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寧(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王家寧(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家寧,現任湖北省十堰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湖北醫藥學院第三臨床學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家寧
  • 國籍中國
  • 籍貫:湖北房縣
  • 出生日期:1967年
人物履歷,主要貢獻,

人物履歷

1985.09——1990.07 鄖陽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學習
1990.07——1998.12 鄖陽醫學院附屬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助教(其間:1992.09——1997.06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內科學心血管專業博士生;1997.01——1997.10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學習心臟介入技術)
1998.12——2002.01 鄖陽醫學院附屬太和醫院心血管內科、生命科學研究所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2002.01——2003.05 十堰市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正科)
2003.05——2004.03 十堰市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鄖陽醫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
2004.03——2006.02 十堰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鄖陽醫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其間:05.12晉升內科學教授、主任醫師)
2006.02——2008.12 十堰市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鄖陽醫學院第三臨床學院副院長、鄖陽醫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
2008.12——2012.01 十堰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湖北醫藥學院第三臨床學院副院長(副縣,其間:2009.12——2012.01美國喬治亞大學生理藥理學系做博士後研究)
2012.01—— 十堰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臨床醫學研究所、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湖北醫藥學院第三臨床學院院長。

主要貢獻

王家寧博士從事心血管內科研究多年,先後主持籌建了鄖陽醫學院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完成冠脈造影術700多例、經皮腔內冠脈成形術200多例、協助指導研究生10餘名,他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基因治療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在國內首次證實了VEGF基因治療嚴重肢體缺血性疾病的研究。他先後在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等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有2篇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在心血管內科領域尤其是冠脈介入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999年王家寧率領的科研組在我國率先開展下肢及心臟基因搭橋手術,使眾多的患者意外獲得新生!從而成為國內第一個報導成功套用基因治療缺血性疾病。他們的碩果引起了當時中央電視台《科技之光》欄目的關注,並對該項成果進行了詳細的報導。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全國各地心臟病患者的極大關注,許多患者慕名而來直奔王家寧博士——
河南省鶴壁市的患者李某,因下肢動脈狹窄造成肢體壞疽,一般的治療方式就是截肢。年輕的李某,寧死也不願截肢,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病情嚴重惡化,即使再截肢治療也無濟於事,能救命的只有進行基因治療。家人帶著他到國內好幾所大醫院,均被告知無能為力。絕望的家人帶著奄奄一息的他回到家,做好了棺材準備等死。天無絕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其家人在電視上看到了《科技之光》對王家寧博士基因搭橋的報導後,猶如無邊的黑夜見到一盞明燈,連夜啟程趕往車城十堰,來到十堰市人民醫院找到王家寧博士。他用基因搭橋手術迅即挽救了該患者的生命。康復後,生龍活虎的小伙子現在還經常給王博打電話,他說:“您不僅救了我的命,還保留住了我比命看得還重的雙腿。您的恩德,此生難報啊!”四川省72歲患者王某因股動脈閉塞及肢體嚴重缺血幾次想自殺尋求解脫,王家寧為其實施基因治療,7天后疼痛減輕,半月後就能下地走動,一個月後可以上下樓。2006年,王家寧的研究所榮獲“省重點實驗室”榮譽稱號。他發表的科研論文,吸引來了包括同濟醫科大、華西醫科大、西安醫科大等地的高等院校及大醫院科研人員來此做科研。2006年8月,研究所開展的《幹細胞修復梗死心肌的治療》在《歐洲胸心血管外科》雜誌上發表。幹細胞治療修復梗死心肌治療的研究一旦取得新的進展將對心臟病的治療是一項巨大變革!王家寧從事的大分子物質的跨膜轉運的研究已申報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目前,他正在致力於再狹窄的基因治療和心肌梗死的幹細胞治療和大分子物質的跨膜轉運。這項技術前景是領域性的,也是非常可觀的,它可以攻克很多目前束手無策的疾病。
展望今後學術發展方向,王家寧說,目前,他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療和幹細胞治療,不久的將來,像冠心病、心衰、高血壓等不能攻克的疾病,通過基因及幹細胞治療可望得到根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