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舒,山東省聊城市生態環境局臨清市分局工作人員。
2020年6月28日,被評選為山東省“最美普查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仲舒
- 主要成就:被評選為山東省“最美普查人”
王仲舒,山東省聊城市生態環境局臨清市分局工作人員。
2020年6月28日,被評選為山東省“最美普查人”。
王仲舒(762年-823年),字弘中。太原(今屬山西)人。中國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王仲舒少時孤貧,客江南,與梁肅、裴樞等人交善。貞元十年(794年),因其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右拾遺,後遷右補闕,進禮部、考功、吏部...
王仲舒 王仲舒,山東省聊城市生態環境局臨清市分局工作人員。2020年6月28日,被評選為山東省“最美普查人”。
王仲舒評劇團,是解放初活躍在甘肅天水的一家評劇演出團。基本信息 《王仲舒評劇團》是解放初活躍在甘肅天水的一家評劇演出團。團長為王仲舒,他曾經在天水辦過京劇團,後來他又組建了一個評劇團,主要的演出時間為1951年至1957年。這個劇團的演員除有一部分評劇演員外,還有原王仲舒京劇團的大部分演員,他們演員眾多...
《王仲舒等加階制》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王仲舒等加階制 門下:階陛所以升堂奧也,歷清貫者,亦由是而登進焉。國朝由散官而命為大夫者凡十一等,以銀青、朝散為名者,非我特製,則不克授。蓋門戶有棨戟之榮,腰佩有龜緺之異也。朝議郎守中書舍人王仲舒等,或歷職清近,代予格言;或分...
《送王仲舒侍從赴衢州覲叔父序》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送王仲舒侍從赴衢州覲叔父序 士有抗方外之跡,以世教為桎梏者。不然,則必由於文章之途,以其合大中之道,天理髮於心術,周於事業,此賢士君子之所以致思也。太原王生仲舒,從事於斯,弱冠秀髮,始以雅詞一軸,為士相見之贄。予嘗學於此,閒...
《新修滕王閣記》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的閣名勝記。作者在寫此文時,並沒有到過滕王閣,所以文章避開對閣的景致描寫,而是一開頭就用烘托和層進的手法,渲染了作者對滕王閣的嚮往之情。接著又敘述了兩次都不能親登滕王閣的緣由經過。最後記敘了王仲舒修整滕王閣以及作者為閣作記的過程。全文寫得跌宕起伏,變化...
羽儀於天朝:回到朝廷去做官。文章是藉以稱王仲舒必將迸居諱位,而為人們敬重。羽儀:比喻被人尊重,可作為表率。白話語文 太原王弘中在連州的時候,和學佛的人景常、元慧一起交往。有一天,他和那兩個人一起走到住處的後面,來到山丘荒原當中,登上高處眺望,看到一個不同平常的地方。他們砍掉茅草,看到秀拔的...
湖北鹹寧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孫王希翔的後裔,希翔公四世孫元萬自江西婺源武口遷睦州,始新源黃畈,其十四孫大申,字大榮,為善山將軍,居淮,後轉遷湖北鹹寧縣(今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附近的飛雞墩莊(今桃花尖村)定居,與同時遷徙鹹寧汀泗橋鎮的大信公同為鹹寧始祖,其後裔又...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寶帶橋由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籌措建橋資金,王仲舒帶頭將自己身上的寶帶捐出來,寶帶橋之名由此而來,又有說因橋似寶帶浮於水上而得名。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寶帶橋竣工投入使用。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寶帶橋維持了400多年後坍塌,寶帶橋重新建設。明正統一年(公元...
《指法匯參確解》中國古琴譜書。清代稿本。會稽人王仲舒撰於道光元年。琴譜介紹 現琴譜版本為浙江圖書館藏本,按琴譜卷首目錄來看,此書原未分卷,僅按抄本分成六冊,分別是第一冊為指法匯參確解,第二冊為內容為指法附考,手勢要法,先賢名論要錄,琴況錄要。第三冊為琴總隨筆,第四冊內容為,直指審音法...
和弦法、絨剅法等資料及外調歌琴譜,第六冊為琴譜部分。作者簡介 輯訂者會稽人王仲舒撰於道光元年。王仲舒,號茞洲,自稱大愚山人,大愚布衣。所訂《指法字母匯參確解》除指法琴論外,更傾向在古琴減字譜的譜式中嵌入節奏,後來的琴譜中的點板,本書中的十一個琴譜都有點拍,在琴譜發展史上意義深遠。
時號'三王'。"(4).唐之王勃﹑王緒﹑王仲舒。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清錢謙益《寄侯豫章督學江西》詩:"勵俗蒸嘗先兩廟,採風詞翰繼三王。"清趙翼《陔餘叢考.四三王》:"唐滕王閣有三王﹑則王勃作序,王緒作賦,王仲舒作修閣記也。"
紹興派古琴藝術是明代以來,以古紹興府地區為主要流傳地區的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清末民國以來,隨著琴人活動範圍的擴大,已經傳播到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紹興琴派自明代形成以來,雖隊伍不大,但至今不絕如縷。明代的徐渭、尹爾韜、張岱,到清代的魯鼐、馬兆辰、王仲舒、陳幼慈等都是紹興派古琴藝術的代表...
蘇州刺史韋應物 蘇州刺史王仲舒 長州令兼攝吳令騰遂 御史中丞浙西觀察使李德裕 蘇州剌史白居易 蘇州刺史狄兼謨 蘇州刺史李紳 蘇州刺史劉禹錫 蘇州刺史李紳 吳越中?軍節度使錢元璙 宋大中大夫禮部侍郎直史館知蘇州事孫冕 通判蘇州事徐奭 太子中允蘇州州學教授胡瑗 奉禮郎僉蘇州判官事司馬光 通判蘇州事李禹卿 天章閣待制知...
元和年間,蘇州刺史王仲舒因運河過蘇州城南澹臺湖行船不便,創建寶帶橋作挽舟之路。江南運河蘇常間地傍太湖,水源充沛,惟常州以西地勢高亢,靠江潮和練湖補水,水淺易泄,兩宋以來,多重於鎮(江)武(進)河段和練湖的疏浚修治。元至正年間(1341~1370年),常州路判官朱德麟浚常州城南渠,分運河水繞城而過...
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滕王閣歷來是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歌舞宴筵的場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閣內陳設無不突出文化樓閣的特徵。貼金的“...
王仲舒,字弘中,并州祁縣人。少客江南,德宗貞元十年(794)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曾任蘇州刺史,江西觀察使,累遷吏部員外郎。王初,并州人,仲舒之長子也,元和末,登進士第。著有《梅花二首》、《望雪》、《青帝》、《送陳校勘入宿》、《書秋》等詩十九首。王充耘,字與耕,又字耕野,江西吉水人。
《謝王連州送海陽圖》隱約可見其有意于海陽,海陽當為潮州之海陽,王連州就是王仲舒,字弘中,他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謫為連州司戶參軍,曾建喜燕亭,韓愈為其做《喜燕亭序》。 據李葉稠民國手稿《官碩李氏族譜》載: 揭邑梅崗都官碩鄉(今揭東縣玉窖鎮官碩村)的二世祖為李涉,進士出身,憲宗時為太子通事舍人,後...
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後,王緒曾為滕王閣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後大文學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勃、韓愈等人開創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後來的文人學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真可謂序以閣流芳,閣因序傳名。現滕王閣經過第二十九次重建於1989...
”遂帥拾遺王仲舒、歸登、右補闕熊執易、崔邠等至延英門,上疏論裴延齡奸佞,陸贄等無罪。德宗大怒,欲加陽城等罪。太子為之營救,德宗始令宰相諭遣之。時議朝夕相延齡,陽城曰:“苟以延齡為相,城當取白麻壞之。”延齡卒不果相,陽城亦因言延齡之故,同年七月,改國子司業。回紇奉誠可汗卒,唐冊立懷信...
正一與吏部員外郎王仲舒、主客員外郎劉伯芻等相親善,叔文之黨疑正一言己陰事,令韋執誼反譖正一等於上,雲其朋黨,游宴無度。九月,甲寅,正一等皆坐遠貶,人莫知其由。伯芻,乃之子也。鹽夏節度判官崔文先權知鹽州,為政苛刻。冬,閏十月,庚戌,部將李庭俊作亂,殺而臠食之。左神策兵馬使李興乾戍鹽州...
橋始建於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蘇州刺史王仲舒,捐束腰的寶帶資助造橋。"寶帶橋"是53孔連拱橋,用堅實的金山石構築。全橋總長316.8米。古橋為澹臺湖和大運河增添秀色。月夜,月影搖曳,每年中秋至農曆八月十八夜,會出現"五十三孔照影來"的"串月"奇觀,是蘇州賞月的一大勝景。榮譽 ...
王仲舒、韋成季、呂洞輩為郎官,朋黨輝赫,日會聚歌酒,慕藩名,強致同會,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輩好為訛語俳戲,後召藩,堅不去,曰:“吾與仲舒輩終日,不曉所與言何也。”後果敗。遷主客員外郎,尋換右司。時順宗冊廣陵王淳為皇太子,兵部尚書王純請改名紹,時議非之,皆云:“皇太子亦人臣也,...
王仲舒(820年—823年)薛放(823年—825年)殷侑(825年—826年)李憲(826年—828年)沈傳師(828年—830年)裴誼(830年—833年)吳士矩(833年—836年)羅讓(836年—837年)敬昕(837年—839年)李款(839年—840年)裴休(841年—843年)周墀(844年—846年)紇乾眾(847年—849年)裴儔(849年...
鄂州澤林王氏宗祠位於湖北鄂州市澤林鎮桐城堡,這支王氏宗族是唐代江南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孫王希翔之後裔,希翔公四世孫元萬,自婺源武口遷睦州、始新源黃畈時定居橫塘,又名環水,其十四孫大申,字大榮,為善山將軍,居淮,後轉遷湖北鹹寧縣(今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附近的飛雞墩莊定居,為鹹寧...
豫章王景肅文史研究會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傳承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為己任,以唐“豫章伯”王景肅及其後裔王季友、王仲舒等歷史文化名人為研究對象,深入發掘整理名人文史資料,宏揚名人人文精神;並通過名人效應,促進地方經濟。研究會發展 豫章王...
陽城乃伏闕上疏,與拾遺王仲舒共論延齡奸佞,贄等無罪。德宗大怒,召宰相入議,將加陽城罪。唐順宗在東宮,為陽城獨開解之,城賴之獲免。於是,左金吾將軍張萬福聞諫官伏闕諫,趨往,至延英門,大言賀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乃造陽城及王仲舒等曰:“諸諫議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已而連...
王仲舒:靈天受全氣,早挺文學。用道以直,閑邪存誠,心常坦夷而不離法度,操本堅峻而盡歸忠厚。自拂衣登朝,周曆清重,靜專一節,造次於是,內翊皇極,外擁麾旄,賢哲極致,天下榮觀。豐祿足以肥家,雄文可以潤屋,而奉己彌約,素風逾鮮,禺邛山立,以鎮浮俗。(《祭權少監文》)韓愈:是生相...
王氏宗祠,湖北鹹寧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孫王希翔的後裔,希翔公四世孫元萬自江西婺源武口遷睦州,始新源黃畈,其十四孫大申,字大榮,為善山將軍,居淮,後轉遷湖北鹹寧縣(今鹹寧市鹹安區)大幕鄉附近的飛雞墩莊(今桃花尖村)定居,與同時遷徙鹹寧汀泗橋鎮的大信公同為鹹寧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