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歷,演藝人生,我的看戲生活(九十一),
簡歷
1980年山西省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榮獲優秀演員二等獎;
1982年山西省青年演員唱腔評選中名列第三;
1983年山西省晉中地區自創節目匯演中榮獲主角一等獎,連續三年榮獲山西省晉中地區優秀演員一等獎;
1985年9月榮獲山西省“杏花獎”;
1990年調入山西省晉劇院,先後主演了《殺惜》、《花燭恨》、《義僕忠魂》、《白綾怨》、《御碑記》、《大腳皇后》、《月缺月圓》、《小卒子過河》、《生命的諾言—李鴻海》、《文公歸晉》等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目和現代劇目,並製作成唱片、盒式磁帶、VCD、CD、DVD碟等錄音、錄像,在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台、省電視台、省電台播放;
1996年參加浙江杭州市舉辦的“浙晉戲曲元旦晚會”直播演出,同年參加河北石家莊市舉辦的“東方戲曲節”展演(主演晉劇折子戲《殺惜》);
1999年10月在山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獻禮活動中,演出大型新編晉劇現代戲《小卒子過河》榮獲“優秀表演一等獎”;
2001年1月在大型新編晉劇現代戲《小卒子過河》中飾演男主角“鐘星”,該劇目榮獲山西省第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
2007年5月在大型新編晉劇歷史劇《文公歸晉》中飾演男主角“晉文公”,該劇目榮獲山西省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
演藝人生
晉劇"紅臉王"王二慶一板一眼的演藝人生
在他14歲那年,就在海選中被縣劇團錄取了……
11月6日,省晉劇院排練廳,台上台下一片忙碌,大家正在排演《常家戲樓》,從10月20日開始,七八十號人就在為這部大戲忙活,被譽為晉劇"紅臉王"的王二慶出演一號人物"常維豐"。他說,大家都在努力,爭取這部戲月底出爐。
1957年6月,王二慶出生於和順縣橫嶺村一戶農民家庭,父親雖說是地道的莊稼漢,但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是遠近聞名的"大淨"票友。也許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也許是受地域環境薰陶的影響,王二慶14歲那年,居然在海選中被縣劇團順利錄取,成了一名專業晉劇演員。
1989年,對於王二慶的藝術生命來說,又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和順縣晉劇團在和順縣城隆重舉行了馬玉樓、王二慶收徒拜師儀式,從那一年起,王二慶正式成為一名丁派再傳弟子。
戲劇行都知道,在山西晉劇界有"無丁不成生"之說,也就是丁果仙成了晉劇鬚生表演藝術最高成就的一個符號,所以,王二慶對馬玉樓老師收他為徒常懷感激之情,時至今日,只要談起自己的從藝經歷,就必然會提到他的恩師馬玉樓。"如果不是得到馬老師的精心培養,哪裡會有今天的我?"這句話似乎成了王二慶的"口頭禪"。更為重要的是馬老師在帶徒過程中不避門戶之見,要他在努力習演丁派藝術的同時,能夠發揮男演員的優勢,盡力博採眾長,拓寬戲路的教誨,無時無刻地不在影響著他……
正是遇上了這樣一個深諳"寬厚育人"的好師傅,王二慶便逐步放開了舞台實踐的膽子,通過有意識地去借鑑京劇、評劇、秦腔等劇種的藝術精華,包括消化、吸收也是同出丁門的晉劇名家劉漢銀和武忠兩位前輩男演員的藝術特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1997年金秋季節,王二慶攜晉劇折子戲《徐策跑城》赴香港參加中國戲劇節展演時,一場下來,便在港人中引起了轟動,並被邀請到香港市政局給港府政要和當地藝人面授晉劇特技"翅子功"和"髯口功"。
晉劇《文公歸晉》是省晉劇院在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文化強省戰略中,舉全院之力,排演的一出新編歷史劇目,2004年底投入排練,2005年初便開始合成演出,至今已經走過了近四個年頭。
為了演好晉文公,王二慶沒少翻閱有關反映晉文公史實的書籍,在劇目(劇本)研究上,也下了很大工夫。有一次,他面對自己的"冬粉",謙虛地說,《文公歸晉》中所說的晉文公,他並不是首演,他知道很早以前,戲曲舞台上就有過關於晉文公的多個演出版本,京劇本戲叫《驪姬禍》,川劇本戲叫 《游列國》,晉劇、同州梆子和河北梆子本戲叫《美人圖》……京劇的本戲中還包含《蜜蜂記》《龍門山》《醉遣重耳》等,故事前後連貫,情節跌宕起伏,頗要演員功夫……正是王二慶遵循並堅持了這樣一個廣問博學、精進求高的藝術標準,加上劇院領導的重視和同事們的鼎力支持,最終使得今天的《文公歸晉》在戲曲舞台上和觀眾心目中立了起來。王二慶已年逾五旬,在近40年的舞台生活中,先後上演大小劇目上百部,是一位公認的在中青年晉劇演員中能串演古今,文備武能,唱念做打皆可的藝術人才。他嗓音寬厚,唱念規範,程式嫻熟,做表嚴謹,其最大的特點是鏜音洪亮,滿宮滿調,從來不耍單純取悅觀眾而脫離劇情和人物的 "花腔"和"油腔",極善於通過人物扮相傳遞出的外在氣勢和通過舞台空間提供的動作平台,去宣洩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表達人物的思想變化,"磋步""滑行""踢帶"等表演技巧在他的調運下都能恰到好處地深入到所演人物的骨髓里去。
可貴的是,王二慶作為晉劇鬚生行里一名極具實力的男演員,並沒有因為自己出道早、資歷老、造詣高和在觀眾中享有盛譽而自貴,而是始終堅持隨團活躍在演出一線和他所鐘情的戲曲舞台上,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夏日炎炎,不管是觀摩義演,還是進村慰問,哪怕是面對從四里八鄉聚攏到草台子下來看"熱鬧"的駐地農民工,也從來不藏戲,不虛飾,總會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完完整整,從容不迫地演下來。他說,他不追求觀眾喜歡自己,但追求觀眾喜歡戲曲,在多元文化衝擊下,如能通過自己的演唱,讓不懂戲的人懂戲,讓不看戲的人看戲,這才是他的幸福!
我的看戲生活(九十一)
龔晉文
2009年1月8日
王二慶是新時期晉劇界一位名副其實的實力派鬚生演員,不僅擅演古裝戲,而且擅演現代戲,每塑造一個戲曲舞台形象,都能做到厚重搶眼,深邃明快,唱做雙佳,形神兼備。
對王二慶的印象,還是來自他年輕時候在和順縣晉劇團為山西人民廣播電台錄製的《坐樓殺惜》,王二慶在劇中飾演宋江,王曉萍在劇中飾演閻惜姣,一生一旦,直讓人聽得如痴如醉,有一段時間,竟會不成熟地希望電台什麼也別放,只播《坐樓殺惜》就行了。
王二慶被選調省晉劇院後,沒有少排戲,如古裝戲《御碑記》(飾宋仁宗)、《白綾怨》(飾唐明皇)、《花燭恨》(飾王大人)、《義僕忠魂》(飾曹福)和現代戲《月缺月圓》(飾韓和平)、《小卒子過河》(飾鐘星)、《生命的諾言》(飾李鴻海)等,但一直沒有機會看上王二慶的演出,直到2005年五一期間,才等來了一場由王二慶主演的新編歷史故事劇《晉文公》,王二慶在劇中扮演晉國落難公子重耳,整台戲,總體上給人感覺,古代戰事氣氛濃烈,服裝舞美極盡輝煌,尤其是王二慶的舞台形象和氣質很好,使晉文公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儘管這齣戲受音樂設計的羈絆,在部分唱腔上,難以使王二慶發揮出應有的演唱水平,但是,仍然不影響他身上蘊含著的一個實力派鬚生演員必然會有的藝術底蘊。那一天是我和妻子,還有一位學院班子裡也愛看戲的同事一起去看的,大家在回家的路上,談起體會來,都是這個評價。
《晉文公》是省晉劇院按照戲曲精品標準,舉全院之力,傾心打造的一台新戲,演了四年,改了多次,對我來說,基本上是改一次看一次,直到去年8月份這個戲以《文公歸晉》的劇名準備赴滬參加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重新彩排時,我還又看了一次。出於對省晉劇院以《文公歸晉》二次衝刺上海灘的讚賞,我還和妻子寫了一篇《王二慶從戲曲之鄉走出來的晉劇紅臉王》,後來經過山西日報編輯刪減,以《晉劇紅臉王王二慶》為題,登在了山西日報周末版娛樂空間副刊上。
轉眼就到了2007年夏天,我所在單位附近的鄭村舉辦傳統廟會,使我大飽眼福的是在廟會期間竟然會遇到了聽了多年已非常熟悉而卻始終沒有看過的原版《坐樓殺惜》。那一晚,我很興奮,是站在草台子下擠在人群里看完的演出,因為不認識舞台下的王二慶,在王曉萍下台與我說話時,我還特意讓轉達我對王二慶的問候。
王二慶在《坐樓殺惜》里扮演的宋江確實不同尋常,他以男鬚生的優勢,把宋江的容貌、神態、心情及膽量,全部細膩精準地刻畫了出來。那一晚,他身披黑綢衫,腰系黑綢帶,頭頂黑綢帽,腳踏黑綢靴,斜挎金黃色的招文帶,加之嚴肅的面孔,陰晦的表情,一副縣衙小吏模樣。整場戲的念白和唱腔,還是那樣清澈悅耳,只是隨著藝齡的增長和有演出多年的積澱,王二慶今天扮演的宋江比起二、三十年前扮演的宋江,更老到了,更精彩了。
令人驚訝的是,王二慶面對從四里八鄉聚攏在草台子下看戲的大幾千村民和駐地民工,不偷戲,不虛飾,一字一句,一板一眼,認真演繹著宋江與閻惜姣的情感變化,臨末了,一個很有難度的吊貓,讓我看得幾乎要流下淚來,因為王二慶畢竟是年近五旬的人了,真擔心他在做這個動作時出了毛病。感動之餘,當天晚上我沒有休息,在辦公室里認真寫下了一篇《鄉村廟會看〈殺惜〉》。
記得後來有一次我在見到王二慶時,曾提起過這一段看戲的細節,王二慶笑呵呵地說:不要緊,不要緊,打小練下的,不會出問題的。我問他:不做行不行?他說:不做也行,但到鄉下演出,懂戲的人很多,如果省了這個動作,一是少了人物,二是也對不住觀眾,那樣總覺得心裡不踏實。從這幾句話里,可見王二慶的功夫該是多么的紮實,藝德又該是多么的高尚啊!
繼對王二慶在《坐樓殺惜》里扮演的宋江有了好感後,最近又讓我看到了王二慶塑造的又一個更加動人的舞台新形象——常維豐。
常維豐是省晉劇院新近排演的新戲《常家戲樓》里的一號主人公,是繼我省推出舞劇《一把酸棗》、話劇《立秋》、京劇《走西口》等晉商題材的劇目之後,又一部通過戲曲舞台及其人物演繹晉商活動的新劇目,該戲一改京劇《走西口》等以描寫晉商誠信經商為主線的表現手法,通過對晉商故里榆次常家莊園老闆在大災之年修建戲樓,以實現賑災初衷的鋪陳,展示了一幅以誠信支撐善舉,以民本為第一精神,允女捨身出嫁,最終贏得親家之心和村民之心的生活畫卷。
因為常家修建戲樓是發生在大災之年的事情,所以,整齣戲基本處於悲劇狀態,王二慶扮演的常維豐,緊緊把握住了這一特定情境,始終以鬱鬱寡歡的面孔、厚重穩實的身段、鏗鏘有力的念白、厚重本色的唱腔貫穿全劇,足顯出一個實力派鬚生擁有的藝術功底。彩排那一天,當音樂初起,劉和仁老師拿著話筒在省演藝中心的不同角度進行調音和彩排序曲時,我就認定這是一部難得的舞台優秀劇目,果然不出所料,彩排下來,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遲遲不願離開,直到副導演張智、崔向英和導演謝平安,對演員謝幕再次彩排後,人們才戀戀不捨地走出了劇場,我高興地在內心呼喊,《常家戲樓》成功了,王二慶成功了。也是當天晚上我沒有休息,在家裡挑燈寫下了一篇《〈常家戲樓〉又一部晉商題材的舞台力作》,後來以《看彩排的人遲遲不願離開》為題,登在了山西日報周末版娛樂空間副刊上。
看過《常家戲樓》之後,王二慶在排戲很繁忙的情況下,來電話約我專門見過一次,在一起先後呆了兩個多小時,彼此交流了許多感受。說話間,王二慶給同時在場的一位青年優秀鬚生演員做了一個由遠看近、由近看遠的眼神放收、收放動作,再一次讓我親自領略了王二慶的藝術造詣。
那一天,在交流中,我說:不管是生角,還是旦角,一個演員的演唱,關鍵要有自己的特徵,發音俏,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就會顯得不流暢和不動聽,並破膽在藝術家面前,通過吟唱“一聽說三哥哥要上北樓”一句,對其中“說”字的發音,說明了我對“發音俏”的理解。王二慶真摯地點頭首肯後,接著對我說:演唱還有一個重要問題,要為塑造人物服務,要從人物情感中尋找演唱張力、節奏和氣勢,包括聲韻在內,什麼時候達到這樣一個悟性了,什麼時候也就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和比較高的水準了。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王二慶何以能夠塑造出那樣多的鮮活錚亮的舞台形象來了。
現在,王二慶下鄉演出最多的劇目是《坐樓殺惜》、《大腳皇后》(飾朱元璋),這下子又增加了一部新穎別致的《常家戲樓》,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今後不僅可以看到這些劇目越演越精,而且還會看到王二慶排出新的優秀劇目來。
(2009年1月8日上午9時43分完稿,2009年1月10日午夜零時23分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