委宣傳部長,以任教的申都村國小為基地,積極開闢黨的工作。團結進步教師,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實施戰時教育,給學生教唱革命歌曲,體育課程增加了軍訓、防空等內容。並利用一切機會,在學生中傳播馬列主義和黨的抗日主張,發展學生黨員十多名。以這批學生黨員為骨幹,很快把黨的建設擴展到農村,後又發展了一批農民黨員。1938年11月,縣工委改為中共鳳翔縣委後,志賢擔任縣委書記,繼續發展壯大黨的組織,舉辦黨員夜校,培訓黨員。至1939年底,縣委在鳳翔建立了五個農村黨支部,一個城鎮黨支部和一所學校黨支部。
志賢在複雜的對敵鬥爭中,幾次面臨敵人追捕的險惡環境,皆化險為夷。1939年底,他任中共寶雞縣委書記,其公開身份是寶雞“工合”辦事處溫水溝采木社理事主任。敵人常派特務跟蹤、盯梢。他依然鎮定自若,堅持開展黨的工作。1941年初,形勢更加惡化,他不顧個人安危,幾次出入寶雞縣境,傳達貫徹黨中央“隱蔽精幹”方針,剛安排完工作,住地已被敵人包圍,他不顧寒冷,涉水脫險。事後,又投入緊張的撤離工作。1941年6月,組織調王志賢進入陝甘寧邊區工作。不久,任邊區淳化縣保全科長。1943年2月,又調任關中分區保全處科長。1946年秋,任中共西府工委委員,分管幹部工作。

主要貢獻

1946年8月,359旅王震部由南方途經陝南、隴東返回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和中共陝西省工委指示西府地委和西府總隊,組織一個野戰營和一個幹部隊出擊麟遊山區牽制敵人,策應王震返回邊區,同時建立麟遊山區根據地。當時擔任中共西府工委委員、幹部隊副隊長的王志賢與中共西府工委書記趙伯經等,一起冒著滂沱大雨晝宿夜行,向麟遊山區行軍。一路上志賢關心他人無微不至。7月的一天晚上,行軍至旬邑縣南官莊白家凹村宿營後,他出去查看同志們的住宿情況,與我方宿營部隊哨兵發生誤會,不幸以身殉職,時年29歲。1950年被命名為革命烈士,中共鳳翔縣委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和追悼儀式。呂劍人、嚴克倫等參加了追悼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