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生 。字賓卿。人。1923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學,經常閱讀進步書刊,揭露列強侵華罪行,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受黨派遣回山東開闢工作,以策應國民革命軍北伐。1927年初,返回黃埔軍校,適逢北伐軍攻克武漢,即被派到武漢革命政府工作。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後,王寅生隨鄧恩銘又回到山東,重新組建中共山東省委,被選為省委委員。他把工作重點放在聊城,和張乾民組建中共魯西縣委,兼任縣委委員。他不顧個人安危,經常出入於聊城省立二中和第三師範,開展學生運動,指導黨的組織建設;深入陽穀、茌平、博平、高唐等地。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武裝。1928年初,王寅生親自發動和領導了山東著名的陽穀坡里農民暴動。暴動失敗後,回省委工作。同年4月下旬外出執行任務時,在濟南魯豐紗廠道口遇到山東督軍張宗昌巡邏軍搜查,不幸被捕,慘遭殺害,年僅23歲。
人物事跡
1926年7月,廣東國民革命政府成立,決定出師北伐。王寅生奉黃埔軍校中共黨組織的指示回山東發展共產黨的組織,以迎接北伐。他和中共山東省委接上關係後,不辭辛勞地為發展共產黨員和進行軍事策反工作而奔走。這期間,他多次到聊城省立二中和陽穀縣安樂鎮、郭店屯一帶宣傳革命思想,發展共產黨員,組織農民協會。
1927年初,王寅生返回黃埔軍校向黨組織匯報工作,接受指示。適逢北伐軍攻克武漢,他隨即被調到武漢革命政府,和鄧恩銘等在一起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武漢的革命青年義憤填膺,在武昌舊省議會廳召開聲討蔣介石大會,到會1000多人,王寅生被推選為三人主席團成員。
汪精衛叛變革命後,國共分裂已成定局。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派的總方針,號召農民舉行新民起義。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王寅生和鄧恩銘等秘密返回山東,重新組建中共山東省委和地區黨委。10月10日,中共山東區委在濟南召開由各地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擴大會議,成立了中共山東省執行委員會,王寅生和鄧恩銘等11人被選為中共山東省委執委委員。中共山東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部署,決定在全省重要地區迅速建立黨的組織,在農村積極建立農民協會,發動和領導農民民眾舉行武裝暴動。會後,王寅生一面在濟南開展工作,一面不斷往返於聊城、淄川、博山和菏澤等地,組建黨的各級組織,發展黨的武裝力量。10月,王寅生從濟南返回聊城,傳達了省委的指示,宣布成立中共魯西縣委。張乾民為縣委書記,他本人兼縣委委員,負責宣傳工作。王寅生不顧個人安危,經常到聊城省立二中等學校指導黨的組織建設,發展共產黨員。為了在魯西建立農民武裝力量,他和共產黨員申蘭生一起,到陽穀、茌平、博平、高唐、禹城一帶農村組織農民協會,開展對紅槍會首領的統戰工作。同年11月,他以中共山東省委指定的代表成員身份,赴上海列席了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的擴大會議。
同年秋,魯西地區由於軍閥政府的殘酷統治,加之水災、蝗災等各種自然災害不斷發生,勞動人民陷於饑寒交迫的悲慘境地,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組織農民暴動的時機已經成熟。1928年初,根據中共山東省委的指示,王寅生、楊耕心等共產黨員組織了一二百人,籌集了幾十支槍,並爭取了陽穀一帶綠林武裝頭領韓建德接受黨的政治主張,率部參加暴動。他們計畫首先攻占陽穀坡里德國天主教堂,然後以此為根據地,會同博平等地的農民暴動隊伍攻打聊城。
1928年1月14日晚,起義軍攻占了坡里天主教堂,收繳了教堂里的槍枝,把德國天主教神甫等人關押起來。王寅生和魯西縣委書記張乾民迅即從聊城趕到坡里教堂,召開會議制定措施,決定開倉放糧、發布文告、收繳地方槍枝等措施。隨後,王寅生又去博平組織農民武裝起義,以策應坡里暴動。
坡里暴動,極大地震懾了當地反動統治者和山東督軍、奉系軍閥張宗昌。他們急忙調集二十餘縣的軍警團隊和配有鋼炮、迫擊炮、機關槍的守備旅共3000餘人圍攻坡里農民暴動隊伍。因眾寡懸殊,農民暴動隊伍堅持了二十餘天,終告失敗。這次暴動雖然失敗了,但作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鬥爭形式反對國民黨屠殺政策的嘗試,其意義是深遠的,促進了魯西北人民的覺醒,也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鬥爭積累了經驗。此後,王寅生被省委留在濟南負責軍事工作。在此期間,他曾到膠東掖縣一帶指導過農民暴動。
4月下旬的一天,王寅生外出執行任務,行至魯豐紗廠道口時,遇到軍警搜查,不幸被捕。敵人以“赤匪亂黨”判處他死罪。在押赴刑場的途中,王寅生憤怒揭露反動軍閥的罪行,高呼“共產黨萬歲!”劊子手惱羞成怒,未到刑場,在中途就把他殺害了。王寅生時年僅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