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澄(1896~1949),字子明,天長縣銅城鎮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生於一小商之家。其一生專心治學,潔身自好。平時篤信基督教,待人和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兆澄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天長縣銅城鎮
- 出生日期:1896年
- 逝世日期:1949年
- 信仰:基督教
- 代表作品:《皮蛋之研究》、《落葵之研究》等論文
- 字號:字子明
- 所在朝代:清朝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生於一小商之家。自幼勤奮好讀,於上海南洋中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於民國12 年(1923年)被選送日本公費留學,攻讀於東京帝國大學農機系。在校期間,以現代科學分析方法,對中國皮蛋進行研究,有《皮蛋之研究》、《落葵之研究》等論文。民國14 年東京大地震中,衣服、書籍、器具全部被毀,並被日本青年打傷,一度回鄉休養,曾於縣城城隍廟向民眾講析地震情況,宣傳科譜知識。
人物生平
民國15 年,王兆澄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於民國22 年至民國25 年在中央大學任教授。民國29 年至民國32 年在復旦大學任教,民國34年至37年在浙江大學任教。此外,還曾任教於南通學院、湖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曾協助上海民族資本家吳蘊初興辦味素廠,為揚州某藥店配製“消治龍”藥膏,經上海某製藥廠生產銷售。又運用生物化學知識在湖北棗陽縣鹿頭鎮公社實用農校培植過果木。在上海研製數種維生素,還曾運用化學方法製作調味醬油。抗戰期間,曾資助過抗日團體,並曾在湖南桃源縣為抗日軍隊研製壓縮餅乾。
民國37年8 月,王兆澄受國立師範學院代院長謝扶雅之聘,由浙江大學轉國立師範學院(時設於湖南衡山之麓的南嶽鎮)任博物系主任、教授。當時,國民黨統治已搖搖欲墜,國立師範學院的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組織各種進步學社,開展革命活動。民國38 年5 月,國民政府眼見湖南解放在即,企圖將國立師範學院遷至廣州,中共黨組織領導學生開展了“反遷院”鬥爭,原任院長被嚇跑。由於地下黨的支持和進步師生的擁戴,王兆澄被推為代理院長。為了進一步開展護校、護產鬥爭,中共地下黨組織師生民眾成立了應變委員會,王兆澄被推為主任。應變委員會始終在黨組織的掌握之下,其主要部門的負責均為共產黨員。
民國38 年8 月,長沙和平解放,國民政府為了強迫國立師範學院南遷,斷絕該院經費,強行疏散學生。黨組織通過應變委員會召開全院師生員工大會,派學生代表數十人赴衡陽向民國省政府及中央銀行請願,據理力爭,要求撥款維持師生員工的生活。湖南省政府託辭應由國師負責人及財會人員出面方可撥給經費。王兆澄毅然率領該院出納組主任張震中、會計估理員周凱等4 人赴衡陽領取經費1.3 萬元(銀元)。此時,國民黨白崇禧軍隊潰退衡岳一帶,兵荒馬亂。王兆澄為保證運款安全,同意張震中通過在衡陽國民黨空軍的熟人,請其運輸兵團派車運款,並於啟程之前設晚宴招待運款官兵。8 月10日,王兆澄等運款回南嶽,行至九澗橋附近,埋伏此地的一群持槍匪徒突然竄出,強令停車,將王兆澄等5 人趕下汽車,綁縛於樹,車上銀元被悉數擄去,然後將王兆澄等5 人全部槍殺。匪徒持槍欲射時,王兆澄大呼:“我是院長,要殺殺我,不要殺別人!”匪徒離去時,會計周凱尚未氣絕,臨終對趕來現場的國師同事說:“兇手就是在衡陽國軍中的熟人”。可見這是國民黨軍隊針對國師師生反遷院鬥爭製造的一起血案。
王兆澄一生專心治學,潔身自好。平時篤信基督教,待人和善。國立師範學院師生及所在地民眾將王兆澄等5 人厚葬於南嶽衡山之白龍潭,並為之立碑,長沙名士駱鴻凱撰《五人基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