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的傳統節日,廣東省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是以民間信仰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民眾性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二日是陳平的誕辰,玉橋村為雇其恩主,便大舉慶祝。
2009年3月13日,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入選江門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
- 別名:太尉誕
- 節日時間:每年四月初一至二十二日
- 節日起源:祭祀
- 遺產類別:民俗
- 遺產級別:市級
- 申報單位:鶴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批准時間:2009年3月13日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主要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玉橋的民間傳統藝術節(原名太尉誕),由公元1300年玉橋開村算起,700餘年的悠久歷史了。藝術節原先是村民為紀念漢朝開國功臣,太尉陳平對玉橋開村的恩澤而來,以後演變成一年一度的太尉節。每年農曆4月22日,玉橋各坊里大事慶祝,延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1年,因故停辦,改革開放後的1980年,為活躍民間文化,又恢復這項傳統節目,並充實一些內容,使節目更加豐富多彩,遂定名為“玉橋民間藝術節”。
主要活動
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是以民間信仰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民眾性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始於公元1300年,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玉橋開村時原分十個坊(里)分別為:宣義坊、倉邊坊、大夫里、仁厚里、植桂坊、龍潭裡、喬鶯里、喬新里、大有坊、上上里;後因植桂坊人口較少與仁厚里合併,便為現時玉橋村之九坊。玉橋民間藝術節的起源是是祀奉漢朝開國功臣---太尉陳平,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二日是陳平的誕辰,玉橋村為雇其恩主,便大舉慶祝。
一、準備工作
玉橋村因分為九坊,故慶祝時間相對較長,每年四月初一至二十二日,都是慶祝的日子。歡慶大抵如下:
1.抓閹。初一至二十二日是分房進行的,每年三月尾後幾天,太尉廟裡便發貼到各房的值士或族老到太尉廟中開會,商議慶神之事宜。到會值士、族老先到神像前拈閹,決定是年是那一房先慶祝,然後按抓閹順序各坊依次相慶(稱為龍獅會)。決定慶祝順序之後,便是下玉橋鄉九個自然村進行集資,一般是由族老領頭下各戶收集。
2.拈宅。就在會上商議事宜,每房都要慶祝兩三天。
3.菩薩下廟。按抓閹順序,不管是那房(里)開頭,在四月初一便組織村民敲鑼打鼓,舉旗舞獅,燃燒鞭炮到太尉廟恭迎陳平神像,把陳平神像抬回村。
4.菩薩返廟。迎取神像兩三天后,再到另一村(里),另一村村民在族老帶領下也象先前各村一樣的形式去接神像回村慶祝,按原先抓閹順序,村村依次而慶祝,直至最後一村慶祝完畢為止。慶祝完畢後便要負責把神像抬回太尉廟。在去接神過程的同時,玉橋九坊的村民都在做慶祝的準備工作,在自己坊範圍內搭神棚,做大戲。張燈結彩,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二十一、二兩天,玉橋九坊的村民都各自集中去太尉廟拜神,燒炮頭,晚上做大戲,海內外鄉親,外嫁女也拖兒帶女回村慶祝,場面熱鬧非凡。
玉橋鄉有九坊,每當慶神時,各村皆有各村慶祝,其形式大同小異。現就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倉邊坊來詳細介紹。倉邊村在玉橋東面,橫跨一河兩岸,河邊是寬闊的沙灘,是活動的理想場所。在整個活動時間內,倉邊村的戲棚搭得最大,神棚最高,達數十米,人們在沙坪舊永安街口都能望見棚頂。神棚中安放陳平的神像,神前安放著香燭及果餅祭品,棚內四周掛著七色洋燈垂的彩燈,棚四邊掛上一幅形象生動的歷史彩繪圖畫供人們欣賞。神棚東側擺著各式盆景;正面左右兩側掛對聯,對聯多是回鄉慶祝,觀光的鄉親所寫,其中有一對聯云:“列為親朋游拱北,玉橋景色盡歸來”。棚前大地堂設有各式小食攤檔,熱鬧非凡。
二、遊行
四月二十二日,陳平誕辰之日,玉橋鄉全體村民集中在玉橋三世易公祠左邊的大地堂里慶祝,燒香許願,請太尉神像,進行大巡行。巡行前先鳴禮炮,完畢,便一村接一村巡行,帶頭的那個村抬著神像,扛起“肅靜”、“迴避”牌匾在前面開路,“兵勇”隊伍隨後;羅傘、大旗高舉,在隊伍中間行走;獅子在鑼鼓聲中分村夾在遊行隊伍之中舞耍。另外,尚有各地同宗的鄉親帶著麒麟、龍魚等吉祥獸助興。“仙女”群隊散花伴送,後面又是一隊手持刀槍劍戟的兵勇押後;音樂隊隨吹奏,參加遊行的村民穿著節日盛裝,手拿三角彩旗隨後行進,巡行隊伍每到一村(坊),該村的村民把早已燒好的茶水擺在路旁為遊行隊伍倒茶遞水。遊行隊伍每到一個村的門樓,人們便以鞭炮相迎,隨行的獅子更在鞭炮引導下向村民、村居起舞拜謝,尾隨的八音吹奏樂隊上前助興。隊伍在玉橋村中遊行完畢,又轉到沙坪遊行,隊伍經義學路、永安街、由北街口經水東圍舊涌口回村。隊伍所到之外,人們都爭看熱鬧,一時間,可謂萬人空巷,盛況空前。還邀請了同宗的高要、親興、開平等地的飄色、八音、曲樂隊前來助興除沙坪當地外,省、港澳海內外鄉親都回鄉觀看,場面蔚為壯觀。遊行結束後,各村便燒炮頭慶祝,而以倉邊村最盛大,每當那時,倉邊河上便停泊著多艘貨船,供各炮會成員節日歡飲及開展活動所用。炮頭一般由九人組成(寓意長長久久),貨船上豎起一根十多米高的桅桿,桿頂掛上一面繡有“堂”的三角彩旗,萬國旗及紅、藍、綠、紫、橙色的小彩燈,分別從桅桿頂牽垂到船頭。船頭、尾分別吊掛兩串彩燈,兩排彩旗,船頭前掛上繡有“堂”的橫幅,以大燈籠裝飾。
三、聚餐、演戲
遊行完畢,各村家家戶戶便準備好豐盛的晚餐,款待親朋戚友,一百幾十圍齊聚一起,邊吃邊談,場面熱鬧非凡。聚餐完畢,請回來的大戲團便粉墨登場開演粵劇大戲。村民扶老攜幼,戲棚前人同人海,隨著大戲開鑼,節日氣氛也進入到高潮,大戲一連演幾晚,直至慶神活動結束。
主要特徵
1.是典型的民間信仰活動,在長期的生活習俗中形成別具特色的一種“文化空間”形式,具有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
2.玉橋民間藝術節合會共議,民主自治,群策群力,自辦廟會,集中顯示了整個活動的特徵;
3.玉橋民間藝術節是玉橋村(九坊)人民情感自由交流的場所,在活動中保留了數百年來祭祀時的一些古老遺俗,有著該地區祭祀活動特徵。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1.玉橋民間藝術節歷史時間長,從無間斷,保留了鶴山市地區以民間信仰為特點的傳統民間文化,對該地區的歷史風俗以及民眾生活情況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2.玉橋民間藝術節是民間的文化活動組織,保留了眾多的民間藝術,傳承著多種表演藝術形式(主要如祭祀等)既是一種信仰活動,又是一種娛樂活動,大大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3.具有凝聚力,能增強民眾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精神,也是聯結中國海內外鄉親情感的重要紐帶,可以營造安定、祥和的氣氛,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傳承狀況
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已成為鶴山民間文化代表之一,也是聯結中國海內外鄉親的重要紐帶,鶴山市委市政府對該項目的傳承保護較為重視,以大型活動表演為載體向民眾展示玉橋民間傳統藝術節的魅力。
保護措施
為確保玉橋鄉民間傳統藝術節有序舉辦,沙坪街道制定了《沙坪街道2019年玉橋飄色巡遊安保工作方案》。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7年5月17日(農曆四月二十二日)沙坪街道倉邊、玉橋、鶯朗、橋氹四條村舉行第三十六屆玉橋民間藝術節。
文化軼事
“玉橋民間藝術節”之由來,源自祀奉漢太尉陳平。據《玉橋族譜》之所載,陳平為漢朝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登基後封陳平為曲逆侯,惠帝時為輔政大臣,官至左丞相。玉橋“太尉誕”的由來數百年,持有兩個傳說。
傳說一
現今玉橋易族之易姓本姓韓,為興漢三傑之一韓信的後代,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後,疑韓信有謀反罪而擒殺之,並誅滅其三族,太尉陳平暗派義僕冒險潛入韓府,把韓信之孤兒救出,逃往易水避難,為避開官兵耳目,將韓姓改為易姓,後來易姓子孫世代為表陳平救命之恩而立像供奉。
傳說二
1982年秋,吳村易姓人重修《吳川易氏族譜》中有吳川鳳台祖二十三世孫易綸猷(入鶴始祖順之公的二十五世孫)一文,此文完整記載玉橋易氏族系紀念太尉陳平之真正來由,其文云:“吾族自順之公之後代子孫,皆奉陳平為恩主者何,蓋其大造於吾族也,苟不立傳以紀之其事,恐百世後雖犯之,而莫去其由來也。”陳侯王爺者,乃漢之功臣陳平也。公元前178年,漢高祖既定天下,建立漢朝。公元178年即漢惠文帝二年,封陳平為曲逆侯,後輔惠帝為相,諸呂作亂,復與太尉周勃戮之,迎立文帝以安漢室。文帝深表其功,繡像以彰傳子孫。溯入粵始祖丹陽公之三代傳孫順之公,即仕宋之宣義郎,其娶肇慶府招諭使劉桓公之獨女。桓乃漢室之後,家立陳侯像。劉桓因無子奉祀陳侯像,唯女獨任,公既娶其女,女便迎古岡奉禮當時玉橋隸屬古岡州,公元1296年,順之公歿,其夫人遂守公遺囑徒居,遂背像並攜於元伯(鶴山易氏二世祖)而下,正為卜居地而避疑時,夢中突見陳侯爺揭示曰:“遇橋則止乃吉乃昌”。行至玉橋時,像遂重,而無法前行。異之,回憶前夢,適符其地,遂然止之,下居也,名曰玉橋鄉,尊陳侯王爺為恩主,其後支派繁衍,代代人才輩出,能開易姓於粵之句族者,實賴陳平之陰也,又豈敢忘其義乎,為此,每逢四月廿二日乃陳侯誕辰,此日,吾族人莫不隆重慶祝以至不忘也(陳平原像堂存於玉橋太尉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