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彭樓

王彭樓,位於廣州市花都花東鎮的三鳳村,已有近百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彭樓
  • 地理位置:廣州市花都花東鎮的三鳳村
歷史沿革,經典戰事,

歷史沿革

1916年,也許是因為落葉歸根的信念,年近五旬的王彭離開美國,回到家鄉九湖魚苟莊,建起了一棟居住、防守兩用的炮樓式樓房,人稱王彭樓。
闊別家鄉數十載,眼前的故鄉卻民生凋敝,貧困尤甚,王彭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為富不仁何時能夠剷除,國家何時能夠富強?”
1920年,同村的王福三提出成立“九湖鄉自治會”,旨在“肅清本鄉腐敗之事”,把農民組織起來,打倒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滿腔熱血的王彭決意為改變鄉民困局而戰,“自治會”成立時,他被選為10名評議委員之一。每逢初一、十五,他必定到會,參與處理農民爭端、調解大小糾紛,以及監督公款收支等鄉中事務,深得鄉民信任。
1923年,廣東各地農民運動風起雲湧。1924年4月,九湖鄉農會正式成立,王彭被選為農會委員,他拿出他辛苦得來的積蓄,為農會無償地捐獻了大批糧食和資金,解決了農會經費不足的困難,被大家稱為“米飯主”。
農民運動觸動土豪劣紳的利益,他們勾結起來進行對抗。1924年10月下旬,反動民團和土匪500餘人向縣農會所在地九湖鄉發動武裝進攻。民團的公開挑釁,使王彭深知武裝對農會的重要性,再次捐錢給農會,使農軍及時購買到一批槍枝子彈。這些武器,為後來那場可歌可泣的魚苟莊戰鬥提供了必需的裝備。

經典戰事

農民軍以十餘人抗千人四十天
遭炮轟火攻挖牆卻無一人傷亡
王彭樓在建成約10年時,經歷農運史上一場著名戰鬥:魚苟莊之戰。
時間倒流至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共政變後,花縣的反動勢力聞風而動。6月10日上午,國民黨反動團長糾集民團、土匪3000多人向蓮塘等農會發動進攻。其時,適逢王彭六十大壽,準備宴客,聽此訊息,他立即停止壽宴,準備應戰,誓與村莊共存亡。
農軍奮勇抗擊,但由於敵強我弱,元田、蓮塘、九湖相繼失陷。農軍主力不得不向上古嶺一帶撤退,王彭自告奮勇擔任掩護任務,與農軍中隊長王世根帶領農軍戰士退入王彭大樓堅守。
這是一場力量極不對等的較量,農軍只有十多人,上千人的民團軍隊把大樓圍得如鐵桶一般。為攻下王彭樓,民團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方法輪番上陣。
炮轟:面對轟轟炮火,農軍憑藉堅固的樓體,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讓民團軍隊傷亡嚴重。
火攻:民團的軍隊見久攻不下,想出一條陰招——火攻。即派士兵衝到樓角,挖地道,埋炸藥,或灌汽油放火焚樓。這條毒計充分利用了碉樓的結構:因為大樓的四個角是沒有槍孔的,牆體上其他槍孔的火力無法達到樓角,
見此情形,農軍急中生智,找來一把洋鑽,在牆體上適當的位置鑽開一個個裡闊外窄的隱蔽小孔,敵軍向碉樓慢慢爬近,等待他們的是一顆顆從槍膛里射出的子彈。
挖牆:紅了眼的敵軍氣急敗壞,又生了一計,派人繞到大樓背面,搭了一個約二層樓高的竹架,爬上去用十字鎬挖牆。然而,此詭計避不過王彭的眼睛,他發現後,叫來兩名農軍守候兩旁,在牆壁被挖穿的一剎那同時扳機,挖牆之敵當即中彈摔下,一命嗚呼!趁敵人混亂之際,農軍戰士立即用磚把缺口堵死。
然而,樓內的彈藥和糧食畢竟有限,堅守了40多天后,農軍面臨糧盡彈絕的危險。直到有一天黃昏,大雨磅沱,樓外的敵人放鬆了警戒。農軍商量,與其死守,不如趁此機會撤退保守實力。但正門出不去,怎么辦?他們見天台上有根大麻繩,靈機一動:在夜色的掩護下,十幾個農軍戰士敏捷地沿著繩子滑下,然後迅速疏散,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附近的敵軍懵然不覺。直至翌日,民團再度發起進攻,才驚覺樓內空無一人,懊惱地撤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