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都觀

玉都觀

玉都觀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尚存前後殿及普化寶壇。原址在桃園鎮北王村,因年久失修,破壞嚴重。1992年肥城市委市政府決定遷至市區南龍山腳下,按拆遷前所繪圖紙,原樣重建,1994年建成。玉都觀有三大藝術成就:一是書法楹聯,二是雕刻藝術,三是壁畫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都觀
  • 外文名:yuduguan
  • 建成:1930年
  • 坐落:桃園鎮南北王村
  • 尚存:前後殿及普化寶壇
  • 地址:肥城
玉都觀簡介,玉都觀景色,玉都觀歷史文化,

玉都觀簡介

玉都觀俗稱呂祖廟或呂祖壇,是肥城規模較大,建築雄偉的道觀之一。前大殿五脊頂,單飛檐,環廊式,20根石立柱支撐檐面。石柱刻有多副真、草、隸、篆體楹聯。各具風彩,利落遒勁。大殿建在高1米、長14.3米、寬11米的蓮花石砌成的台座上,周圍飾花鳥蟲獸浮雕;外牆雕畫《西遊記》神話故事圖案。構圖新穎,變化萬千,刀法細膩,工藝精湛,獨具特色,是一座壯觀的石刻藝術。

玉都觀景色

正殿,迎門高大的石立柱上刻有端莊凝重的魏碑楹聯:
從岳陽三醉以還勝地駐仙蹤夜月一樽黃鶴舞,
具丹篆千年之術名山留古剎春風幾度碧桃開。
殿門兩邊是渾樸莊重的正楷聯:
棲神挾海岳風雲豈但洞庭嶺南長留仙跡,
擇地居聖賢桑梓須知元氣真道不外儒宗。
大殿前廊正面石柱上是瀟灑飄逸的行書聯:
山色水色煙霞色只是要修養大眾各明本性,
松聲竹聲鐘罄聲無非欲振起群生共發婆心。
後殿距前殿約40米,大起脊,硬山式,磚石結構。殿內用石立柱支撐。其中兩根為透雕,上雕捲雲紋,中雕盤龍,下雕荷花,工藝細膩生動。抱廈石柱礎為石獅。
石碑記載:建築發起人樊光秀,總監督黃思榮。

玉都觀歷史文化

玉都觀殿內原塑有老子、呂祖像,後搬掉。解放後,兩殿用作國小教室。
玉都觀雖經戰亂及“文化大革命”,但主、後殿在當地民眾的保護下仍較完整。
肥城市人民政府為保護文物古蹟,1994年,將玉都觀移至新城市區長山街南端,按原貌重建,為新城增添了一大景觀。
資料來源:肥城政府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