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封太保侯王

玉封太保侯王

玉封太保侯王,全稱是玉封十極太保英烈侯王,是沙溪河流域信眾信仰的一個地方道教神,主要的信仰區域為沙縣、尤溪、南平、三明、永安、明溪、大田等地,在福州、閩侯、長樂等地也有一些信眾和宮觀。傳說太保侯王吞毒解救民眾得以被信眾敬奉而成神。在沙縣境內有三個太保主廟,其中以高砂池滄的太保廟為祖廟,南陽羅岩和高砂沖厚的為主廟。其中以南陽羅岩的知名度最高,其次是高砂池滄的,高砂沖厚的太保廟知道的人已經不多。其他各地玉封太保侯王的廟都是以上三個廟的子孫廟,每年從農曆正月開始到六月止,都需要到池滄或羅岩的祖(主)廟迎取香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封太保侯王
  • 地理標誌:福建省沙溪河流域道教神袛
成仙故事,祖廟傳說,羅岩廟的傳說,

成仙故事

相傳太保公原來是做豆腐的。有一天,天剛蒙蒙亮,太保公就起來挑水、磨漿、做豆腐。他正掄起斧頭劈柴,突然發現水井邊有5個鬼影晃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五鬼在向井中投毒。太保公立刻拿起劈柴的斧頭與那5鬼搏鬥。鬥了幾個回合,五鬼被砍死3人,剩2人跑走了。他正要去追,又一想:‘井水被放了毒,天快亮了,我一走,人家來挑水怎么辦?’就把一口井的水都喝掉,然後又提著斧頭去追。沒走多久,藥性發作渾身發燙,看到邊上的打鐵鋪有一個大桶連忙跳進去,為此全身發黑,兩眼凸出,倒地而死。死的時候還是沒有忘記還有兩個惡鬼沒有除掉,還用倆指指向前方。當地人非常崇敬這位捨身救人的英雄,特地建廟塑像紀念他,尊稱為太保公。
時至今日,在三明一帶,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太保公”或“太保侯王”遇難日,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草,吃烙巴,舉行紀念儀式。而且在三明地區至今保存多座供奉“太保公”或“太保侯王”的寺廟。規模較大的有距沙縣縣城東10公里的池滄太保廟,該廟是玉封太保侯王的祖廟。距離沙縣城關東南26公里羅岩山上的“羅岩廟”,此廟是玉封太保侯王的主廟,還有一座主廟在沙縣城東30公里的高砂鎮沖厚村,不過現今該廟已經式微了。在沙溪河沿岸的各鄉村的太保廟都系祖(主)廟的子孫廟,每年都到祖廟(主要到池滄太保祖廟和羅岩太保主廟為主)迎取香火回去供奉。位於沙縣縣城北面獅子峰上的“北門太保宮”,正殿祭祀的也是一尊“太保侯王”神像。神像高兩米多,寬近一米。但見這位“太保侯王”怒髮衝冠,臉龐黧黑,雙眼威瞪,兩指直指前方。而且肩頭荷一斧斤,十分威武剛烈,正與民間傳說的形象相符。

祖廟傳說

原來玉封太保侯王的化身地是在滄溪祖殿,後來因為兄弟分立,供桌翻下山,化作如今路邊的四角石。太保侯王的母親看到兄弟要分立各地,於是把真火藏到了廟後的岩石下。於是後來各地太保廟到滄溪祖殿迎取香火,都要到廟後的出火岩求取真火回鄉供奉。老大留在祖廟,其他兩兄弟分別到高砂沖厚八捺橋和南陽羅岩立廟受民眾香火供奉。三大祖(主)廟分別是:滄溪出真斧,羅岩出真火,八捺橋出真窖。

羅岩廟的傳說

羅岩立廟的太保公,原來是先飛到到虬江街道(原琅口鎮)田坑的獅子岩立廟,可是獅子岩的地主的要求很高,提出可以把獅子岩舍於太保公立廟,但是太保公要每三年佑地主出一品(個)官,太保公一看地主的貪心過大就飛到了羅岩。如今在天坑的太保廟是在眾多的子孫廟中獨特的一個子孫廟,因為它不要像其他子孫一樣每年都要去祖(主)廟求取真火回來供奉。不過,羅岩太保廟原來是太保的後頭,廟址原來是五通神的廟舍。因為,太保公在羅岩立廟後,信徒對太保侯王吞毒救民的忠烈之舉敬奉,於是紛紛帶祭品和香燭前去敬奉。由於廟是依山靠崖而建,太保公吃的骨頭都丟到下方的五通神的頭上。五通神心想太保公在上頭那么多人去供奉,如果自己同太保公相換位置,一定也會有那么多的香火和貢品享用,於是用太保公用骨頭扔它的理由互換位置。結果,因為信眾對太保公的信奉,信眾也跟著太保公下到現廟中,五通神只能分到飄到上頭的香菸。五通神一看還是得不到香火,又不好意思再提出換廟,一氣之下就把廟邊上的石頭推下來,想把下方的廟壓掉。太保公知道五通神的不甘,就叫看廟的庵公擂鼓助威,結果庵公一擂就擂了三天,太保公也累的汗流不止。由於太保公的神威,五通神的伎倆沒有得逞。如今這塊石頭還留在廟的下方,供眾人參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