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提·哈力克

玉米提·哈力克

玉米提·哈力克(Umut Halik),男,維吾爾族,中共黨員,1966年2月出生,新疆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德國柏林理工大學(TU Berlin)博士畢業後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新疆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生態系教師,兼任中國生態學會、中國地理學會、北京生態學會會員,新疆植物學會、同濟留德校友會理事,德國DAAD留德校友會新疆地區聯絡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留學基金委、德國大眾基金會、德國Robert-Bosh基金會、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盲審及抽檢評審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生態規劃與管理、荒漠河岸林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米提·哈力克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德國柏林理工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景觀規劃與環境管理
  • 職務:新疆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研究領域,科研項目,學術成果,

人物簡介

教育和工作經歷
1982至1990年在新疆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讀本科和研究生,獲得學士(1987.07)和碩士學位(1990.07)。1990至1997年在新疆大學地理系任助教、講師,期間1995年2月至1996年1月在上海同濟大學留德預備部強化學習德語,1997-2002年在德國柏林理工大學(TU Berlin)景觀規劃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攻讀博士,2002年11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乾旱區城市綠化生態、經濟與人文背景研究——以中國新疆南部綠洲城市為例”被評為德國優秀博士論文(magna cum laude),並獲得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的出版獎,於2003年5月在德國正式出版發行。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先後在德國柏林理工大學生態研究所、新疆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3年12月被聘為新疆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2006年12月晉升為教授。曾獲得德國科學基金會(DFG)Mercator Gastprofessor計畫資助,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德國Eichstaett-Ingolstadt天主教大學曾任崗位客座教授,2022年2月, 擔任新疆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曾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排名第四)、三等獎(2015年,排名第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年),中國博士後科研資助金二等獎(2005年),新疆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4),新疆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榮譽(2017年)。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50餘次,出版專(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至2017年底,指導畢業的博士生3人、碩士生20人(其中15人依託國際合作項目資助先後赴德國研修),團隊里有助理研究員/講師4人、博士後1人、博士生6人、碩士生9人。
擔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Scientific Reports、Ecology & Evolution、Aeolian Research、Ecolog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Plant Ecology、Ecological Indicators、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ustainability、Wat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Public Health等國際SCI期刊和《科學通報》、《生態環境學報》、《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乾旱區地理》、《乾旱區研究》、《冰川凍土》、《林業科學》等國內期刊審稿人。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及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生態系統生態學(流域生態、城市生態、森林生態);生態工程與規劃;生態文明建設。
主要研究方向:乾旱區綠洲城市人居環境演變,城市與城郊綠化樹種選配,綠地生態規劃與管理,荒漠河岸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綠洲穩定性與受損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和荒漠化防治實踐。
招博士生專業方向:生態學(071300),生態系統生態學方向(071300_02);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位博士(0857),生態工程方向。
招碩士生專業方向:生態學(071300),生態系統生態學方向(071300_02)。

科研項目

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
  1. 林窗干擾對胡楊荒漠河岸林更新與演替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 起止時間:2019-2022, 直接經 費:40萬元, 在研, 主持;
  2. 綠洲城市園林及其配置結構對大氣顆粒物的調控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起止時間:2018-202 1, 直接經費:58萬元, 已結題, 主持;
  3. 間歇性輸水作用下荒漠河岸林恢復與更新時空格局研究, NSFC-新疆聯合基金項目, 起止時間:2018-2020, 直 接經費:60萬元, 已結題, 主持;
  4. EcoCAR: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loodplains alo ng the Central Asian Rivers Tarim/China and Naryn/Kyrgyzstan,德國大眾基金會資助的國際合作項目, 起止時間:2015-2018, 資助經費:130萬元, 已結題, 主持;
  5. 流域生態修復中德合作創新型人才培養, 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培養計畫”資助, 派出規模:3人/年*3年, 起止時間:2015-2020, 已結題, 主持;
  6. 荒漠生態修復區風蝕過程及天然河岸林防風阻沙效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 起止時間:2014-2017, 研究經費:52萬元, 已結題, 主持;
  7. 乾旱區綠洲城市主要園林樹種滯塵效應及耐塵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起止時間:2013-2016, 研究經費:84萬元, 已結題, 主持;
  8. 基於QuickBird高分影像的塔里木河下游胡楊林長勢變化生態監測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 起止時間:2008-2010, 研究經費:19萬元, 已結題, 主持;
  9. SuMaRi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River Oases along the Tarim River, NW China. 中德科技合作項目子課題4.1.4, 4.3中方負責人,德國聯邦科研部資助, 起止時間:2011-2016, 經費:50萬元, 已結題, 主持;
  10. 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過程中荒漠河岸林恢復監測,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起止時間:2010-2013, 研究經費:7萬元, 已結題, 主持;
  11. 人工輸水後塔里木河下游生態恢復長期監測系統的建立與示範,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中國留學基金委(CSC)PPP計畫聯合資助, 派出規模:5人/年*3年, 起止時間:2010-2012, 已結題, 主持;
  12. 氣候變化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利益相關者對話與管理, 德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局資助, 起止時間:2009-2010, 研究經費:20萬歐元, 已結題, 主持。

學術成果

近幾年發表的代表性論文
  • Kalbinur N, Halik Ü, Baidourela A, et al. Atmospheric particle distribution on tree leaves in different urban areas of the Aksu City, northwest China. Nature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Technology, 2022.
  • Keram A, Halik Ü, Aishan T, et al. Tree mortality and regeneration of Euphrates poplar riparian forests along the Tarim River, Northwest China. Forest Ecosystems, 2021, 8:49.
  • Shi L, Halik Ü, Mamat Z, et al. Identifying mismatch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The case of the oasis city Urumqi, China.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2021, 17(6): 1293-1304.
  • Shi L, Halik Ü, Mamat Z, et al. Spatiotempo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coer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21, 32(14): 4105-4120.
  • Song C, Li C, Halik Ü,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Haloxylon ammodendron plantation on the southwestern edge of the Gurbantünggüt Desert. Forests, 2021, 12(5): 633.
  • Shi L, Halik Ü, Abliz A, et al.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and distribution equity in an arid oasis city: Urumqi, China. Forests, 2020, 11, 690.
  • Shi L, Halik Ü, Mamat Z,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Mountain Economic zone from 1980 to 2030. PeerJ, 2020, 8: e9582.
  • Halik U, Aishan T, Betz F,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 desert riparian forest restoration along China’s largest inland river.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9, 127, 11-22.
  • Keram A, Halik U, Keyimu M, et al. Gap dynamics of natural Populus euphratica floodplain forests affected by hydrological alteration along the Tarim River: Implications for restoration of the riparian forest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9, 438, 103-113.
  • Mamat Z, Halik* U, Aishan T, et al. Ecological effect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in northwest China. PloS One, 2019, 14(1), e0208462.
  • Mamat Z, Halik* U, Keyimu M, et al. Variation of the floodplain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China.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 29(1): 47-57.
  • Aishan T, Betz F, Halik* U, et al. Biomass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by riparian forest in the Tarim River watershed, Northwest China: Implication for th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 Forests, 2018, 9(4), 196.
  • Nurmemet I, Sagan V., Ding, J. L., Halik*, U., Abliz, A., Yakup, Z. A WFS-SVM Model for Soil Salinity Mapping in Keriya Oasis, Northwestern China Using Polarimetric Decomposition and Fully PolSAR Data. Remote Sensing, 2018, 10(4), 598.
  • Keyimu M, Halik* U, Li Z, et al. Comparison of water consumption of three urban greening trees in a typical arid oasis citiy, northwest China. DIE ERDE – Journal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Berlin, 2018, 149(2-3), 173-183.
  • Missall S, Abliz A, Halik U, et al.Trading Natural Riparian Forests for Urban Shelterbelt Plantations-A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Kökyar Protection Forest in NW China. Water, 2018, 10(3), 343.
  • Mamat A, Halik* U, Rouzi A. Varia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response to land-use change in the Kashgar Region, Northwest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8, 10, 200.
已出版的專(合)著
  • 艾里西爾·庫爾班,徐海量,玉米提·哈力克,吾買爾江·吾布力,塔世根·加帕爾,楊鵬年(2019):塔里木河下游生態保護與實踐.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總社/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68萬字
  • Hoppe T, Kleinschmit B, Roberts B, Thevs N. &Halik U. (eds.) (2006): Watershed and Floodplain Management along the Tarim River in China’s Arid Northwest. Aachen: Shaker-Press, 432 pp.
  • Halik U(2003): Urban greening in arid regions: the example of the oasis cities in southern Xinjiang/China,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ecological, socio-econom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M]. Berlin: TU Berlin Press, 343pp.
  • 米吉提·胡達拜爾地,潘曉玲,努爾拜依·阿布都沙里克,安方舟,玉米提·哈力克,穆扎帕爾·米吉提(2004):新疆植物志第4卷[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 米吉提·胡達拜爾地,潘曉玲,努爾拜依·阿布都沙里克,玉米提·哈力克等.(2000):新疆高等植物檢索表[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0年
  • 米吉提·胡達拜爾地,玉米提·哈力克(1993/1995):新疆蜜源植物及其利用[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漢文版: 1993年,365頁;維文版: 1995年,578頁)
舉辦與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情況
自2000年,先後參加了在中國、德國、瑞士、奧地利、吉爾吉斯、印尼等國家舉辦的國際會議50多次,並在大會上發言。本人負責組織舉辦的國際會議有:
  • 國際研修班(Summer School):“乾旱區河岸林生態系統服務與流域生態管理”,2016年8月12-21日,新疆烏魯木齊-庫爾勒(德國大眾基金會資助)。
  • 國際會議:“氣候變化背景下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利益相關者對話與管理”,2010年2月21-23日,(德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局資助)。
  • 國際會議:“中亞跨邊境國際河流的水資源利用衝突及其解決途徑——以哈薩克斯坦、吉爾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國新疆地區為例”,2006年8月29日至9月4日,新疆烏魯木齊(德國大眾基金會資助)。
  • 中德學術會議:“中亞內陸河流域受損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以中國新疆塔里木河為例”,2003年8月31日至9月5日,新疆庫爾勒(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Heinrich-Boell基金會聯合資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