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軸,中藥名。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蜀黍 Zea mays L. 的穗軸。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具有健脾利濕之功效,常用於消化不良,瀉痢,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小兒夏季熱,口舌糜爛。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玉米軸
- 別名:包穀心、罐泰子、玉米芯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玉蜀黍屬
- 種:玉蜀黍
- 分布區域: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
- 採收時間:秋季果實成熟時
- 用量:9-12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 貯藏:陰涼乾燥通風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植物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穗軸。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脾、腎、膀胱經。
功效
健脾利濕。
主治
用於消化不良,瀉痢,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小兒夏季熱,口舌糜爛。
相關配伍
1、治水腫、腳氣:包穀心60g,楓香果30g。煎水服。(《貴州草藥》)
2、治腸炎痢疾:玉米芯煅存性90g,黃柏粉60g。共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服3g,每日三次。(《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嬰兒血風瘡:紅包穀心燒灰調麻油敷。(《重慶草藥》)
4、治尿急頻,尿急,尿道灼痛:玉米芯、玉米根各60g。水煎去渣加適量白糖,每日2次分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煅存性研末沖。外用:適量,燒灰調敷。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脫去種子後收集,曬乾。
植物特徵
一年生高大草本。稈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節具氣生支柱根。葉鞘具橫脈;葉舌膜質,長約2毫米;葉片扁平寬大,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呈耳狀,無毛或具疵柔毛,中脈粗壯,邊緣微粗糙,頂生雄性圓錐花序大型,主軸與總狀花序軸及其腋間均被細柔毛;雄性小穗孿生,長達1厘米,小穗柄一長一短,分別長1-2毫米及2-4毫米,被細柔毛;兩穎近等長,膜質,約具10脈,被纖毛;外稃及內稃透明膜質,稍短於穎;花葯橙黃色;長約5毫米。雌花序被多數寬大的鞘狀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孿生,成16-30縱行排列於粗壯之序軸上,兩穎等長,寬大,無脈,具纖毛;外稃及內稃透明膜質,雌蕊具極長而細弱的線形花柱。穎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後露出穎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隨生長條件不同產生差異,一般長5-10毫米,寬略過於其長,胚長為穎果的1/2-2/3花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利小便。”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散乳核,治水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