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墓

王充墓

王充墓位於上虞市章鎮林岙村烏石上。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充墓
  • 外文名稱:上虞市章鎮林岙村烏石上
  • 記載:《上虞縣誌》
  • 類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墓主:王充
規模,墓主,

規模

《上虞縣誌》載:“王充墓在縣西南十四都烏石山上。清嘉慶十二年邑人林鑒修治,鹹豐五年林臣、謝簡廷重修立石”1965年擴建茶聲時將墓平毀,僅存鹹豐五年所立石碑一塊,上刻“漢王仲任先生充之墓”。1981年省人民政府款在原址修復。墓呈圓形,用烏石砌成,頂部封土植草,通高2米,直徑5米,墓前立清鹹豐五年墓碑。墓台寬10米,深11米,也用烏石築成,墓台前立《王充簡介》的說明碑。墓地造型簡潔樸素、莊重肅穆,四周為蔥鬱的茶樹所環抱。
光緒《上虞縣誌校續》:“漢郡功曹王充墓,在縣西南十四都烏石山。國朝嘉慶十二年邑人林鑒修治。鹹豐五年林鼎臣、謝簡廷重修立石。”?1981年,於原址重建。墓南向,圓形,條石砌築,高1.20米、周16.10米,上覆封土。墓前碑高1.75米、寬0.63米,行書陰刻“漢王仲任先生充之墓 清鹹豐伍 年歲在乙卯桂月吉旦”。墓台長11米、寬10米,墓道長15.50米、寬3.10米,均烏石砌築。兩旁植柏。

墓主

王充(公元27--約97),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東漢哲學家。少孤,以孝聞名鄉里。後到洛陽太學求學,師事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洲洛陽書肆,一見則能誦記,遂博通百家之言。後歸鄉里,教授生徒。曾任郡功曹、揚州治中等職。旋罷職家居,從事著述。會稽太守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漢章帝特詔公車征,因病未就職。他的祖先從魏郡元城遷徙到會稽。王充年少時就成了孤兒,鄉里人都稱讚他孝順。後來到京城,到太學(中央最高學府)里學習,拜扶風(地名)人班彪為師。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以“氣”為核心範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王充思想雖屬於道家卻與先秦的老莊思想有嚴格的區別,雖是漢代道家思想的主張者但卻與漢初王朝所標榜的“黃老之學”以及西漢末葉民間流行的道教均不同。王充歷時三十年,著《論衡》八十五篇(今缺《招致》一篇)。永元中,病卒於家。王充的哲學成就在我國古代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