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農

王友農

王友家(?—2020年7月11日),上海吳淞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2021年5月,入選上海市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友農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逝世日期:2020年7月11日
  • 工作單位:上海吳淞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生平

曾任吳淞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二次會議,王友農當選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20年7月11日,王友農因勞累過度,突發腦出血,倒在了抗疫一線。在昏迷整整75天后逝世,享年51歲說擔擔。

人物事跡

“老爸,今天你還在睡嗎?你有沒有想我呀?今天已經是我隔離的第3天了,再過11天我就可以和你見面了,你要加油喔,愛你!”
5月8日上午,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病房,王友軍把手機輕輕放到大哥王友農的枕邊,循環播放著侄女發來的微信語音。此時距離4月26日王友農突發腦溢血已經整整12天。得知父親病倒後,王伯源立即返滬,每天傳送微信語音希望能喚醒親愛的父親。
“願他早日醒來”,是王友農身邊每一個人內心最大的期許。
共同抗疫戰鬥中:他是指揮員
春光,穿過拂動的綠葉,斑駁地落在病床上,這是自1月14日郵輪港啟動應對新冠疫情措施以來,王友農第一次這么平靜府享催院地躺著。只有圍繞在他周圍的各種監視器發出的“滴滴”聲在提醒我們:此刻,他正在與死神搏鬥。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三個月前人頭攢動的碼頭現在一片靜悄悄。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這個年輕卻已快速成長為國際郵輪大港的碼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100多個日日夜夜,作為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領路人,王友農始終站在抗疫第一線直至倒下。
1月20日微紙戰,國家衛建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的乙類傳染病,這意味著各地可以依法採取發熱病人篩查、確診和疑似病例的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以及其他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駝蘭束探。而早在1月14日,上海街頭還鮮有人佩戴口罩的時候,吳淞港就已經啟動防疫機制,對武漢籍遊客採取錯峰登船的措施以降低感染可能,從那一天開始,王友農心裡這根防疫抗疫的弦就始終緊繃著,再也沒有放鬆過一絲一毫。人員高度密集、空間相對封閉、通聯國內國際……疫情突然蔓延,郵輪港成為重點防控目標。他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嚴防死守,不分晝夜堅守在現場,落實落細港口防疫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1月23日,大年三十,上午8點,地中海輝煌號靠泊吳淞口國際郵輪港,3500名遊客下船,原本只需要2個多小時的下船程式,由於要對每位遊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而一直持續到了晚上。在海關檢疫時發現三名武漢籍遊客體溫異常,隨即由120救護車送至醫院進一步檢查核實,作為密切接觸者的家屬也需要進行隔離。當時,對於密切接觸者國家還沒有強制性的隔離要求,因此,又累又困的8位家屬情緒激動,拒絕接受隔離。正在公司開會的王友農得知情況後,立即趕往現場進行勸說,告訴他們:“武漢的政策目前已經是不進不出了,且上海所有的賓館也不會接納武漢籍遊客,你們只能住在隔離的醫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勸說,家屬們終於同意接受隔離。王友農不放心,又驅車跟到了隔離點大場醫院,發現家屬還有情緒,他就跑去附近的超市買了泡麵、飲料、香腸、餅乾等一大堆食品送過去。得知眼前這個始終和顏悅色、鞍前馬後的大個子竟然就是郵輪公司的董事長,家屬被感動了,再也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回到公司已是深夜,王友農這才發現肚子餓得咕咕叫,原來這一天他忙得午飯晚飯都沒功夫吃,他取出一罪只碗速食麵,這,就是他的年夜飯。
從1月22日至29日,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共靠泊8艘國際大型郵輪,出入境旅客達30595人。作為亞洲最繁忙的郵輪母港,截至目前沒有發現任何與港口有關的感染病例。這意味著,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做到了零輸出、零輸入、零感染。這8個晝夜,王友農沒有回過家,幾乎是24小時連軸轉地帶領全體員工打贏了抗擊新冠的第一仗!
“船都停了,他怎么還那么忙,沒空來看我呢?”王友農的母親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這樣說到。
1月29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暫時封港。但王友農並沒有停下來。與他一起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寶山海關關長周國梁說,封港後,王友農針對國外郵輪在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開展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並擬出了很多建議。即便他明白,要說服國外郵輪公司採納這些建議並不容易,但他依然願蜜奔辨意主動跨前,投入大量精力去做,並準備以全力推進。
2月21日,國務院發布《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郵輪怎樣復工復產?怎樣在做好防控體系的前提下,在企業運營的重壓之下儘快讓郵輪產組跨雄業復甦?王友農帶領著郵輪港團隊投入了新一輪的課題研究,為疫情結束後快速提振郵輪市場做好充足準備。 春節後,王友農接到中國文旅產業振興線上大會的邀請,邀約他在“山河無恙 感恩有你”大型公益活動中做直播交流,談一談如何“提升港口服務,提振行業信心”。王友農欣然答應,這也是他疫情期間日夜思考的問題。直播當天,王友農早早來到公司,調試檯燈、電腦,做好直播準備。直播開始後,王友農充滿信心地談道:“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郵輪旅遊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會對郵輪旅遊的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產生歷史性變革,但不會改變中國以及全球郵輪旅遊市場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中國港口和郵輪公司在疫情的應對上是及時、有效、負責的。郵輪運營的復甦取決於中國和周邊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也取決於旅客對郵輪旅遊安全性的信心。需要行業同仁一起加強對郵輪旅遊的正面宣傳,進一步加強源頭控制、對郵輪口岸的排查力度,完善郵輪上的公共衛生安全防控機制……”直播中,王友農眼神堅定、聲音洪亮。當天整場直播7萬+條討論,20萬+人次觀看。3月18日,王友農受邀做客廣東新聞台《長三角文化縱橫》欄目時表示:疫情對於處於復甦階段的中國郵輪產業打擊非常大,但是他堅信這並不會改變中國郵輪產業長期趨好的大趨勢,未來郵輪市場恢復必須未雨綢繆。
4月23日,一篇題為《我在量子漂泊了60多天,終於回歸上海啦》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當天凌晨4點40分,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號”郵輪獲準非經營性停靠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全船353名超期服役的中國船員平安回到久別的祖國。這是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後,第一艘回歸中國母港的國際郵輪。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皇家加勒比暫停了在中國母港的郵輪運營,由於各國對中國籍船員入境實施了更為嚴格的限制措施,大量中國籍船員在契約期滿後無法在境外港口離船回國,他們的回家之路異常艱難。自3月下旬起,多家外國郵輪公司聯名致函,請求為郵輪上契約到期的中國籍船員下船提供幫助。在上海市政府和寶山區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作為亞太第一大郵輪母港率先接收國際郵輪的非經營性停靠。
4月14日傍晚,王友農剛向區委區政府做了“量子號”回靠方案的匯報後,正準備回公司進一步細化方案,卻在樓梯台階上重重地栽了下來。120急救車把他送到醫院,診斷為腿部四頭肌群損傷撕裂,醫生建議靜養,不宜走動。因為住的老公房沒有電梯,當天晚上是郵輪港的幾名員工輪流把他背回了家。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們驚訝地發現董事長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來上班了,隨身還帶著一大包衣物,為了不再麻煩員工背自己上樓,他乾脆住進了值班室。直到4月23日量子號回靠,這期間,王友農沒日沒夜地忙碌著: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方案、現場踩點確定作業流程、召開各種協調會議……4月22日,量子號回靠的前一天,因疲勞過度,他在參加一個直播論壇時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了下來,這是他一周內第二次摔倒。在長航公安吳淞派出所所長於鐳看來,這大概是老朋友王友農最累最辛苦的一天,他看到王友農拖著傷腿反反覆覆地踩點、走路線。於鐳感慨道:“因為他不能出差錯,這裡是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母港,任何閃失都會對整個郵輪業產生巨大的打擊,尤其是在鑽石公主號事件後,所有的眼睛都盯著這裡。”
4月22日晚9點,距離量子號靠港還有不到8個小時,王友農接到一通緊急電話:船上有一名外籍船員宮外孕出血,需要緊急救治。原本疫情下規定外籍船員不能下船,現在不僅得下船還要展開救治。王友農迅速與海事、急救中心等各方面取得聯繫,協調完整件事後他匆匆睡了不到3個小時,凌晨4點他又站在了碼頭現場進行指揮。
4月23日清晨,353名中國船員的手機上都收到了一條來自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溫馨提示”:親愛的“量子號”船員,歡迎您回到祖國。離船後,我們專業的工作人員將會對你的行李進行消殺……這條溫馨提示是王友農特意囑咐公司準備的,這是祖國迎接他們的第一句問候,許多船員看到後不禁熱淚盈眶。當順利送走最後一批船員後,公司黨委副書記、港口運營總監徐紅長抒了一口氣,笑著對王友農說:“領導,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沒想到王友農卻說:“我還是擔心的,等14天以後這些船員隔離期滿都安全了,我的心才放得下來。”
4月26日,在完成一大攤收尾工作後,王友農和周國梁關長約定第二天見面交流量子號回靠的經驗並為之後回靠的郵輪做準備。晚上九點,他回復了辦公室關於拍攝抗疫志願者集體照的簡訊,這是留在他手機上的最後一條工作簡訊,一個小時後,他因突發腦溢血再一次重重地摔倒,昏迷不醒。
5月7日,位於寶山區指定隔離點的353名中國籍船員結束14天的隔離觀察,啟程回家。這一天,周國梁發了一條朋友圈:“多少個不眠之夜,我們一起反覆推敲回家之路,今天,船員們終於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了。今天,更加祈盼著曙光中倒下的兄弟早日醒來,並肩再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郵輪新興市場和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國,中國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為全世界抗擊疫情樹立了標桿,也讓全球郵輪界看到了重振的希望。由王友農指揮和帶領的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防疫經驗得到了國際郵輪業界的廣泛讚譽,增添了郵輪行業有效防控疫情的底氣和信心,各船公司已明確表示相關郵輪準備返回上海母港,希望在上海率先復航!
郵輪產業發展中:他是探索者
十年前,寶山抓住國際郵輪產業東移的先機,啟動建設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從那時開始,王友農的人生,便與這個向海而生的夢想緊密相連。
2011年,時任上海市寶山區濱江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的王友農,親身參與了全國首箇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的申請創建工作,為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初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5年的一天,王友農獨自走在吳淞口的江岸邊。這天他接到了組織上要求他調任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通知。離開熟悉的公務員系統,轉而擔綱一個剛起步的郵輪港公司掌門人,這樣的角色轉變,對於已經45歲的王友農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人生轉折。
來到新單位後,王友農在班子會上表態:從此將以企業管理作為他的新使命,他願意帶領大家在郵輪產業領域乾出一番新成績。用他的話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當時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辦公樓,還只是寶楊路1號一幢不起眼的灰白色小樓,這裡是王友農郵輪事業生涯的新起點。就是在這棟小樓里,他做出了具有開創性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第二個五年規劃。
王友農上任伊始正值郵輪旅遊市場蓬勃發展的黃金期,所謂居安思危,他並沒有因為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躋身亞洲第一大郵輪港而沾沾自喜,而是清楚地認識到港口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旅客進港最後一公里問題如何解決?船票超賣現象如何避免?旅客登船體驗如何提升?寶山郵輪產業如何闖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在下屬員工的眼裡,王友農這位新掌門人幾乎是“零過渡”完成了從政府官員到企業管理者的角色轉變,他緊扣公司發展核心問題,迅速做出反應。基於之前對郵輪港發展建設的深入思考,王友農準確指出: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頭五年尚處於粗放式發展階段。經過深入調研,他親自推動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第二個五年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快樂港口、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共贏港口、示範港口”,並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一流郵輪母港。
新征程上,王友農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演變為世界郵輪經濟發展史的上海傳奇。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候船大廳,因其獨特的造型被譽為“東方之睛”。它不僅見證了郵輪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更見證了20餘項充滿創新基因的探索在此落地生根。這些創新探索的背後,處處留下了王友農的身影……
隨著大客流的常態化和遊客體驗期望值的增加,短平快的節奏讓港口的服務面臨重大考驗。客運服務部的郭婉婷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正在為行動不便的老年遊客提供輪椅車,碰上來現場檢查的王友農。“王董當時身穿一件老頭T恤衫,胖胖的臉上架著一副眼鏡,沒有一點領導架子” ,郭婉婷回憶說,“他說這些愛心服務的做法很值得推廣,跟我提出要把我們的一些服務變成標準的可操作的指導檔案,並編纂成冊。”在王友農的理念里,作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國際郵輪母港,要致力於探索構建具有引領和示範效應的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在他的提議下,客服部打造了 “客服部服務規範手冊”和“五心服務”承諾,2018年9月11日,上海吳淞口郵輪港作為全國首個郵輪港口服務標準化試點成功驗收,成為中國郵輪產業的行業標桿。
2017年底之前,全國所有郵輪港都沒船票。遊客通過旅行社辦完手續、繳完費,只能在出行當天到碼頭與導遊會合。
沒有船票,帶來的是監管、經營、安全等諸多問題。郵輪一旦因氣候原因無法準時啟航,遊客得不到及時通知,便會大量積壓在港口,對公共安全帶來較大風險。
面對當時郵輪市場的頑疾,王友農敏銳意識到建立郵輪船票制度的重要性。在寶山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他全身心投入郵輪船票試點申請工作中。
2017年10月31日,傳來一個讓王友農喜笑顏開的好訊息:交通運輸部復函同意在上海吳淞口郵輪港開始試點郵輪船票工作。試點工作開展以後,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的公共安全秩序有了極大提升,乘客、旅行社、船公司三方的法律關係得到明晰,遊客的通關速度從原來的30秒縮短到目前的3秒左右。2019年起,由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試點的郵輪船票制度開始在全國郵輪港口推廣套用。一張船票,承載著王友農對打造智慧港口、示範港口的堅定信念。在他的引領下,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不斷呈現創新之舉:通關條形碼、自助辦票機、弱光子安檢儀、微米波探測儀、通道式紅外測溫儀打造“無摩擦進港”,高效的通關服務流程帶動全國郵輪港口向前發展。
遇到困難時,王友農總是習慣說:“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港口的建設牽扯口岸單位、船公司和旅客等方方面面的不同需求。任何一個項目的改造升級,背後都凝聚著大量的協調推動工作。在郵輪港的泊位岸邊,有一組巨大的貨櫃式白色設備,這不僅是目前世界最大郵輪變頻岸電系統,也是亞洲第一套郵輪岸電系統。 這套系統的誕生,源於王友農一個綠色的心愿。
2015年,他在一次專家研討會上得到啟發:“使用岸電可使船舶每次靠港減少高達95%的污染物排放量”。這個論斷讓王友農非常興奮:如果岸電項目落地,將使港口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航運”成為可能。然而,當時世界上沒有這么大的變頻變壓岸基供電系統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王友農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不斷地進行岸基供電項目的調研、學習,借鑑相關的成功經驗,編寫了項目工可報告,並制定了岸基供電項目建設方案。方案完成後,在具體實施中又不斷碰到難題:項目立項的審批、岸基供電用戶變電站的選址及土地的來源、電網的接入……王友農親自組織召開協調會,請市交通委、寶山區委、區政府、國網電力上海市電力公司的領導共同協調各項工作。在王友農堅持不懈努力下,2016年7月13日,世界最大郵輪變頻岸電系統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試運行成功。這一岸電系統一年可替代電量366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3.6萬噸,為其他郵輪港成功建設岸基供電項目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推動郵輪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王友農始終巨觀著眼,細微入手,把自己的創造力和激情都傾注其中。他牽頭創立首箇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和首箇中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創設國內首批郵輪港進境免稅店;他參與制定交通運輸部等國家十部委出台的《關於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的《關於促進本市郵輪經濟深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商務委出台的《關於支持寶山郵輪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為推動中國郵輪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友農農常說,“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無論走到哪裡,他總是想著如何將郵輪港建設得更具綠色、智慧、快樂、共贏、示範性。
他出國看到安檢儀上的置物籃架美觀實用,立刻囑咐相關部門研究借鑑;他發現船員通道口的三級台階,讓一些拿著行李的船員上下不太方便,立即通知工程部建設斜坡,方便船員出入;他看到郵輪港的行李籠功能簡單,能放的行李有限,馬上和現場的操作人員溝通交流,找設計公司設計出了三層式的行李籠,成為全國郵輪港首創。“王董總是有很多創新的奇思妙想,”這是公司全體員工對王友農共同的印象。
2018年的一個炎熱夏日,王友農和往常一樣在碼頭巡查。這天碼頭的裝卸工作量很大,王友農看見設備操作員們揮汗如雨的開著叉車來來往往地交叉行駛著,他感到既不安全也不環保。他馬上召集相關領導開會,在會上他提出能不能設計一款固定行李裝卸車,既能減輕員工的操作強度,又能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他牽頭公司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共同研製起了“郵輪岸邊裝卸作業車”。經過反覆修改、實驗、論證,2019年5月“郵輪岸邊裝卸作業車”正式投入實際裝卸作業,經對比測試,該設備將行李裝卸效率提高了67%,同時解決了原裝卸設備的尾氣排放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為推進綠色港口建設做出貢獻,還大大降低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安全性,受到碼頭作業人員以及船公司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
風正勁,帆高懸,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建設趕上了中國郵輪產業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寶山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持續加大對郵輪產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在區委書記汪泓的親力親為下,亞洲郵輪港口協會、亞太郵輪港口服務標準聯盟、亞太郵輪經濟50人高峰論壇,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等全球頂尖郵輪發展智庫、平台紛紛至沓來,寶山在全球郵輪領域發出了響亮的“中國聲音”。寶山郵輪產業的快速崛起,也為國際郵輪經濟合作共贏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奠定了中國在全球郵輪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
按照區委、區政府對郵輪產業發展的整體構想,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寶山明確了“邁向更富魅力的國際郵輪之城、打造千億規模郵輪鏈”的戰略布局,提出了“一港一園一帶一城”的郵輪產業發展格局。作為郵輪港公司的掌門人,王友農從無一絲懈怠。他始終把郵輪港的發展立足於寶山郵輪全產業鏈的發展來思考。回望王友農在郵輪產業上探索的腳步,人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激情的探索者和引領者。2019年,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連續第四年在寶山舉辦。每次都是擔任大會總協調組長的王友農此時又格外忙碌起來,在汪泓書記的帶領下,他全身心投入到大會各項籌備工作中去。與以往相比,2019年大會的能級、嘉賓的層級大大提升,會議項目要求高、任務緊、變化大。“會議期間,他就像一個不停運轉著的陀螺。”公司員工陳昊哲回憶道:“我們下午8點左右接到任務,要為一位重要嘉賓修改發言稿。第二天一早就是大會開幕式,王董帶著我們逐字逐句斟酌、修訂。改到凌晨4點,他看我們很疲倦了就對我們說你們先去休息吧。” 早上六點,陳昊哲發現王友農依然坐在桌子前靜靜地審核稿子。當時王友農對小陳說了句讓他至今難忘的話:“郵輪大會是面向全世界郵輪產業的大會,是寶山的一張名片,我們必須一炮打響,不能有任何的失誤。”
著眼大局,謀劃長遠,真抓實幹,入手細微。這就是王友農極富個人特色的工作作風。從來到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那天起,“依港而興”的夢想就深植在他的心裡。他清楚地意識到:“郵輪”在寶山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舉足輕重,和寶山轉型的成效休戚相關。公司的發展建設,必須始終圍繞服務於全區郵輪產業的戰略布局。
他大力促進郵輪業界合作,使寶山成為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和上海國際郵輪旅遊服務中心,成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研究平台和服務平台。在創新驅動的發展中,寶山依港而興,成為最具探索精神的中國郵輪創新中心,引領推進中國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自開港以來,三年登頂亞洲第一、五年問鼎全球前四,遊客接待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開創國際郵輪經濟中國時代,創造了世界郵輪經濟發展史的上海傳奇,是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打造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寶山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勇立潮頭創大業,開拓進取樂奉獻”。作為寶山郵輪經濟的建設者、參與者和親歷者,王友農見證了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這一“傳奇”的誕生、成長和壯大,為上海寶山創造世界郵輪史奇蹟作出了突出貢獻。
同事家人心目中:他是好男人
對客服部基層員工馬傑宇來說,關於董事長王友農的印象是一盤“西施豆腐羹”的味道。2019年春節前夕,客服部組織迎春活動“家的味道”,“新上海人”馬傑宇燒了一盤拿手的家鄉菜“西施豆腐羹”請大家品嘗。那天王友農在外開完會匆匆趕回活動現場,“他非常謙遜地跟我們一一打招呼,說不好意思遲到了,嘗到我那道菜的時候,我知道已經放涼了,味道肯定不怎么樣,但他仍然讚不絕口,說特別鮮美,還問我用了哪些配料”。這讓馬傑宇覺得,自己所在的這個集體,和這盤“西施豆腐羹”一樣,一下子有了“家”的味道。
“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話”,吳淞口國旅的丁偉說:“我會選擇現在流行的網路用語‘暖男’”。2019年10月,寶山區成功舉辦第四屆亞太郵輪大會。和往年一樣,王友農擔任大會的總協調組長,吳淞口國旅則配合總公司負責大會的後勤保障及會議現場的組織協調工作。就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丁偉突然接到王友農的來電,讓他預定一個生日蛋糕,並重點強調要先匯總寶山幾家甜品店的蛋糕式樣給他。當時丁偉的內心還有點小情緒,“不就是買個蛋糕,至於這樣費心嗎?”
第二天,丁偉將自己匯總的幾十款蛋糕樣式遞交給了王友農,“十月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戶斜射在王董的臉上,他依靠在沙發中間,眼睛下方有著明顯的黑圈,帶著幾許疲憊和憔悴。他脫下框架眼鏡,因為近視加遠視,只得將手機靠近臉,微眯著眼睛看著螢幕,用手指認真地滑動著,不停地前後翻頁,並時不時地停下動作思考,隨後指著照片興奮地對我說:確認了!就這款!”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丁偉仍然歷歷在目。他記得自己看了一眼手機螢幕,“原來是一款大鬍子式樣的蛋糕,就是卡通片中大力水手的樣子”。他輕聲附和了一下,心裡卻暗暗覺得領導的品味有點“謎”。當天的歡迎晚宴上,當這款“大鬍子”蛋糕出現在餐桌上時,蓄著大鬍子的嘉賓,英富曼海事集團的總裁安德魯先生從驚訝到激動,並熱烈地與王友農握手、擁抱,還像個孩子似地和“大鬍子蛋糕”合影留念,丁偉這才恍然大悟。
2017年國慶前夕,當了十幾年“郵輪人”的徐紅,頭一回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和家人一起登上輪船。當時她選擇的行程是9月27日出發,10月1日回港的“盛世公主號”。儘管10月1日這天還是徐紅的生日,但她卻特意選擇了這樣的安排,“因為那天兩船同靠,總歸不太放心,下船後就能直接加入工作”。和任何一個節假日一樣,王友農也一定是在現場。那天中午,王友農叫上徐紅,說一起去附近一個農家樂吃頓便飯。徐紅心裡覺得奇怪:平時這么節約一個人,從來都是吃食堂,今天怎么會下館子?到了飯店,徐紅髮現自己的幾個同事也在,心想可能是有什麼工作事宜要談。直到半程,服務員捧著蛋糕上來,同事們唱起生日歌,她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一切都是董事長事先安排好的,想給她一個驚喜。徐紅有些意外,也很感動,沒想到董事長這么忙,還記得自己的生日。也是在那一次,徐紅才聽說,有一年的十月一號,單位食堂早上吃麵,也是王友農特意囑咐了食堂。
“我和別的同事不太一樣,我是他的第一個學生”。當得知王友農因為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病倒在工作崗位上時,黨群工作部的風控主管李陽沒有想到自己的第一反應是“顫抖”。當時也沒顧上請假,李陽拉上一個同事,倆人匆匆趕往醫院,“之前都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對他的感情這么深,這么多年我一個人在上海,但是只要有他在,就覺得無形中,在你困難的時候會有人給你托把手,會有棵大樹為你遮風擋雨,這是連我父親都沒有做到的事。”
2013年的秋天,李陽考入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研究生,隻身來滬求學。導師見面會那天,唯獨她被分配到了一個校外導師,當時還覺得特別“喪”,校外導師哪來的時間輔導自己的課業?也就是在那一天,李陽第一次見到了王友農,“稍微有點胖,講話挺和藹的,完全沒有官腔。”那個時候,李陽不會知道,這個“胖胖的”導師,會在她今後的人生中扮演何等重要的如師亦如父的角色。2016年,在王友農的悉心指導下,李陽順利通過論文答辯,論文的主題是“郵輪岸電”,這在當時是一個還未正式實施的項目,大量的資料都是王友農多方蒐集之後提供給她的。之後通過校招,李陽以管培生的身份進入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上班第一天,李陽清楚地記得老師對她及一起前來報導的幾個管培生說:“你們還年輕,不要以為進了國企就萬事大吉,不要放棄學習,沒事多考考證書,實在不知道考什麼,就學英語吧”。正是這一番話,“刺痛”了李陽。初入職場的她,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任何規劃,甚至的的確確還抱著一種“進入國企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心態。也正是在王友農的建議下,入職四年來,李陽不僅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色,還利用業餘時間考取了不少證書。“他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對我來說,他是指路人,是迷茫時候的一座燈塔。”
而在生活上,和每一個愛操心的“老父親”一樣,王友農和李陽最常聊起的話題就是她的“人生大事”,總是開玩笑地對她說:“你年紀也不小了,再下去可就嫁不出去咯”。王友農昏迷後,李陽連著一個星期幾乎天天都夢見他,夢裡,她穿越回了老師倒下的前一天,硬是拉著他上醫院看病,但每每都哭著醒來。她特別後悔,自己怎么沒有早點告訴老師,其實已經有了一個交往了幾個月的男友,正打算來年結婚,“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老師有一天能醒過來,想親口告訴他,明年春天,一定要打扮得精精神神地來當我的證婚人。以前他是我的大樹,以後,我做他的大樹,我來保護他。”
幾乎將所有的時間、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和家人相處的時光不可避免地就會被壓縮。女兒王伯源說自己對父親的記憶是“碎片化”的,因為“他不是經常在家的人”。小時候王伯源喝牛奶會吐,長大後,去異地求學,獨自在國外生活,一些飲食習慣早已發生改變,但父親對她的印象卻依然停留在當初那個“喝牛奶會吐”的小女孩時期,再後來每當看到女兒喝牛奶,都會滿臉疑惑地問:你不是喝牛奶會不舒服么?而王伯源能回憶得起來的為數不多父女間的獨處時光,大多是在車裡渡過的。“上中學那陣我每天六點半就要出門,他一早送我去學校,然後直接去單位上班,就是在路上,我跟他才有機會聊一些自己的近況,但他經常會走神,要喊一聲或拍一下,我知道他腦子裡其實在想工作上的事”。儘管如此,王伯源卻十分理解父親的工作,而理解,是因為懂得:“我從來不覺得父親對我關心太少,反而他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一旦要去做一件事,就會全身心地投入”,父女倆的心是相通的。
王友農的愛人李國苹提到了一件不為人知的舊事。時間要倒回到1988年高考那一天,王友農正緊張地站在考場外準備參加數學考試,這也是他最擅長的一門學科。誰料有個同學突然發現准考證忘帶了,王友農二話沒說跨上自己的腳踏車就飛奔去幫同學拿準考證,結果那場考試他遲到了。因為來不及做,放棄了整整60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和自己最心儀的上海復旦大學失之交臂。踏上工作崗位後,他資助過貧困學生,也三五不時地會去看望獨居老人,李國苹眼裡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如今兩人依然住在一棟沒有電梯的老式公房裡,在房價低的時候,他們也曾想過要換房子,不一定是電梯房,底樓也可以,“但他實在沒有時間去看房”,這一拖就到了現在
因為丈夫的常年晚歸,在家裡為他“留一盞燈”是李國苹多年來養成的習慣,現在,這盞燈每天都亮著,“就希望有一天能等到他回家”。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8日,被追授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2020年12月2日,獲得“2020年上海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21年5月,入選上海市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
2021年7月,入選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名單。
2021年8月,入選2021感動上海年度人物候選人對象。
2021年11月5日,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從1月22日至29日,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共靠泊8艘國際大型郵輪,出入境旅客達30595人。作為亞洲最繁忙的郵輪母港,截至目前沒有發現任何與港口有關的感染病例。這意味著,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做到了零輸出、零輸入、零感染。這8個晝夜,王友農沒有回過家,幾乎是24小時連軸轉地帶領全體員工打贏了抗擊新冠的第一仗!
“船都停了,他怎么還那么忙,沒空來看我呢?”王友農的母親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這樣說到。
1月29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暫時封港。但王友農並沒有停下來。與他一起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寶山海關關長周國梁說,封港後,王友農針對國外郵輪在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開展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並擬出了很多建議。即便他明白,要說服國外郵輪公司採納這些建議並不容易,但他依然願意主動跨前,投入大量精力去做,並準備以全力推進。
2月21日,國務院發布《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郵輪怎樣復工復產?怎樣在做好防控體系的前提下,在企業運營的重壓之下儘快讓郵輪產業復甦?王友農帶領著郵輪港團隊投入了新一輪的課題研究,為疫情結束後快速提振郵輪市場做好充足準備。 春節後,王友農接到中國文旅產業振興線上大會的邀請,邀約他在“山河無恙 感恩有你”大型公益活動中做直播交流,談一談如何“提升港口服務,提振行業信心”。王友農欣然答應,這也是他疫情期間日夜思考的問題。直播當天,王友農早早來到公司,調試檯燈、電腦,做好直播準備。直播開始後,王友農充滿信心地談道:“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郵輪旅遊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會對郵輪旅遊的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產生歷史性變革,但不會改變中國以及全球郵輪旅遊市場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中國港口和郵輪公司在疫情的應對上是及時、有效、負責的。郵輪運營的復甦取決於中國和周邊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也取決於旅客對郵輪旅遊安全性的信心。需要行業同仁一起加強對郵輪旅遊的正面宣傳,進一步加強源頭控制、對郵輪口岸的排查力度,完善郵輪上的公共衛生安全防控機制……”直播中,王友農眼神堅定、聲音洪亮。當天整場直播7萬+條討論,20萬+人次觀看。3月18日,王友農受邀做客廣東新聞台《長三角文化縱橫》欄目時表示:疫情對於處於復甦階段的中國郵輪產業打擊非常大,但是他堅信這並不會改變中國郵輪產業長期趨好的大趨勢,未來郵輪市場恢復必須未雨綢繆。
4月23日,一篇題為《我在量子漂泊了60多天,終於回歸上海啦》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當天凌晨4點40分,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號”郵輪獲準非經營性停靠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全船353名超期服役的中國船員平安回到久別的祖國。這是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後,第一艘回歸中國母港的國際郵輪。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皇家加勒比暫停了在中國母港的郵輪運營,由於各國對中國籍船員入境實施了更為嚴格的限制措施,大量中國籍船員在契約期滿後無法在境外港口離船回國,他們的回家之路異常艱難。自3月下旬起,多家外國郵輪公司聯名致函,請求為郵輪上契約到期的中國籍船員下船提供幫助。在上海市政府和寶山區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作為亞太第一大郵輪母港率先接收國際郵輪的非經營性停靠。
4月14日傍晚,王友農剛向區委區政府做了“量子號”回靠方案的匯報後,正準備回公司進一步細化方案,卻在樓梯台階上重重地栽了下來。120急救車把他送到醫院,診斷為腿部四頭肌群損傷撕裂,醫生建議靜養,不宜走動。因為住的老公房沒有電梯,當天晚上是郵輪港的幾名員工輪流把他背回了家。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們驚訝地發現董事長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來上班了,隨身還帶著一大包衣物,為了不再麻煩員工背自己上樓,他乾脆住進了值班室。直到4月23日量子號回靠,這期間,王友農沒日沒夜地忙碌著: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方案、現場踩點確定作業流程、召開各種協調會議……4月22日,量子號回靠的前一天,因疲勞過度,他在參加一個直播論壇時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了下來,這是他一周內第二次摔倒。在長航公安吳淞派出所所長於鐳看來,這大概是老朋友王友農最累最辛苦的一天,他看到王友農拖著傷腿反反覆覆地踩點、走路線。於鐳感慨道:“因為他不能出差錯,這裡是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母港,任何閃失都會對整個郵輪業產生巨大的打擊,尤其是在鑽石公主號事件後,所有的眼睛都盯著這裡。”
4月22日晚9點,距離量子號靠港還有不到8個小時,王友農接到一通緊急電話:船上有一名外籍船員宮外孕出血,需要緊急救治。原本疫情下規定外籍船員不能下船,現在不僅得下船還要展開救治。王友農迅速與海事、急救中心等各方面取得聯繫,協調完整件事後他匆匆睡了不到3個小時,凌晨4點他又站在了碼頭現場進行指揮。
4月23日清晨,353名中國船員的手機上都收到了一條來自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溫馨提示”:親愛的“量子號”船員,歡迎您回到祖國。離船後,我們專業的工作人員將會對你的行李進行消殺……這條溫馨提示是王友農特意囑咐公司準備的,這是祖國迎接他們的第一句問候,許多船員看到後不禁熱淚盈眶。當順利送走最後一批船員後,公司黨委副書記、港口運營總監徐紅長抒了一口氣,笑著對王友農說:“領導,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沒想到王友農卻說:“我還是擔心的,等14天以後這些船員隔離期滿都安全了,我的心才放得下來。”
4月26日,在完成一大攤收尾工作後,王友農和周國梁關長約定第二天見面交流量子號回靠的經驗並為之後回靠的郵輪做準備。晚上九點,他回復了辦公室關於拍攝抗疫志願者集體照的簡訊,這是留在他手機上的最後一條工作簡訊,一個小時後,他因突發腦溢血再一次重重地摔倒,昏迷不醒。
5月7日,位於寶山區指定隔離點的353名中國籍船員結束14天的隔離觀察,啟程回家。這一天,周國梁發了一條朋友圈:“多少個不眠之夜,我們一起反覆推敲回家之路,今天,船員們終於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了。今天,更加祈盼著曙光中倒下的兄弟早日醒來,並肩再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郵輪新興市場和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國,中國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為全世界抗擊疫情樹立了標桿,也讓全球郵輪界看到了重振的希望。由王友農指揮和帶領的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防疫經驗得到了國際郵輪業界的廣泛讚譽,增添了郵輪行業有效防控疫情的底氣和信心,各船公司已明確表示相關郵輪準備返回上海母港,希望在上海率先復航!
郵輪產業發展中:他是探索者
十年前,寶山抓住國際郵輪產業東移的先機,啟動建設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從那時開始,王友農的人生,便與這個向海而生的夢想緊密相連。
2011年,時任上海市寶山區濱江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的王友農,親身參與了全國首箇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的申請創建工作,為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初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5年的一天,王友農獨自走在吳淞口的江岸邊。這天他接到了組織上要求他調任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通知。離開熟悉的公務員系統,轉而擔綱一個剛起步的郵輪港公司掌門人,這樣的角色轉變,對於已經45歲的王友農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人生轉折。
來到新單位後,王友農在班子會上表態:從此將以企業管理作為他的新使命,他願意帶領大家在郵輪產業領域乾出一番新成績。用他的話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當時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的辦公樓,還只是寶楊路1號一幢不起眼的灰白色小樓,這裡是王友農郵輪事業生涯的新起點。就是在這棟小樓里,他做出了具有開創性的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第二個五年規劃。
王友農上任伊始正值郵輪旅遊市場蓬勃發展的黃金期,所謂居安思危,他並沒有因為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躋身亞洲第一大郵輪港而沾沾自喜,而是清楚地認識到港口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旅客進港最後一公里問題如何解決?船票超賣現象如何避免?旅客登船體驗如何提升?寶山郵輪產業如何闖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在下屬員工的眼裡,王友農這位新掌門人幾乎是“零過渡”完成了從政府官員到企業管理者的角色轉變,他緊扣公司發展核心問題,迅速做出反應。基於之前對郵輪港發展建設的深入思考,王友農準確指出: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頭五年尚處於粗放式發展階段。經過深入調研,他親自推動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第二個五年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快樂港口、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共贏港口、示範港口”,並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一流郵輪母港。
新征程上,王友農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演變為世界郵輪經濟發展史的上海傳奇。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候船大廳,因其獨特的造型被譽為“東方之睛”。它不僅見證了郵輪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更見證了20餘項充滿創新基因的探索在此落地生根。這些創新探索的背後,處處留下了王友農的身影……
隨著大客流的常態化和遊客體驗期望值的增加,短平快的節奏讓港口的服務面臨重大考驗。客運服務部的郭婉婷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正在為行動不便的老年遊客提供輪椅車,碰上來現場檢查的王友農。“王董當時身穿一件老頭T恤衫,胖胖的臉上架著一副眼鏡,沒有一點領導架子” ,郭婉婷回憶說,“他說這些愛心服務的做法很值得推廣,跟我提出要把我們的一些服務變成標準的可操作的指導檔案,並編纂成冊。”在王友農的理念里,作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國際郵輪母港,要致力於探索構建具有引領和示範效應的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在他的提議下,客服部打造了 “客服部服務規範手冊”和“五心服務”承諾,2018年9月11日,上海吳淞口郵輪港作為全國首個郵輪港口服務標準化試點成功驗收,成為中國郵輪產業的行業標桿。
2017年底之前,全國所有郵輪港都沒船票。遊客通過旅行社辦完手續、繳完費,只能在出行當天到碼頭與導遊會合。
沒有船票,帶來的是監管、經營、安全等諸多問題。郵輪一旦因氣候原因無法準時啟航,遊客得不到及時通知,便會大量積壓在港口,對公共安全帶來較大風險。
面對當時郵輪市場的頑疾,王友農敏銳意識到建立郵輪船票制度的重要性。在寶山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他全身心投入郵輪船票試點申請工作中。
2017年10月31日,傳來一個讓王友農喜笑顏開的好訊息:交通運輸部復函同意在上海吳淞口郵輪港開始試點郵輪船票工作。試點工作開展以後,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的公共安全秩序有了極大提升,乘客、旅行社、船公司三方的法律關係得到明晰,遊客的通關速度從原來的30秒縮短到目前的3秒左右。2019年起,由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試點的郵輪船票制度開始在全國郵輪港口推廣套用。一張船票,承載著王友農對打造智慧港口、示範港口的堅定信念。在他的引領下,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不斷呈現創新之舉:通關條形碼、自助辦票機、弱光子安檢儀、微米波探測儀、通道式紅外測溫儀打造“無摩擦進港”,高效的通關服務流程帶動全國郵輪港口向前發展。
遇到困難時,王友農總是習慣說:“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港口的建設牽扯口岸單位、船公司和旅客等方方面面的不同需求。任何一個項目的改造升級,背後都凝聚著大量的協調推動工作。在郵輪港的泊位岸邊,有一組巨大的貨櫃式白色設備,這不僅是目前世界最大郵輪變頻岸電系統,也是亞洲第一套郵輪岸電系統。 這套系統的誕生,源於王友農一個綠色的心愿。
2015年,他在一次專家研討會上得到啟發:“使用岸電可使船舶每次靠港減少高達95%的污染物排放量”。這個論斷讓王友農非常興奮:如果岸電項目落地,將使港口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航運”成為可能。然而,當時世界上沒有這么大的變頻變壓岸基供電系統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王友農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不斷地進行岸基供電項目的調研、學習,借鑑相關的成功經驗,編寫了項目工可報告,並制定了岸基供電項目建設方案。方案完成後,在具體實施中又不斷碰到難題:項目立項的審批、岸基供電用戶變電站的選址及土地的來源、電網的接入……王友農親自組織召開協調會,請市交通委、寶山區委、區政府、國網電力上海市電力公司的領導共同協調各項工作。在王友農堅持不懈努力下,2016年7月13日,世界最大郵輪變頻岸電系統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試運行成功。這一岸電系統一年可替代電量366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3.6萬噸,為其他郵輪港成功建設岸基供電項目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推動郵輪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王友農始終巨觀著眼,細微入手,把自己的創造力和激情都傾注其中。他牽頭創立首箇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和首箇中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創設國內首批郵輪港進境免稅店;他參與制定交通運輸部等國家十部委出台的《關於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的《關於促進本市郵輪經濟深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商務委出台的《關於支持寶山郵輪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為推動中國郵輪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友農農常說,“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無論走到哪裡,他總是想著如何將郵輪港建設得更具綠色、智慧、快樂、共贏、示範性。
他出國看到安檢儀上的置物籃架美觀實用,立刻囑咐相關部門研究借鑑;他發現船員通道口的三級台階,讓一些拿著行李的船員上下不太方便,立即通知工程部建設斜坡,方便船員出入;他看到郵輪港的行李籠功能簡單,能放的行李有限,馬上和現場的操作人員溝通交流,找設計公司設計出了三層式的行李籠,成為全國郵輪港首創。“王董總是有很多創新的奇思妙想,”這是公司全體員工對王友農共同的印象。
2018年的一個炎熱夏日,王友農和往常一樣在碼頭巡查。這天碼頭的裝卸工作量很大,王友農看見設備操作員們揮汗如雨的開著叉車來來往往地交叉行駛著,他感到既不安全也不環保。他馬上召集相關領導開會,在會上他提出能不能設計一款固定行李裝卸車,既能減輕員工的操作強度,又能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他牽頭公司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共同研製起了“郵輪岸邊裝卸作業車”。經過反覆修改、實驗、論證,2019年5月“郵輪岸邊裝卸作業車”正式投入實際裝卸作業,經對比測試,該設備將行李裝卸效率提高了67%,同時解決了原裝卸設備的尾氣排放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為推進綠色港口建設做出貢獻,還大大降低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安全性,受到碼頭作業人員以及船公司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
風正勁,帆高懸,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建設趕上了中國郵輪產業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寶山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持續加大對郵輪產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在區委書記汪泓的親力親為下,亞洲郵輪港口協會、亞太郵輪港口服務標準聯盟、亞太郵輪經濟50人高峰論壇,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等全球頂尖郵輪發展智庫、平台紛紛至沓來,寶山在全球郵輪領域發出了響亮的“中國聲音”。寶山郵輪產業的快速崛起,也為國際郵輪經濟合作共贏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奠定了中國在全球郵輪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
按照區委、區政府對郵輪產業發展的整體構想,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寶山明確了“邁向更富魅力的國際郵輪之城、打造千億規模郵輪鏈”的戰略布局,提出了“一港一園一帶一城”的郵輪產業發展格局。作為郵輪港公司的掌門人,王友農從無一絲懈怠。他始終把郵輪港的發展立足於寶山郵輪全產業鏈的發展來思考。回望王友農在郵輪產業上探索的腳步,人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激情的探索者和引領者。2019年,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連續第四年在寶山舉辦。每次都是擔任大會總協調組長的王友農此時又格外忙碌起來,在汪泓書記的帶領下,他全身心投入到大會各項籌備工作中去。與以往相比,2019年大會的能級、嘉賓的層級大大提升,會議項目要求高、任務緊、變化大。“會議期間,他就像一個不停運轉著的陀螺。”公司員工陳昊哲回憶道:“我們下午8點左右接到任務,要為一位重要嘉賓修改發言稿。第二天一早就是大會開幕式,王董帶著我們逐字逐句斟酌、修訂。改到凌晨4點,他看我們很疲倦了就對我們說你們先去休息吧。” 早上六點,陳昊哲發現王友農依然坐在桌子前靜靜地審核稿子。當時王友農對小陳說了句讓他至今難忘的話:“郵輪大會是面向全世界郵輪產業的大會,是寶山的一張名片,我們必須一炮打響,不能有任何的失誤。”
著眼大局,謀劃長遠,真抓實幹,入手細微。這就是王友農極富個人特色的工作作風。從來到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那天起,“依港而興”的夢想就深植在他的心裡。他清楚地意識到:“郵輪”在寶山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舉足輕重,和寶山轉型的成效休戚相關。公司的發展建設,必須始終圍繞服務於全區郵輪產業的戰略布局。
他大力促進郵輪業界合作,使寶山成為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和上海國際郵輪旅遊服務中心,成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研究平台和服務平台。在創新驅動的發展中,寶山依港而興,成為最具探索精神的中國郵輪創新中心,引領推進中國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自開港以來,三年登頂亞洲第一、五年問鼎全球前四,遊客接待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開創國際郵輪經濟中國時代,創造了世界郵輪經濟發展史的上海傳奇,是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打造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寶山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勇立潮頭創大業,開拓進取樂奉獻”。作為寶山郵輪經濟的建設者、參與者和親歷者,王友農見證了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這一“傳奇”的誕生、成長和壯大,為上海寶山創造世界郵輪史奇蹟作出了突出貢獻。
同事家人心目中:他是好男人
對客服部基層員工馬傑宇來說,關於董事長王友農的印象是一盤“西施豆腐羹”的味道。2019年春節前夕,客服部組織迎春活動“家的味道”,“新上海人”馬傑宇燒了一盤拿手的家鄉菜“西施豆腐羹”請大家品嘗。那天王友農在外開完會匆匆趕回活動現場,“他非常謙遜地跟我們一一打招呼,說不好意思遲到了,嘗到我那道菜的時候,我知道已經放涼了,味道肯定不怎么樣,但他仍然讚不絕口,說特別鮮美,還問我用了哪些配料”。這讓馬傑宇覺得,自己所在的這個集體,和這盤“西施豆腐羹”一樣,一下子有了“家”的味道。
“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話”,吳淞口國旅的丁偉說:“我會選擇現在流行的網路用語‘暖男’”。2019年10月,寶山區成功舉辦第四屆亞太郵輪大會。和往年一樣,王友農擔任大會的總協調組長,吳淞口國旅則配合總公司負責大會的後勤保障及會議現場的組織協調工作。就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丁偉突然接到王友農的來電,讓他預定一個生日蛋糕,並重點強調要先匯總寶山幾家甜品店的蛋糕式樣給他。當時丁偉的內心還有點小情緒,“不就是買個蛋糕,至於這樣費心嗎?”
第二天,丁偉將自己匯總的幾十款蛋糕樣式遞交給了王友農,“十月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戶斜射在王董的臉上,他依靠在沙發中間,眼睛下方有著明顯的黑圈,帶著幾許疲憊和憔悴。他脫下框架眼鏡,因為近視加遠視,只得將手機靠近臉,微眯著眼睛看著螢幕,用手指認真地滑動著,不停地前後翻頁,並時不時地停下動作思考,隨後指著照片興奮地對我說:確認了!就這款!”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丁偉仍然歷歷在目。他記得自己看了一眼手機螢幕,“原來是一款大鬍子式樣的蛋糕,就是卡通片中大力水手的樣子”。他輕聲附和了一下,心裡卻暗暗覺得領導的品味有點“謎”。當天的歡迎晚宴上,當這款“大鬍子”蛋糕出現在餐桌上時,蓄著大鬍子的嘉賓,英富曼海事集團的總裁安德魯先生從驚訝到激動,並熱烈地與王友農握手、擁抱,還像個孩子似地和“大鬍子蛋糕”合影留念,丁偉這才恍然大悟。
2017年國慶前夕,當了十幾年“郵輪人”的徐紅,頭一回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和家人一起登上輪船。當時她選擇的行程是9月27日出發,10月1日回港的“盛世公主號”。儘管10月1日這天還是徐紅的生日,但她卻特意選擇了這樣的安排,“因為那天兩船同靠,總歸不太放心,下船後就能直接加入工作”。和任何一個節假日一樣,王友農也一定是在現場。那天中午,王友農叫上徐紅,說一起去附近一個農家樂吃頓便飯。徐紅心裡覺得奇怪:平時這么節約一個人,從來都是吃食堂,今天怎么會下館子?到了飯店,徐紅髮現自己的幾個同事也在,心想可能是有什麼工作事宜要談。直到半程,服務員捧著蛋糕上來,同事們唱起生日歌,她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一切都是董事長事先安排好的,想給她一個驚喜。徐紅有些意外,也很感動,沒想到董事長這么忙,還記得自己的生日。也是在那一次,徐紅才聽說,有一年的十月一號,單位食堂早上吃麵,也是王友農特意囑咐了食堂。
“我和別的同事不太一樣,我是他的第一個學生”。當得知王友農因為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病倒在工作崗位上時,黨群工作部的風控主管李陽沒有想到自己的第一反應是“顫抖”。當時也沒顧上請假,李陽拉上一個同事,倆人匆匆趕往醫院,“之前都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對他的感情這么深,這么多年我一個人在上海,但是只要有他在,就覺得無形中,在你困難的時候會有人給你托把手,會有棵大樹為你遮風擋雨,這是連我父親都沒有做到的事。”
2013年的秋天,李陽考入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研究生,隻身來滬求學。導師見面會那天,唯獨她被分配到了一個校外導師,當時還覺得特別“喪”,校外導師哪來的時間輔導自己的課業?也就是在那一天,李陽第一次見到了王友農,“稍微有點胖,講話挺和藹的,完全沒有官腔。”那個時候,李陽不會知道,這個“胖胖的”導師,會在她今後的人生中扮演何等重要的如師亦如父的角色。2016年,在王友農的悉心指導下,李陽順利通過論文答辯,論文的主題是“郵輪岸電”,這在當時是一個還未正式實施的項目,大量的資料都是王友農多方蒐集之後提供給她的。之後通過校招,李陽以管培生的身份進入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上班第一天,李陽清楚地記得老師對她及一起前來報導的幾個管培生說:“你們還年輕,不要以為進了國企就萬事大吉,不要放棄學習,沒事多考考證書,實在不知道考什麼,就學英語吧”。正是這一番話,“刺痛”了李陽。初入職場的她,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任何規劃,甚至的的確確還抱著一種“進入國企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心態。也正是在王友農的建議下,入職四年來,李陽不僅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色,還利用業餘時間考取了不少證書。“他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對我來說,他是指路人,是迷茫時候的一座燈塔。”
而在生活上,和每一個愛操心的“老父親”一樣,王友農和李陽最常聊起的話題就是她的“人生大事”,總是開玩笑地對她說:“你年紀也不小了,再下去可就嫁不出去咯”。王友農昏迷後,李陽連著一個星期幾乎天天都夢見他,夢裡,她穿越回了老師倒下的前一天,硬是拉著他上醫院看病,但每每都哭著醒來。她特別後悔,自己怎么沒有早點告訴老師,其實已經有了一個交往了幾個月的男友,正打算來年結婚,“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老師有一天能醒過來,想親口告訴他,明年春天,一定要打扮得精精神神地來當我的證婚人。以前他是我的大樹,以後,我做他的大樹,我來保護他。”
幾乎將所有的時間、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和家人相處的時光不可避免地就會被壓縮。女兒王伯源說自己對父親的記憶是“碎片化”的,因為“他不是經常在家的人”。小時候王伯源喝牛奶會吐,長大後,去異地求學,獨自在國外生活,一些飲食習慣早已發生改變,但父親對她的印象卻依然停留在當初那個“喝牛奶會吐”的小女孩時期,再後來每當看到女兒喝牛奶,都會滿臉疑惑地問:你不是喝牛奶會不舒服么?而王伯源能回憶得起來的為數不多父女間的獨處時光,大多是在車裡渡過的。“上中學那陣我每天六點半就要出門,他一早送我去學校,然後直接去單位上班,就是在路上,我跟他才有機會聊一些自己的近況,但他經常會走神,要喊一聲或拍一下,我知道他腦子裡其實在想工作上的事”。儘管如此,王伯源卻十分理解父親的工作,而理解,是因為懂得:“我從來不覺得父親對我關心太少,反而他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一旦要去做一件事,就會全身心地投入”,父女倆的心是相通的。
王友農的愛人李國苹提到了一件不為人知的舊事。時間要倒回到1988年高考那一天,王友農正緊張地站在考場外準備參加數學考試,這也是他最擅長的一門學科。誰料有個同學突然發現准考證忘帶了,王友農二話沒說跨上自己的腳踏車就飛奔去幫同學拿準考證,結果那場考試他遲到了。因為來不及做,放棄了整整60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和自己最心儀的上海復旦大學失之交臂。踏上工作崗位後,他資助過貧困學生,也三五不時地會去看望獨居老人,李國苹眼裡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如今兩人依然住在一棟沒有電梯的老式公房裡,在房價低的時候,他們也曾想過要換房子,不一定是電梯房,底樓也可以,“但他實在沒有時間去看房”,這一拖就到了現在
因為丈夫的常年晚歸,在家裡為他“留一盞燈”是李國苹多年來養成的習慣,現在,這盞燈每天都亮著,“就希望有一天能等到他回家”。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8日,被追授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2020年12月2日,獲得“2020年上海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21年5月,入選上海市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
2021年7月,入選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名單。
2021年8月,入選2021感動上海年度人物候選人對象。
2021年11月5日,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