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凡

王小凡

王小凡,美國國籍,1955年出生於中國烏魯木齊,癌症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1982年王小凡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同年考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1986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學位,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被聘為杜克大學藥理學和腫瘤生物學系助理教授;1998年成為終身教授;2003年晉升為正教授;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王小凡主要投入對癌症轉移分子機制和腫瘤微環境相關問題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小凡
  • 國籍美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烏魯木齊
  • 出生日期:1955年
  • 畢業院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人物經歷,科研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5年,王小凡出生於中國烏魯木齊。“文化大革命”期間,國小沒有畢業就進入工廠,做了8年的工人。
1978年,通過自學,考入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
1981年底,考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讀研究生,同時在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1982年,赴美留學。
1986年,獲加州大學落杉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2年,成為杜克大學藥理和分子癌症系助理教授。
1998年,成為終身教授。
2003年,成為正教授。
王小凡
王小凡

科研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小凡在細胞信號轉導、DNA損傷與修復、腫瘤微環境等多個癌症相關的領域均有重要發現。他首先克隆了在癌症發生和生物發育過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的TGF-βIII型和II型受體,兩篇論文分別發表在《Cell》雜誌上,是TGF-β研究領域極為重要的發現,對TGF-β後來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對TGF-β及其介導的下游信號通路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發現多個重要的調控因子及其相關機制,包括近期發現特定的 microRNA分子和分泌蛋白作為TGF-β信號轉導的中間載體而影響腫瘤微環境的分子機制。
  • 學術論文
據2019年8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王小凡先後發表了130多篇論文,其中在《Cell》、《Nature》、《Science》、《PNAS》等高水平雜誌上發表20 余篇,總被引用16000餘次。

人才培養

  • 教學理念
王小凡認為,中國國內培養的人才應該通過短期訪學等形式出去看看,這會增加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創新的動力。要鼓勵學生提問和挑戰,而不是讓他們背很多東西,這要從更初級的教育,比如國小、中學的教育就開始來做。
王小凡還認為,中國要抓住機遇,創造條件反過來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為中國所用。
  • 教育科技改革
2008年,王小凡作為發起人,同其他50多位國際知名學者一道致信時任總理溫家寶,呼籲國家儘快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並得到政府的回應:2010年開始全國博士生的月收入平均提高了2~3倍。他還多次致信及面見國家主要領導人,分管領導人,及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衛計委、中國科學院、基金委等部門,對科研體制(課題立項、評審制度、監督評估、經費使用,科學誠信教育與管理等)、醫療衛生和人才培養等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設性意見,並得到採納。
2008年,王小凡開始組織國際專家團隊,對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領域十多個研究所以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與基礎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大學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進行了一系列的國際評估,推動了中國科研評價體制的改革。

榮譽表彰

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7年12月21日,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2021年4月,榮獲2020年度第十三屆“談家楨生命科學國際合作獎”。

社會任職

2006年,王小凡擔任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副主編。
2007年,他被聘請為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0年,他被聘任為科技部重大科學計畫專家組成員。
2012至2013年,他擔任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SCBA)主席。

人物評價

王小凡為推動中國科研評價體制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和進步。(中國科學院評)
王小凡在細胞信號轉導、DNA損傷與修復、癌症轉移分子機制、腫瘤微環境等多個領域均有重要學術貢獻。(南湖新聞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