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秀(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中秀(1902—1926),河北故城人。1923年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1920—1923年在保定育德中學學習時,受鄧中夏影響,投身革命。1922年入黨,任社會主義青年團保定地委書記。1925年5月,被派到洛陽恢復黨組織,後任洛陽地委書記。1925年秋領導成立洛陽農民協會,在農民中發展共產黨員。1926年3月4日,遇軍閥部隊襲擊,因傷勢過重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中秀
  • 國籍中國
  • 籍貫:河北故城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26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參加革命,壯烈犧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中秀,1902年出生在河北省故城縣三朗鎮一個富裕的紳士家庭里。他的父親曾留學日本,回國後為當地紳士,任縣立第二模範國小校長。王中秀幼時進入三朗鎮國小學習,不久,轉到他外婆家——棗強縣大坡羅村國小讀書,後升入棗強縣高小。3年後,他考進冀縣中學。1920年,還在冀縣上中學的王中秀由家庭包辦結婚了。但已立志改造社會的王中秀沒有因此而被束縛,他不顧父親的反對,拋下新婚不久的妻子,考進了保定育德中學文科。

參加革命

1922年2月10日,在育德中學、直隸高師團組織基礎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保定地方執行委員會建立,工作努力的王中秀擔任書記職務。這是當時全國17個地方團組織之一,直屬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臨時中央局領導。
1922年春,我國早期共產主義者、黨的著名活動家何孟雄到保定育德中學任教,公開宣講《共產黨宣言》,介紹蘇聯十月革命。王中秀系統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喚醒了革命意識,從而更自覺、積極地投身到革命實踐中去。他積極參與育德中學“文學研究會”“社會問題研究會”組織的各種演講會等活動;在育德中學創辦的工人夜校及鐵路工人子弟學校的課堂上,他和同學們不僅向學員傳授文化知識,介紹十月革命勝利情況,而且通過和工農民眾的親身聯繫,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漸地成長為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者。1922年12月,王中秀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員,是保定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之一,之後就在保定幾個工廠中做發展黨員的工作。
1924年8月,王中秀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預科班。北大是中共北方區委領導所在地,黨的活動十分活躍,在這革命熔爐里,王中秀在理論實踐上都獲得了巨大進步,時刻準備投身到更廣泛的民眾運動中去。1924年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中共提出的“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推進了全國人民反對直系軍閥專政的運動,使直系軍閥內部矛盾日益尖銳。
1924年11月,當第二次直奉戰爭正酣之際,馮玉祥反戈倒直,發動北京政變,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權,之後便積極擴大地盤、發展實力。胡景翼率領國民二軍受命督豫,進軍河南。北京政變使形勢對革命非常有利,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正確分析了形勢,採取了聯合國民軍打倒段祺瑞和奉系軍閥的策略。正就讀於北大的王中秀於1925年2月被派到京漢鐵路鄭州工會擔任秘書工作。
1925年6月,洛陽同全國各地一樣在五卅慘案震動下沸騰起來了。路工(鐵路工人)、學生及農商各界以致電聲援、召開國民援滬大會、遊行示威等形式譴責五卅慘案,支援上海人民的正義鬥爭。王中秀與黨派到洛陽工作的共產黨員黃天白等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組建了國民黨洛陽縣黨部,充分利用這一組織形式公開進行工人、農民、學生運動,團結最大多數民眾,擴大革命勢力,促進洛陽革命運動進入一個發展高潮。同年夏,中共洛陽支部委員會成立,隸屬中央北方區委領導,王中秀任書記,黨員最多時達20餘人。當時,黨在洛陽工作的重點是發動鐵路工人。王中秀針對部分工人對軍閥吳佩孚所抱錯誤幻想,提出“打倒軍閥”的口號,深入工人中開展艱苦細緻的教育工作,並以實際行動關心普通工人的生活疾苦,同鐵路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25年7月初,洛陽鐵路分工會恢復,王中秀被推為工會秘書,會址設在新安街十一號,王中秀一直住在這裡,直到犧牲。7月20日,洛陽分工會同開封徐州分會一起在開封恢復了隴海鐵路總工會。在王中秀指導下,一批工人積極分子迅速成長,洛陽分工會成立了黨支部,並出版宣傳刊物,建立糾察團、新劇社、足球隊等民眾組織,吸引廣大工人特別是青年工人,使工會真正成為工人之家。
1925年8月,根據李大釗指示,中共河南地下黨號召各地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王中秀這時已充分認識到工農聯盟對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因而很快就同戰友一起開始了調查民情、發動農民、改造紅槍會、組織農協等工作。1925年夏,中共洛陽支部成立,隸屬中共北方區委。1926年1月,中共洛陽支部改為中共洛陽地方執行委員會,隸屬於中共豫陝區委領導,王中秀任書記。

壯烈犧牲

1925年9月初,王中秀領導洛陽鐵路工人同隴海鐵路工人一起向當時的河南省長岳維竣提出了解決工人政治權利和生活待遇等問題的16條要求,如不答應則全路罷工,迫使岳維竣與工人代表談判,最後簽字答應工人基本要求。這一鬥爭的勝利把隴海鐵路工人運動推向一個高潮。
此前被逐出河南、蟄居武漢,卻時刻窺視河南、耿耿於懷的直系軍閥吳佩孚,利用國民二軍四面出兵之際,捲土重來。國民二軍在內外夾擊下一敗塗地,由鄭州撤向豫西。王中秀再次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地領導洛陽鐵路工會堅決支持國民軍的抗吳鬥爭。1926年3月初,國民二軍與敵人激戰三日後,繼續向西撤退。王中秀未聽從同志的勸告而逃避。他不忍離開這塊戰鬥了一年的土地,不願離開同甘共苦的戰友,為安定人心、保全組織,決然留下堅持鬥爭。
1926年3月4日凌晨,古都洛陽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反攻河南的直系軍閥吳佩孚部在街上橫衝直撞。突然,一股匪徒徑直竄入設在新安街十一號的隴海鐵路洛陽分工會,向留在這裡堅持鬥爭的王中秀及其戰友們舉起了屠刀。王中秀身遭重創,一條腿被砍斷,血流不止,昏迷不醒,聞訊趕來的工人迅速把他送進醫院,但終因傷勢過重流盡了熱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