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定理
- 出生日期:1925
- 逝世日期:2009
- 籍貫:北京
個人簡介,主要作品,藝術年表,作品賞析,
個人簡介
王定理先生藝術造詣精深,為人忠厚誠懇,為我國傳統壁畫繪製技藝的保存與傳承做出了傑出貢獻。王定理先生一生勤奮耕耘,苦心探索,鍥而不捨,不畏艱辛,在祖國各地進行壁畫繪製工作,努力進行藝術實踐,汲取石窟壁畫的精英,且又在現實生活中取材、寫生,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筆下的工筆重彩人物畫體態傳神、色彩妍麗,用線纏綿有力,繼承並發展了我國工筆人物畫的傳統,具有濃厚的民間繪畫的氣息,獨具特色。
主要作品
《把青春獻給祖國邊疆》、《唐王游月宮》、《滿江紅》、《木蘭辭》、《達摩東渡》、《紅樓夢故事》、《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迎親圖》、《寶玉探晴雯》。1987年中國國際文化促進交流學會赴泰國代表團為慶賀泰國國王六十壽辰,曾送國王《獻壽圖》一幅,此畫就出自王定理先生之手。
藝術年表
1924年 (農曆甲子年)
4月16日,出生於北京,父王子明。
王家居雍和宮東臨,從其父輩起即經營與佛事有關的畫像、唐卡、雕刻等物品。當時,王家經營的字號為“聚興厚”,涉及唐卡、佛像繪製,佛像塗金、上色等。在眾多的同類字號中,因為王家手藝精湛、待人誠懇,逐漸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聚興厚”的顧客中,不僅有來雍和宮參拜的信眾,也包括雍和宮的神職人員,並逐漸開始接受雍和宮的專門定製。後來,為了給雍和宮法輪殿繪製壁畫,王家自行關閉了“聚興厚”,成為雍和宮畫像類法事用品的專屬製作者。
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王家父子相傳,保留了一整套中國傳統重彩壁畫的製作技法和豐富的創作經驗,對我國傳統壁畫的製作材料與技術的傳承與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1931年 (農曆辛未年) 7歲
開始接受國小教育,先是在私塾就讀,後轉入郎家胡同八旗學堂。
1936年 (農曆丙子年) 12歲
開始隨父親在“聚興厚”學習佛教繪畫,隨後又拜北京民間畫工謝永學習民間繪畫藝術。
1943年 (農曆癸未年) 19歲
其間曾經數次隨其父親到達四川、西藏、青海等地從事壁畫、唐卡考察繪製。
1944年 (農曆甲申年) 20歲
在北京法源寺、廣濟寺等寺觀進行壁畫繪製工作。
1945年 (農曆乙酉年) 21歲
接替父親王子明經營“聚興厚”。
1946年 (農曆丙戌年) 22歲
接受雍和宮主持繪製法輪殿壁畫的任務,開始為法輪殿壁畫創作收集相關素材。
1947年 (農曆丁亥年) 23歲
主持創作完成雍和宮法輪殿壁畫粉稿,並開始繪製。
聚興厚店面關閉,遷至雍和宮東側門外戲樓胡同一巷,繼續經營唐卡與佛教畫的製作與銷售。
1948年 (農曆戊子年) 24歲
受土地改革的影響,兄弟四人分家。
因在北平經營聚興厚,只分得立水橋村土地十幾畝,房產三間。
1949年 (農曆己丑年) 25歲
分家所得土地全部收歸國有。
1950年 (農曆庚寅年) 26歲
參加抗美援朝的文藝宣傳和演出活動。
1951年 (農曆辛卯年) 27歲
組織製作完成“堆活”、“韋馱”,現存雍和宮。
1953年 (農曆癸巳年) 29歲
北京雍和宮法論殿釋迦摩尼本生記大型壁畫的繪製工作完工。
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停止佛教繪畫的繪製。
為解決傳統佛教壁畫畫師的生存問題,多方尋找與傳統重彩畫相關的工作。參與故宮、頤和園等古典園林的油漆彩繪工作,同時小幅重彩畫作品出售。
1954年 (農曆甲午年) 30歲
創辦少數民族帽廠,以求徹底解決自己以及身邊畫師的生存問題。
1956年 (農曆丙申年) 32歲
少數民族帽廠在公私合營過程中併入北京制帽廠。
父王子明病逝於北京。
1957年 (農曆丁酉年) 33歲
因為山西永濟縣永樂宮面臨搬遷,急需繪製傳統壁畫的人才。經司徒喬、司徒傑介紹,借調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參與永樂宮壁畫的搬遷、保存、修復工作。
與陸鴻年、黃均等人帶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的學生赴山西省永濟縣臨摹複製永樂宮壁畫。
11月,子王書傑出生。
1958年 (農曆戊戌年) 34歲
參加北京民族宮《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壁畫的繪製工作。
1960年 (農曆庚子年) 36歲
永樂宮壁畫臨摹品在北京展出。
獲得北京市文教衛先進生產者稱號。
1964年 (農曆甲辰年) 40歲
受新疆自治區政府的邀請,赴吐魯番、吐峪溝、庫車、克茲爾等地對石窟壁畫進行考察,完成了對大量壁畫作品的複製工作。摹製作品先後在北京、烏魯木齊兩地展出。
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赴日本展出,展覽結束後存故宮博物院。
1965年 (農曆乙巳年) 41歲
創作完成《把青春獻給祖國的邊疆》一畫,送展全國美展。
1966年 (農曆丙午年) 42歲
家中所藏雍和宮法輪殿壁畫粉稿、唐卡,以及聚興厚長期留存的珍貴實物資料全部被毀。
1967年 (農曆丁未年) 43歲
夫人王洪琦劃為“富農”,回立水橋村務農。
1970年 (農曆庚戌年) 46歲
隨中央美術學院赴河北磁縣五七幹校下放勞動。
1972年 (農曆壬子年) 48歲
奉調從河北回京,參加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通史展覽陳列作品的繪製工作。
主持河南打虎亭漢墓壁畫臨摹複製工作。
創作《木蘭辭》參加全國美展。
1974年 (農曆甲寅年) 50歲
參加漢唐壁畫赴日展覽工作,並出版《漢唐壁畫選》。
1975年 (農曆乙卯年) 51歲
創作完成《新裝》。
繪製《西方三聖》、《釋迦如來》、《千手大悲觀音》,由中國佛學院收藏。
1976年 (農曆丙辰年) 52歲
應河北磁縣文物工作隊的邀請,考察、主持北齊墓墓道壁畫的修復工作。
應黃鎮之邀籌建中國傳統畫顏料工廠,同時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對用以生產中國畫傳統顏料所需的原材料分布與儲量展開廣泛考察。
1978年 (農曆戊午年) 54歲
應河北省文物工作隊的邀請,對定縣明代大佛寺壁畫進行局部修復。
外文書局出版“中國佛教繪畫選”(掛曆),主要面向東南亞、香港、台灣地區發行。
“文革”期間參與完成北京法華寺壁畫搶救式修復,複製壁畫現存故宮博物院。
1979年 (農曆己未年) 55歲
主持成立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金碧齋”顏料廠,參加此項工作的還有程德全、史忠一等人。
應中國佛教協會邀請,為中國佛教協會繪製“千手觀音”、“西方三聖”、“極樂世界圖”,印刷品廣為流通,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尤為廣泛。
創作完成《滿江紅》參加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畫展。
1980年 (農曆庚申年) 56歲
與陸鴻年一起帶領中國畫系研究生赴敦煌進行藝術考察。
創作《保國安民護法圖》。
1982年 (農曆壬戌年) 58歲
赴新疆、甘肅、山西等地進行石窟、寺觀壁畫遺蹟的考察。
創作《迎親圖》。
1983年 (農曆癸亥年) 59歲
主持河北曲陽北嶽廟壁畫的臨摹修復工作,臨摹成品在河北石家莊展出。
參加壁畫臨摹與創作,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80、82兩個年級的學生為主。
1984年 (農曆甲子年) 60歲
在北京市東城區通教寺(海運倉)主辦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學習班。
《迎親圖》發表於《紅樓夢學刊》。
創作《唐王游月宮》。
1985年 (農曆乙丑年) 61歲
撰寫《中國傳統色色譜》,該書包括了傳統色標三百二十例。
1986年 (農曆丙寅年) 62歲
《中國傳統色》一書由日本油墨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出版,譯成中、日、英三種文字在日本出版;同年訪日並舉辦畫展。
1987年 (農曆丁卯年) 63歲
編著《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由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應中國國際文化促進交流學會的委託,繪製完成《獻壽圖》,用以慶賀泰國國王六十壽辰。
1990年 (農曆庚午年) 66歲
搬離雍和宮戲樓胡同一巷,入住中央美術學院東大橋甲6號院宿舍。請老舍夫人胡潔青先生題寫“雍樂齋”齋號,又名“三橋畫室”,意為家在立水橋,久居北新橋,晚年居東大橋,取君子樂山,智者樂水之意。
創作《說法圖》、《靈鷲山·說法圖》。
1993年 (農曆癸酉年) 69歲
《中國畫顏料色的運用與製作》一書由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創作《水月觀音》。
1995年 (農曆乙亥年) 71歲
受中國佛教協會委託,為日本愛知縣無量寺繪製《三藏法師畫傳》,總計五十六幅,由日本社集英社株式會社以日文出版。作品為愛知縣無量寺長期陳列。
1996年 (農曆丙子年) 72歲
由台灣陳玉山出版《佛教壯嚴大圓滿工筆畫粹》佛畫集。
創作《滴水觀音》(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渡海觀音》(瓷青底泥金線描)。
1997年 (農曆丁丑年) 73歲
春,帶領學生到雍和宮考察。
7月,為迎接香港回歸,與歌唱家胡松華及畫家官布、馬海方、王堯民等在雍和宮現場創作,畫鐘馗像。
1998年 (農曆己卯年) 74歲
創作《觀世音菩薩》(瓷青底泥金線描),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
1999年 (農曆己卯年) 75歲
參加世界和平藝術博覽會,獲“世界和平藝術獎”。
2003年 (農曆癸未年) 79歲
《王定理佛畫集》由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4年 (農曆癸未年) 80歲
創作《十八羅漢》(瓷青底泥金)。
2005年 (農曆乙酉年) 81歲
編著《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傳統色彩教學》,由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
為《道德經》作老子像。
2009年 (農曆己丑年) 85歲
6月20日,“慈雲法雨·王定理佛畫藝術展”在北京舉辦。
6月26日, 16時在北京逝世。
2010年 (農曆庚寅年)
5月,《王定理畫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6月11日,“王定理藝術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
作品賞析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