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條矮縮病

玉米黑條矮縮病

玉米黑條矮縮病是由黑條矮縮病毒(RBSDV)引起的、發生在玉米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從幼苗到抽雄都能發病。幼苗發病初期在心葉的中脈兩側產生整齊透明的虛線狀斑點,然後在葉背面的虛線點上出現蠟白色的突起條斑,病株葉色濃綠,嚴重矮縮。

玉米黑條矮縮病分布於中國、日本、亞洲北溫帶等;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浙江,江蘇、河北、吉林等省。該病以夏玉米發病最重,秋玉米次之,春玉米發病很輕。春玉米發病,主要由來自麥田和雜草上的越冬代以及第一代帶毒灰稻虱傳毒引起;夏玉米和秋玉米發病,主要由來自早、中稻田的第二、三代帶毒灰稻虱傳毒引起。一般玉米苗愈小,愈容易感病。溫度高潛育期短,發病程度也重。

防治玉米黑條矮縮病應採取以調整播種期、增加播種量和加強田間管理等農業防治為主的措施,結合治蟲,徹底消滅早、中稻田的稻灰飛虱,切斷傳播途徑,以使玉米黑條矮縮病受到抑制。

(概述圖註:1健株2病株3健果穗4病果穗5苞葉上蠟白色突起6、7病葉葉背有蠟白色突起8傳毒介體灰飛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米黑條矮縮病
  • 別名:矮玉米、縮管病
  • 病原:黑條矮縮病毒
  • 為害作物:玉米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玉米黑條矮縮病病原為呼腸孤病毒科、斐濟病毒亞組的黑條矮縮病毒(Rice Black Streak Dwarf Virus,簡稱:RBSDV)。RNA為雙鏈,線粒體球形,直徑80-90納米,在提純的樣品中為60納米,稀釋限點10-10,病葉汁液的鈍化溫度為50-80℃,在4℃下體存活期6天。昆蟲介體主要是稻灰飛虱,其次是白脊飛虱和白帶飛虱,帶毒昆蟲可終身傳毒,但不能經卵傳毒稻灰飛虱傳毒個體百分率較高,一般為32-80%,高的可達91.9%;個體獲毒比例隨飼毒吋間的延長而增加,最短獲毒飼育時間為30分鐘,飼毒1小時獲毒個體少於10%,3天以上的為90%。
玉米黑條矮縮病
稻灰飛虱
寄主除玉米外,還包括水稻、小麥、大麥、高梁及看麥娘等多種禾本科雜草。

為害症狀

感病植株顯著矮化,基部膨大,節間變短,葉片變寬增厚,葉色濃綠。多數病株的葉背、葉鞘和苞葉上有線條狀蠟白色突起條紋,以後變為黑褐色。病株不能結實或穗小籽粒少。
玉米各生育期都能感染髮病。幼苗期發病者,開始在心葉中脈兩側產生整齊透明的虛線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展到全葉,並在葉背部虛線斑點上出現蠟白色突起條斑。葉色濃綠直立,形狀象“萬年青”。病株一般不能抽雄結德,多半提前枯死。
在九片葉前後發病的植株,除老葉外,新長出的葉片背部出現蠟白色突起條斑,葉色濃綠,感病部位以上莖節粗腫縮短,後期雖能抽雄吉他,但雄花縮短,穗小或畸形。在13片葉期感病的植株,僅在感病部位以上的新生葉背面和雌穗苞葉上出現蠟色突起的條斑,變成褐色或深褐色。病株尚能正常生長,一般結實。也正常,只雌穗縮短。

侵染循環

春玉米發病,主要由來自麥田和雜草上的越冬代以及第一代帶毒灰稻虱傳毒引起;夏玉米和秋玉米發病,主要由來自早、中稻田的第二、三代帶毒灰稻虱傳毒引起。

流行規律

田間帶毒的稻灰飛虱發生量大,夏秋兩季乾早,玉米生長不良則發病嚴重;向陽山坡、土質肥沃的田塊發病重,馬齒型較硬粒型的玉米發病重。若冬季寒冷,越冬灰飛虱死亡率高,玉米黑條矮縮病發生就輕,反之則重。一般玉米幼苗在7葉前期最易感病,該生育階段和灰飛虱遷往玉米田時間是一致的,故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 合理調整播種期
夏玉米改種春玉米:夏玉米播種期一般在芒種至夏至前,出苗後正是第二代稻灰飛虱遷飛盛期,因而發病嚴重。目前對防治夏玉米的病害,還缺乏有效的辦法。為了減輕病害,在嚴重病區或病害發生重的年份,可以因地制宜改播春玉米,在3月中、下旬(春分前後),搶冷尾暖頭播種。
秋玉米適當推遲栽種:直播秋玉米的播種期,一般在大暑前後至立秋前,正是第三代稻灰飛虱遷飛盛期。如適當推遲播種,避過稻灰飛虱遷飛高峰(由於割早稻和高溫的影響,成蟲遷飛期較短),可減輕秋玉米發病。但過於遲播,往往後期遇到早霜會影響成熟,因此,應按當地氣候條件,考慮到品種的特性,集中在8月初到立秋邊播種結束;立秋後採用育苗移裁。如無移栽習慣的,一定要用早熟品種,在立秋後三天內播完,以免減產。
  • 適當密植,拔除病苗
嚴重發病地區,直播秋玉米在出苗後10天左右,就應分次間苗,拔去葉色較濃綠、初展心葉上有斷續透明點的病苗。為了不影響每畝苗數,要適當增加播種量。育苗移栽,採用長秧齡的玉米苗,應在移栽前剔除病株。此外,玉米苗床應選擇在遠離發病稻田的地方,以防傳病。
  • 選用高產耐病品種
據試驗和調查,當前大面積種植的農家品種中,多數易感病,但在品種之間發病程度有不同,其中以馬齒型品種發病率最高,中間型次之,硬粒型較低。因此,可以通過種植高產而耐病性較強的品種,減輕為害。
  • 加強肥水管理
夏玉米和秋玉米的生長前期,正是高溫乾旱時期,容易受旱,加重病情。因此,在水利條件好的地區,可採用及時灌水的方法,減輕病害。遲定苗、長秧齡的,要增施肥料。注意早施追肥,抓緊中耕培土。
  • 採用連片種植
提倡水稻、玉米生育期相近的品種成片種植,避免混栽,以減少稻灰飛虱遷移傳病的機會。
  • 消滅傳毒昆蟲
還沒有直接能夠防治玉米黑條矮縮病的農藥,但可採用治蟲防病的措施,徹底消滅第二、三代的稻灰飛虱,以減輕發病。防治早、中稻田第二代稻灰飛虱,可在大部分若蟲三齡時進行。防治第三代稻灰飛虱,正是早稻收割的時間,蟲子陸續遷向玉米田裡。為防止稻灰飛虱遷飛擴散,可在早稻收割前削光田邊雜草,再割田邊稻,把蟲趕到田中央防治,割一丘,治一丘,做到先治蟲後播種。並且,還要同時防洽中稻、單季晚稻、連作晚稻本田和秧田。農藥可用:
  1. 用6%可濕性六六六和2%二二三乳劑各0.5千克,加水180千克噴霧。
  2. 用50%馬拉松乳劑0.5千克,或50%殺螟松乳劑0.5千克,或50%磷胺乳劑0.5千克,加水750千克噴霧。
  3. 每畝用6%可濕性六六六粉或乙六粉每畝1-1.5千克,加水300-400千克潑澆。
  4. 每畝用40%樂果乳劑150克,加水300-400千克潑澆。
  5. 每畝用乙基1605乳劑75克或甲基1605乳劑125克,加水300-400千克潑澆。
  6. 用6%可濕性六六六粉0.5千克,加水100千克噴霧。
  7. 每畝用甲六粉或乙六粉1-1.5千克,加乾細土15-20千克撒施。
上述藥劑,採用噴霧方法的,每畝應噴藥液75千克左右,並必須0.5千克噴得均勻周到。玉米苗床治蟲,在出苗後到移栽時止,每3天一次。玉米本田苗期治蟲,當有稻灰飛虱遷飛上去時,就須噴藥防治。所用藥劑同上,但六六六、甲六粉和乙六粉對幼苗容易產生藥害,不宜施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