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個人榮譽,
個人簡介
王奕榮,1945年11月出生,安溪縣感德鎮岐陽村村民,年輕時曾拉過板車,打過工,在51歲的時候,他開始經營茶葉,由於發明了一種新的制茶方法——空調製茶法,並教會了安溪全縣的茶農,從而使他成為當地受人尊敬的人物。
以前,安溪的鐵觀音茶葉按照時間分為春夏暑秋四季,只有春秋茶才能做出高檔茶葉,一般售價在每公斤幾百元到幾萬元之間,而因為天氣炎熱,夏暑茶只能做抵擋茶,當時售價只有每公斤幾元錢,所以很多茶農因為做夏暑茶得不償失,乾脆讓茶葉爛在地里。
1996年,王奕榮從鎮辦企業回到老家。他看到,由於夏暑茶質量差,有時加工夏暑茶甚至要虧本。看著這一切,王奕榮內心很不平靜,夏暑茶葉產量占全年的五分之二,可經濟收入占不到十分之一,不提高夏暑茶的質量,就無法增加茶農的收入。
王奕榮虛心向制茶能手請教,逐漸掌握了茶葉製作的技術,了解到春秋兩季之所以能制出好茶,主要原因還在於氣候較好、氣溫較低。要提高夏暑茶質量,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控制茶青製作過程的溫度。王奕榮開始用原來一台舊空調機進行實驗。萬事開頭難。雖然空調機在涼青房內調低了氣溫,但要真正制出好茶來還是不容易。許多茶葉因為試驗不成功,便成了垃圾。
1997年夏,王奕榮打聽到上世紀80年代蘆田茶場曾經嘗試過空調製茶,抱著一線希望,他馬上趕到蘆田茶場。經打聽,當時確實有用空調製茶過,但後來不了了之。王奕榮不顧家人的反對,再次試驗,才發現舊的空調機製冷溫度不夠。當時王奕榮就去信用社借了3萬元,來添置新的空調機,安上了溫度計。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不斷摸索和反覆實踐,王奕榮終於大體掌握了用空調機制茶的要訣:溫度應在18℃—25℃,濕度50以下,攻破了茶葉保鮮、發酵、消青等環節存在的問題。王奕榮用空調機制出的茶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與以往的夏暑茶價格比較,單價提高四五倍,甚至幾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