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仁(中國裝幀藝術委員會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中仁,1942年生,福建省連江縣人。畢業於福州大學,長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曾任《生活·創造》雜誌社總編輯、福建省職工文聯會長兼美術分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中仁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2年
  • 畢業院校福州大學
  • 職業:新聞出版
  • 代表作品:生活·創造
  • 性別:男
職務及主要成就,社會評說,出版圖書,

職務及主要成就

現為中國裝幀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裝幀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福建省花鳥畫學會理事。其畫作逸趣,平中見軼。因酷愛牡丹繪作,被福建書畫界譽為“牡丹王”。數十年來,潛心中國書畫創作和寫意花鳥畫教學,在繼承傳統與創新中尋找自己的路。作品發表於各大報刊,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畫展。出版有《王中仁寫意花鳥畫》等。傳略收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大型辭書。
王中仁
王中仁

社會評說

在《宣和畫譜》中有云:“花之於牡丹芍藥,禽之於鸞鳳孔翠,必使之富貴,而松竹梅菊,鷗鷺雁鶩,必見之幽閒,至於鶴之軒昂,鷹隼之擊博,楊柳梧桐之扶疏風流,喬松古柏之歲寒磊落,展張於圖繪,有以興起人之意者,率能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得也”。王中仁之所以以花鳥潑墨揮毫,正得於自我的意志情操,他性情飄逸,心胸達觀,雖非閒雲野鶴之人,卻常常有懷攬明月之襟。故其作品往往平中見軼,意韻淋漓;筆墨乖剌,妙趣橫生。
王中仁
王中仁畫作
王中仁的花鳥畫,特別注重對筆墨自身各種抽象因素的發揮,以期從筆墨的各種本於靈性而出於天然的變化中得到靈感。他倍愛使用墨色的乾濕濃淡來表現墨痕水跡的百般的肌理效果,對“筆”和“墨”的認識與要求更具個性化和表情化,在注重以筆寫形、以筆表意、以筆抒情和以墨塑形、以墨丰姿、以墨賦彩的同時,更強調筆形、色彩和墨韻的變幻,尤其在“用墨”上,他追求墨的氤氳變幻和墨彩層次,且大寫意風格在小寫意中獨到的語言表達,使物象樹立起強烈的生命感與墨趣感,從而在極高的畫界美學裡一統形神。王中仁的《春江鴨戲》,就是他在一貫倡導的豁達而明亮的生活基調中創作的一部筆墨老道、造形跌宕的上乘之作。作品描述了一群無憂無慮的水鴨在泛著春潮的江面相向戲謔的場景,在它們身上流淌的那股積極奮發、愉悅逍遙的生活氣息,令觀者難免會思起東坡詩下的《惠崇春江晚景》,似聞其音,似入其境,怡然樂陶而不知當歸。此畫作之所以如此傳神達意、引人入勝,全然得功於王中仁對鴨的妙筆丹青。畫面採用三角式破邊構圖,雖物象簡約,卻不失視覺平衡,隱約承揚了南宋畫家馬興祖之遺風;鴨體所用筆墨皆酣暢痛快,毫不拘泥,有一種順自然造化而極端寫形之趨,正所謂小寫意中大寫意風格;但痛快中卻也不吝塑形之筆墨,鴨的頭部或以淡墨敷之,卻仍見墨色輕重肌理,或以濃墨黛妝,卻亦不喪墨色潤韻;鴨嘴與眼可謂畫中惟有的精工求形部位,嘴部線筆稍帶褶皺,以“硬”的質感強化物象,在淡墨與空白之間使用濃墨“一筆點睛”,強烈的對比反襯環境使鴨眸巧生靈性,輒然使鴨畫中遊走。整幅畫讀似疏散,卻零而不雜;看似亂形,卻氣韻偶成,正如畫家孫其峰所說:“不求形似,不離形似,貌離神和,似非而是。”在《春江鴨戲》中,王中仁那張馳遊刃的點、勾及乾墨手法也委實是只有天上有的一道畫中美宴。
讀王中仁的花鳥作品,總能給人一種鋒中見芒、不落窠臼之新意,其筆法往往虬龍當舞,端倪難覓,卻又不失畫之理法。若以其畫意而論,易懂如樂天之詩,而語言表達則似太白詩之不羈,然而,在他藝海生涯里卻未有師承,或許正由此,才有了他不拘一格的性情筆墨與豪放的創作空間。而這,又得歸功於他對中國畫不懈的自我研修上,用他的話說:“莫放吾生一日閒”。在花鳥畫的創作技法上,他深受任伯年、吳昌碩等花鳥大師的影響,而在李苦禪時,他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畫品,引言李苦禪的話便是:“字畫如其人,藝術及人品之體現,人無品格,行之不遠,畫無品格,下筆無方。”故王中仁的作品中總蘊藏著一份平和、豁達的逸趣。
王中仁在寫花創作中素來偏愛牡丹,但從不拘於書案濡墨、紙絹承襲,而是在揮毫前飽覽古今牡丹詩、詞、歌、賦,眾集牡丹文圖資料,不惜萬里跋涉以對牡丹進行實地觀賞、寫真,從而掌握了牡丹在黑暗、白晝以及清晨、雨中等不同自然環境下真實的生長習性。唐朝畫家張璪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以,在王中仁筆下的牡丹總是那么神韻逼人、豐潤清雅。《春風》一作,向觀者展現的便是一朵春風中破蕾綻放的牡丹之景,讀之,不免讓人生起一種“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熳時,她在叢中笑”的坦蕩情襟。畫中以盛開的牡丹作為主題構圖物象,從牡丹花內瓣的濃厚墨彩及用墨線勾勒的綠葉脈向,我們已然聽得它傲然風中的婆挲之聲,於是,它的花瓣墨彩被春風全然搖碎,因而即使同一瓣、同一方向的賦色均有異別。然而,就在這種墨彩的千零百亂中,牡丹則無意中乍泄了自身美韻,停留在花瓣間的墨痕水跡形成一種透明的肌理效果,而這種肌理卻絕妙地書寫出牡丹冰清玉潔之體,玲瓏剔透之質。王中仁牡丹作品依然是他基於對筆墨自身各種抽象因素的淋漓發揮,使表現語言在引入文化內涵後更具文骨,意隨筆至,氣韻生動,渾厚耐讀。他的墨牡丹,素而不弱,淡而吐芳;日牡丹,艷而不俗,雍而含蓄;晨牡丹,潤而朦朧,春色初露;月牡丹,梢頭獨寧,貴而淑秀。王中仁手下的牡丹皆可謂:“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意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王中仁的花鳥作品常常訴說著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生活反思,其造型嚴謹,水墨清雅,技法老道,在深入淺出的繪畫語言中總是每有心得,並努力行諸筆端,從而使他的作品更富可讀性與筆墨感。他取道傳統畫美學精華,但不受制於傳統的桎梏,他引用石濤的話說:“筆墨當隨時代”,不能墨守成規,只要有利自己筆墨發展的新鮮血液,即便西洋畫派,也要虔誠藝取於毫芒之中,尺楮之下。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王中仁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