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曲靖市霑益區西平鎮,屬於半山區,地處西平鎮東北面,距離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水泥路 ,交通方便。東鄰新海村,南鄰大營村,西鄰霑益城區,北鄰白水鎮。轄玉光村、落腳塘村、小海子村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54戶,有鄉村人口5194人,其中農業人口5194人,勞動力297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60人。全村國土面積17.66 平方公里,海拔1,866 米,年平均氣溫14.90 ℃,年降水量1,159 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豆、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902.05 畝,林地12618.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08.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0.46元,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光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17.70平方公里
- 人口:5194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4.90℃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地理位置,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全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468戶通自來水、通電,有121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2%和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有109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戶數995戶(分別占總農戶數的74%和68%)。
全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水泥路 ;村內主幹道均為已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3輛,農用運輸車95輛,拖拉機94輛,機車38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62.96畝,有效灌溉率為6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62.9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4畝。
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燈。全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2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7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3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60.08萬元,占總收入的6%;畜牧業收入1390.6萬元,占總收入的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35頭,肉牛254頭,肉羊1587頭);漁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0.02%;第二、三產業收入5754萬元,占總收入的69%;工資性收入739.32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收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39.32萬元,其中,外出務工人數550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516人,到省外務工34人。
人口衛生
全村現有農戶1468戶,鄉村人口5529人,其中男性2751人,女性2778人。其中農業人口5529人,勞動力3001人。全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5313人,彝族199人,其他民族1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529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村衛生所面積為2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全村距離鄉(鎮)衛生院5公里,建有公廁1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所8個,人畜混居的農戶593戶,占農戶總數的40%。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620 人,距離玉光中學4公里。至2012年全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49人,其中小學生537人,中學生312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地理位置
玉光村
玉光村
村務公開
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02.0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54.13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59.64萬元,有固定資產222.3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89.4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於加強,集體經濟薄弱,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缺項目;文化教育需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條件有限。。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利用水利、礦產、土地等資源優勢,引資金大力發展二三產業;2、利用城郊及320國道高速公路等區位優勢,大力引進發展非公有制企業;3、,抓好優質水稻栽培,促進玉光片農戶增收;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促進落腳塘片農戶增收;抓好烤菸、水果產業,興辦農家樂,促進小海子片農戶增收。4、構建轉移平台,拓展勞動力轉移渠道,促進勞務經濟發展;5、走資源型、服務型、管理型、節約型的路子,壯大集體經濟 。