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虎(1855—1906),黎城子鎮村人。童年家貧,不滿10歲就離鄉背井,流浪涉縣、武安一帶,乞食度日,幸被一武安落子藝人收為徒弟,進戲班學戲。他雖不識字,但天資聰慧,手腳勤快,潛心學台詞,刻苦練武功,深得師傅喜愛和悉心傳授,一年便登台演出。他主攻二淨,兼習鬚生,以新穎多變、高昂婉轉的唱腔見長,表演則以《敬德背靴》的尉遲恭、《九華山》的三曹邯鄲、永年等縣,不僅諳熟武安落子,且把河北梆子、平調的許多本戲學到了手,冬季戲班“垛箱”,即走村串社,受聘坐科傳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四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黎城子鎮村
- 性別:女
光緒十年(1884),城南村的天元班,為與上黨綁子、上黨皮簧爭台口,搶觀眾,將王四虎從河北請回黎城教戲。他不僅帶回《平遼東》、《包頭山》、《三劈關》《九華山》、《高平關》、《龍頭案》、《訪通州》等大本傳統歷史劇,且把武安落子唱腔的優點和黎城落子(習慣稱黎城鬧戲)有機融合,並吸收上黨綁子音樂、唱腔、演技之長,把原尺字調改為上字調,在服裝、道具、文武場等方面作了必要的改革,用上黨綁子的大鑼、大鈸、老鼓、板胡、笙、笛等樂器,穿上蟒、靠,舞台上出現大小幔幕、長槍、大刀、金瓜、鉞斧等全副鑾駕,這是黎城落子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飛躍。
光緒二十年(1894),子鎮村人稱“七先生”的楊國藩承辦落子科班,延聘生、旦、淨、醜皆能、文武場面全懂的落子藝人王四虎為掌班師傅悉心傳藝。王四虎以教藝與演出,挑戲與練功相結合的方法,言傳身教,苦心培育,一年多時間,就能上演《王定保借當》、《呂蒙正趕齋》、《搜杜府》、《打鸞英》等大本戲。不滿3年,20多名藝徒脫穎而出,成名者有楊髒旦、楊滿女、楊醜女、楊本彥、孫吞漢等。時伶吳晚文、王小禿、趙店劉胖、土門張崇德、台北丙寅等慕名先後投班學藝。名噪一時的王三和、楊恆祿、李福鎖、楊成群、胡玉珍等優秀演員都是他的徒孫。王四虎有上黨落子“宗師”之譽。
光緒三十二年(1906),51歲的王四虎積勞成疾,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