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銀

王守銀,名靜安,原山東滕縣張橋村人(現屬薛城區)。1903年出生在農民家庭。1947年4月12日這天,竟然被國民黨還鄉團100多人包圍在龍山頭黃蓮洞內。敵人在洞口點燃了秫秸、辣椒、菸葉,將王守銀活活熏死,而他犧牲時只有5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守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滕縣張橋村人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47年4月12日
  • 職業:教師
革命先烈,抗日英雄,建立初期抗日形勢,不怕犧牲屢建奇功,

革命先烈

王守銀(1903-1947),名靜安,原山東滕縣張橋村人(現屬薛城區)。
1903年出生在農民家庭。
1937年初,中共北方局派宋子成來魯南活動。同年夏北方局軍委的賴若愚來魯南巡視。為擴大抗日力量,賴、宋、王喜結“桃園三”。
1939年秋,八路軍東進支隊來到臨城一帶。守銀懇切要求將自己的隊伍編入八路軍,支隊領導欣然同意,編為115師686團的一個連,他任連長。同年,經宋子成等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去延安抗大學習,從延安回來後,在師部任參議。
1942年,因不適於部隊工作,轉到了地方,任滕縣第六區區長。
1946年秋,任縣敵工部長,因腿傷不便隨軍北撤,留在當地堅持鬥爭。
1942年2月,時任魯南軍區獨立支隊副政委兼任魯南鐵道大隊政委。
1947年4月12日這天,竟然被國民黨還鄉團100多人包圍在龍山頭黃蓮洞內。敵人在洞口點燃了秫秸、辣椒、菸葉,將王守銀活活熏死,而他犧牲時只有50歲。

抗日英雄

建立初期抗日形勢

1942年2月,根據抗日形勢的需要,中共魯南地委決定成立滕嶧邊縣六區,委任王守銀為六區區長,岳岱雲、朱化南先後為區分委書記。
當時的六區,黨的力量比較薄弱,大部分被自衛團控制,日偽到處設據點、築碉堡,並經常向我根據地襲擊、掃蕩,並實行“燒、殺、搶、掠”。抗戰形勢非常嚴峻,日寇分別在其轄區內的黃莊、石樓、柴胡店、高莊等村設立了據點,實行法西斯統治;日軍扶持起的奚仲鄉偽自衛團1000餘人,為虎作倀,橫行鄉里,鬥爭形勢複雜,該地區成為日、偽、頑、我、友鬥爭交錯的地方。同時,在津浦鐵路上分段設立了崗樓,駐有日軍和偽軍,維護鐵路的運輸。日軍將鐵路兩側10里之內的村莊化為“愛護村”,發“良民證”,日偽扶持成立的“維持會”幫助在各村抽人,在鐵路兩旁站崗、查夜傳牌子,戒備森嚴;並在井亭車站和魏樓等地設立了兵站,駐軍一個小隊。
六區剛成立時,區部無法立足,只好白天隱蔽,晚上出來工作。根據當時的鬥爭形勢,區部沒有定點辦公,區分委先後設在柴胡店、劉村、小石樓、何莊等村莊。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區領導班子根據上級部署,一方面積極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黨的統一戰線的政策,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採取談判、攀親、結友等形式,動員和團結各階層人士,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在他們的努力下,柴胡店地區出現了以小石樓村張瑞五為代表的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形成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局面。另一方面區分委領導冒著生命危險,在日寇的眼皮底下深入敵占區,到農戶家中耐心做通民眾的思想工作,促使其覺悟,先後發展黨員12名,並在柴胡店、南辛、小石樓等村莊建立了黨支部,並成立了由本區50 余名民兵組成的抗日武裝隊伍——區中隊。他們保衛地方機關安全,維護區內社會治安,配合主力部隊打擊日偽軍的掃蕩和搶劫,為保衛當地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他們先後為根據地輸送了大批軍糧、布匹等物資和兵源;多次協助鐵道大隊在鐵道線上偷襲日軍運送戰備物資和兵員的列車,神出鬼沒地消滅鬼子,使敵人膽喪魂飛,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不怕犧牲屢建奇功

同時,滕六區也湧現出許許多多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的英雄人物,他們為了民族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王守銀烈士就是眾多英雄里的代表。說起王守銀,這位從臨城西倉村走出,苦大仇深的漢子,在國難當頭之時,懷著抗日救國的一片熱忱,在千山頭組織民眾,舉起了抗日救國的義旗。王守銀帶領隊伍以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靈活機智的戰術,以一當十,伏擊日軍和土頑申憲武,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他不為國民黨蔣介石的高官厚祿誘惑所動,毅然參加革命,並把自己拉起的100餘人的隊伍編入八路軍115師686團。在黨的培養下,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黨組織送他到延安“抗大”學習。
從“抗大”回來的王守銀思想更加進步,鬥爭經驗更加成熟,被組織安排到我軍某師任參議員。1942年,他被任命為六區區長後,在極其惡劣的鬥爭形勢下,認真落實上級組織的工作部署,積極工作。白天,他和區分委領導分析敵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晚上,他深入敵占區的民眾家裡去摸情況、做工作。為了更好地宣傳黨的統一戰線政策,他常常冒著生命危險,到地主鄉紳、偽軍家裡“做客”,採用“情、親、硬”等手段策略,爭取了一大批為我所用的人,在今後的對敵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當年鐵道游擊隊洪振海、王金山、杜繼偉、楊廣立等同志也經常來六區,與王守銀等一起研究打鬼子的方案、計畫。1942到1944年之間,時任魯南軍區獨立支隊副政委兼任魯南鐵道大隊政委的楊廣立將軍,先後完成護送陳毅、朱瑞、陳光等一大批幹部跨過日偽封鎖線赴延安的重要任務。當時,之所以能順利通過日偽戒備森嚴的鐵道封鎖線,與六區王守銀等同志所做的疏通關係和堅實嚴密的保障工作是分不開的。
特別在組建區中隊時,王守銀既是指揮員、教練員,又是戰鬥先鋒。他把隊伍當成自己的家,把每位同志當作自己的親人,像嚴父一樣對待士兵,和戰士們吃住在一起,戰鬥在一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著每一個隊員;他還曾動用各方面的親戚、朋友等社會關係,從日偽那裡搞到了部分槍枝、彈藥,從而組成了一支戰鬥能力強、作風過硬、嚴謹協作的抗日武裝,多次完成上級交給的扒鐵路、炸列車和伏擊敵人的任務。敵人對他恨之入骨,曾多次糾集多地日偽軍圍剿六區區分委駐地,以圖清除區領導機構和武裝;並派特務、漢奸跟蹤,企圖暗殺王守銀;除此之外,鬼子還張貼告示,以重金懸賞他的人頭。由於王守銀等領導同志的機智勇敢,每次總是化險為夷,敵人的陰謀均未得逞。在複雜殘酷的對敵鬥爭中,王守銀先後指揮了後黃莊、山家林、柴胡店、大官莊、小石樓等大小几十次反掃蕩和阻擊敵人的戰鬥。他機智勇敢,沉著果斷,戰術靈活,出奇制勝,屢建奇功,多次受到上級組織的表彰。
1946年下半年內戰爆發後,六區被國民黨軍隊占領,王守銀堅持留下,繼續開展對敵鬥爭。遺憾的是,王守銀這位讓無數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英雄,在1947年4月12日這天,竟然被國民黨還鄉團100多人包圍在龍山頭黃蓮洞內。敵人在洞口點燃了秫秸、辣椒、菸葉,將王守銀活活熏死,而他犧牲時只有50歲。無數革命先輩前仆後繼,才終於換來抗日戰爭的勝利。王守銀區長,棗莊人民不會忘記,魯南人民不會忘記,中國人民也不會忘記,他的光輝形象會一直留在每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