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上海理工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勇,男,漢族,出生於1964年11月,山東青島人,建築學和結構工程雙碩士學位,教授。中國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九三學社社員、中國建築學會會員、南開大學環境規劃與評價特聘教授、山東省建築學會結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園林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資深總建築師、教授級高級建築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勇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4年11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兩項成果填補中國建築史研究空白,兩項科研成果鑑定國際先進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結構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獲碩士學位。
1993年就讀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獲建設部建築設計資格證書。
1999年就讀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85年起任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建築師。
1989年起先後任教於中國石油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建築規劃設計院,主持建築學新專業建設,歷任講師、副教授、建築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兼建築規劃設計院總建築師。
2003年起先後任教於上海理工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歷任課程主講副教授、環境藝術課程建設負責人、藝術學碩士點建設負責人、教授。

研究方向

1.環境藝術設計及其信息傳播。
2.建築藝術及其理論。
3.建築歷史及其理論。
4.環境景觀規劃設計。

主要貢獻

主要科研工作與成果:
具有人文與理工、藝術與科學的寬廣知識背景,以傳播學、環境美學、環境心理學、符號學、類型學、現象學等理論為指導,立足“城市空間藝術、建築藝術、景觀園林藝術”的大視覺環境形態,研究環境美的規律、界定及本質。將城市空間環境作為一種傳播媒介,用傳播學和資訊理論理論,分析建築與城市環境所承載的生活方式、審美方式、文化特徵等信息內容。通過指示性、圖形性和象徵性三種環境符號所具有的套用功能、結構功能、意義功能,藉助其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的雙重屬性及“能指”與“所指”兩方面的功能,研究城市空間藝術的具體形象和象徵意義;立足整體概念,研究環境藝術以特定載體形式面向非特定社會群體或特定市民的信息傳播機制,以及產生場所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內在因素及其獨特的形式語言傳播規律。
研究領域涉及視覺藝術設計與傳播、建築藝術設計理論、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理論、城市規劃等方面。近年來在人文與生態視野下的建築歷史文化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有兩項成果填補中國建築史研究空白,兩項科研成果鑑定國際先進。先後主持完成各類科研項目近百項,多項設計作品榮獲省部級、地市級優秀設計金獎,多項成果獲教學優秀獎,多次榮獲教學先進個人稱號,在權威刊物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設計作品、設計研究論文40餘篇,作品被收入《建築學報》50周年作品精選,出版專著、譯著5部。
主要項目及論文: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062512028):“歷史保護建築的適用性研究”,國際先進,負責人。
天津市科委科技支撐子項目:“港口生態環境景觀建設模式研究”,國際先進,項目主持人。
作品“中國石油大學第四教學樓”,被收入《建築學報》50周年典藏。
“歷史保護建築物的適用性評價研究”,《建築學報》。
“大學校園景觀及其場所精神”,《建築與文化》。
“歷史保護建築及其結構體系的適用性評價研究”,全國U+L新思維論文集。
“滬江大學校園空間形態及歷史建築解析”,《建築學報》,2008.7。
“永恆的魅力”,《建築學報》,2007.8。
“營造交往空間”,《建築學報》,2006.10。
Forcible Wedging of Mighty Culture,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itectural Interchanges,Beijing, 2008.10。
“大學校園整合環境與內向設計的嘗試”,《建築學報》,2002.10。
“與環境共生”,《建築學報》,2000.10。
“從維吉尼亞到上海”,第二屆環境藝術國際會議論文集。
“優秀歷史建築校園空間的文化解讀”,《工業建築》,08No.38。
“廣義環境理念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思考”,《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教會大學校園空間:一種大學教育理念的體現”,《中國的前沿: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人民出版社。
“從工業化的現代建築到當代建築的工業化”,《工業建築》。
“小城市裡的傳統建築與文化”,《城市開發》。
“建築的地方化趨勢與中國建築”,《建築》。
“邁向和諧:生態城市的管理策略”,《發展、效率、公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創建和諧城市:城市生態文化建設研究”,《中國的使命:文明建設與大國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玉龍灣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第五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展。
“上好佳創意產業園環境設計”,第五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展。
《雋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0。
《生態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5。
《環境影響評價導論》,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9。
《戰略環境評價》,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8。
“龍泉市青瓷文化創意基地”,項目總負責。
“徐州高鐵站前廣場設計”,項目負責人。
“徐州高鐵珠山宕口南坡景觀規劃及會所建築設計”,設計主持人。
“寧波白仙山森林養生度假區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蒼南工業園區蕭塘河濱水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安徽金山湖景區概念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上海奉賢中心文化廣場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上海新場文化活動中心方案設計”,設計主持人。
“中國航天研究中心上海佘山基地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江蘇吳江新世紀公園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上海世博會配套項目景舒苑居住區景觀設計”,設計主持人。
“南京軍區上海特運辦景觀改造”,設計主持人。
“河南三門峽澗南公園綠化景觀改建”,設計主持人。
“廈門環東海岸線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總負責。
“西安環城林帶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總負責。
“函谷關風景名勝區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總負責。
“桐鄉振東新區別墅區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上海外高橋C地塊規劃設計”,項目總負責。
“龍泉何園規劃設計”,設計主持人。
“太倉太和天境別墅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總負責。
“新型超輕量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在岩土工程中套用前景的展望”,全國21世紀岩土力學討論會六篇特邀專題論文之一,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聚苯乙烯泡沫用作填土材料的實驗研究”,全國地基處理學術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
“聚苯乙烯(EPS)用於軟基換土墊層技術研究”,華東地區岩土力學論文集,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用全塑性分析求雙向板的極限荷載”,《中國石油大學學報》。
《石油大學抗震防災規劃》,中國石油大學出版。

獲獎記錄

主要獲獎項目及論文(著):
作品“龍泉市青瓷文化創意基地”獲全國人居經典建築規劃設計金獎。
作品“龍泉市青瓷文化創意基地”獲全國人居經典建築環境設計金獎。
作品“中國石油大學綜合實驗樓設計”,獲省部級優秀設計二等獎。
作品“石油大學綜合實驗樓設計”,獲地市級優秀設計一等獎。
作品“河口採油廠科技樓”,獲地市級優秀設計二等獎。
“廣義環境理念下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定位”,獲上海市教委第二屆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
“建立適應市場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獲中國石油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